分享

茶之魅(深度好文!!!)

 现代诗歌文学 2021-03-29

                         茶 之 魅

                            作者:咏樱

茶这个东西,一上手就很难放下,因为好茶不仅入口,更是入心。当你静下心来,端起一杯飘散优雅香气的茶汤,入口后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再慢慢咽下,这时,不仅茶香充溢唇舌之间,茶的甘甜更是由舌尖传到喉咙,久久不散。
好茶耐品,而武夷山的岩茶就是因为有岩韵、有花香,耐品而深入人心。
武夷岩茶很有名,闽北人大都喜欢武夷山茶的“岩味”。武夷岩茶中又以牛栏坑的岩茶名气大。五一这天,偷得浮生的两日清闲时光,与三位好友前往武夷山牛栏坑产茶区去一探究竟。
牛栏坑位于章堂涧与九龙窠之间,是武夷山风景区三条重要沟谷之一,与慧苑坑、大坑口合称三坑,加上流香涧、悟源涧就是大名鼎鼎的岩茶三坑两涧,爱茶的朋友对这五个地方的茶推崇备至。茶友们口口相传的“牛肉”指的就是牛栏坑的茶。
我们开车从武夷山北景区进入,过天心禅寺往前60米,右手边有一条小山道,我们顺着小山道下行,就到了一条东北向西南方向的幽谷,两旁危崖悬翠、茶园密布。一条曲涧流淌着细柔清澈的涧水,空气中充满着茶叶的清香,这就是传说中的牛栏坑。放眼望去,峻岭崇山,云雾缭绕,令人如入仙境一般日间的阳光恰到好处地照射着这片土地,山涧溪流之水,带着两边岩石里的丰富养分,滋润这一带的茶园。这里的茶树,茶叶肥厚、青翠欲滴。大自然的造化,给了牛栏坑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而这优厚的环境,又给人带来两颊生香的“牛肉”,令人回味无穷。

   在身旁一块巨大的岩壁上,我看到了崖壁上的石刻,大书“不可思议”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当时不是用来形容这里的武夷岩茶肉桂,而是用来形容“水金龟”的,“水金龟”系武夷四大名枞之一。相传当年几株天心寺的茶由雨水冲刷从山顶滑落于牛栏坑山脚,山下茶农将这几株茶树圈为己有,并放言:此乃天赐我茶也。这几棵茶树由此引出了一场官司,据说双方都耗去千金,还没有个定断。后人对此事无法理解,于是就有了“不可思议”的故事。
   这个故事无疑增加了“牛栏坑”茶树的神秘性和吸引力。这里的茶树高高低低都有。有的长在路边的低洼处,有的长在半山的山腰里。正是采茶时节,二三十个采茶工人正在忙碌地采茶。路边三五个妇女正埋头采茶,我的三个朋友忍不住上前体验采茶的“乐趣”,我也带着浓郁的兴趣,上前采摘茶叶。我问采茶工人要采几片叶子,她说:一次采三片就好。我问她是哪里来采茶的,她说:我是光泽人,从光泽来采茶的。一边聊,一边采,不一会,手里里边有了一小把的茶叶。我小心地将茶叶放入采茶工的框子里,心想:这可是800元一斤的茶青,得小心翼翼才是。
   此时,我一抬头看到站在半山腰的采茶工,其中一位站的位置比较险,他采的是一棵高枞茶。翠绿的新茶采下来之后,绿色的叶片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精选、焙火等一系列工序之后,才能成为入口醇厚甘甜的茶汤,这个过程,要经历多少双手,多少次的努力才能完成。每当想到制茶的不易,我就会对杯中之茶心生敬畏。
  走过溪涧中的一块大岩石旁,我看到岩石之上,五位男女青年正取了山涧之水,用自带的户外烧水壶烧水泡茶。室内饮茶固然好,可是少了天地之宽,少了鸟语花香,自然便缺少了这份自在的闲适。眼前这几位青年的悠然自得令人心生羡慕。生活在喧嚣的尘世,我们需要暂时藏身在这安静的群山环抱之中,泡一杯清茶,享生命之闲。

   陆羽的《茶经》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牛栏坑的水极好,是山泉水,而且是在石地慢流,其水清凉甘甜,用来泡茶,真是再适宜不过。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读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陰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心中便生出无限遐思。人生的乐趣在哪里?不过是在山水之间而已,茶和酒都是我们借以畅叙幽情的器物,相比于酒,茶显得更加清雅。倘若饮茶之时有一根香、一支曲,更是妙极!
   离开牛栏坑,我和朋友踱步来到天心永乐禅寺。特殊时期,禅寺中并没有什么游客,显得颇为安静,这正合了我的心意。正殿里,几位师父正在诵经,其声朗朗,颇为悦耳。我们来到后院,看到十几位穿着黑色T恤的青年正在休息,他们的衣服上印着“禅茶”的字样,据说他们是寺庙里的制茶人。禅和茶向来关系紧密,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那么禅呢?同样如此。茶能清心,在人我同心,心我同体的气氛之中,易于进入禅的真实境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饮茶不能急,不能心中有事。只有当你静下心来,放下心头之事,方能品出茶的各种滋味。好茶刚入口也并不顺畅,但是茶汤醇厚、茶气充足、回甘持久,令人神清气爽。其实品茶和识人是一样的,普通的茶泡个45泡便没有滋味,而好茶则可以泡到20多泡且回味持久。大器之人,内涵丰富,你与他交往,越了解越有收获,让你欲罢不能;而粗浅之人,谈个三言两语便觉得索然寡味,只想抽身离开,不再靠近。
   我的一位爱茶的朋友说,茶是有生命的。你别看它是一堆干枯、焦黑的枯叶仿佛全然没有生命。可是你将一撮干茶放入杯中,冲泡下甘甜的泉水,干枯的茶在水中舒展身子恢复绿色,又活了过来,仿佛凤凰涅槃,先死去,再重生。这种持久的生命令人惊叹!朋友爱茶、懂茶,好茶泡到水淡了,仍然不舍得倒,将茶渣放在煮茶器中煮开,茶水喝起来,味道又不一样。
   朋友也是经历过死的考验的人,得过乳腺癌,几次化疗下来,人疲惫不堪,感觉了无生趣,自己的丈夫也借此离开她。为了治病、修养,于是她换了一个环境,从邵武来到武夷山,每天做茶、饮茶,同时也信佛念佛。就这样,她在另一个爱茶、爱她、懂她的男人的陪伴下,一天一天好起来,慢慢活过来,又有了新的生机。

  茶经历那么多的艰难历程,一步一步,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烘、炒、搓揉,哪一步都是对身体的折磨,汁液失去,身体变形,没有坚忍的力量如何承受?这不也正和我的这位朋友相似,“先死后生”才能活得更加从容、淡定。
  茶活一生,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人也是如此。一个真正走过泥沼和深谷的人,才会拥有灵魂散发出来的经久不衰的香味。

(图片来自网路)


个人简介:

咏樱,真名黄勇英,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新归来诗人。现代诗歌文化艺术主编,诗意神州平台主编。已出版散文集《带爱上路》,诗集待出版。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成员

总编:杨 振

主编:咏 樱

顾问:陈广德  曹忠胜

  责任编辑: 美美  花落千江水  静墨  枫丹白露     

      

投稿邮箱:2123412316@qq.com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
   关于稿费的暂行办法

第一:凡本刊发表的文章阅读量满1000,评论10条即有15元稿费,阅读量满2000,评论20条即有30元稿费,领取方式,直接截图发总编即可领取。以上以初发时间6天内为准
第二:赞赏金额满20元,即5/5分,一周后,直接截图发总编即可领取,(稿件多,平时工作繁忙,不能一一核对,请谅解)
第三:请加总编微信hj526803516以方便联系

 本期编辑:咏樱 

本活动合作平台:文化之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