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有种情况在老师的身上特别容易出现,可以说是职业病了。我们是怎么形容它的呢? 平时总是觉得喉咙里面有东西堵着,可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问题。 结果,以为自个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病,甚至连医院都检查不出来的那种。担心的茶饭不思,晚上睡觉也不香。 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了。我们有个非常形象的叫法——梅核气。 0 2 最先描述自个症状的是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张仲景是谁呢?是中医的医圣。 原话是这么讲的:“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这种感觉就是嗓子里头有块烤肉,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在宋代的时候,有个叫朱肱的医师写了本研究张仲景的书,书中正式提出了“梅核气”的说法。只不过用的是杨梅核的比喻。 这些年来,梅核气不仅仅是老师们的专属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这种“咽中异物感,咯之不去、咽之不下”的情况。 有一些四十多岁的妇女朋友们,常常生家人或者自己的闷气,脾气也比较暴躁;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工作就业的压力,经常闷闷不乐;还有一些人,天生就多愁善感。 这些人群,都非常容易出现“梅核气”的情况。 虽然以“梅核气”命名,但终究不是有个杨梅核咯在嗓子里,也没有烤肉噎着。只不过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直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吃饭,却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0 3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疾病的呢?情志不遂,痰气交阻是“梅核气”的主要成因,当然阴虚肺热的情况也是可以存在的。 形象的描述,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经常闷闷不乐,结果身体里正常的气开始不顺畅,进一步导致津液的代谢紊乱形成痰,随着气往上冲,痰和郁结的气交结在喉咙这块就成了“梅核气”。 咽喉这块是很狭窄的,古人叫做“重楼”,道家认为这块是气机流转途经的要道,非常重要,也比较容易出问题。 不仅仅是情志抑郁,七情不遂都能导致气机逆结,产生“梅核气”的情况。所谓七情,指的是:喜、怒、悲、思,忧、恐、惊。 对于“梅核气”的治疗,《金匮要略》给了一张方子“半夏厚朴汤”: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 ![]() ![]() ![]() ![]() ![]() ![]() ![]() ![]() ![]() ![]() ![]() ![]() ![]() ![]() ![]() 这里面半夏是主力军,它有两个作用,主要取它化痰散结的作用,把聚在咽喉的痰结给散掉,也把郁滞的气给散掉;其次和胃降逆,给身体一股下降的力量,因此作为君药。 仲景怕半夏的力量还不够,于是再加了一味厚朴,它能下气除满,直接让上逆的气往下走。 为了加强化痰,还取了茯苓这味药,茯苓和半夏是“二陈汤”的主药,起的就是化痰的作用。 加生姜是干嘛的呢?生姜也有散痰结的作用,不过力量不大,同时也为了制约半夏的毒性,让这个方子更加安全。 苏叶具有芳香行气、理肺舒肝的功效,不仅为了让我们的心情更棒,还是为了让我们身体里郁结的气能够动起来。 这些药物都是偏温燥的,如果本身已经口干的明显,皮肤也非常干,就不太适合啦。应该以养阴润燥、行气散结的药物为主。 “梅核气”最正确的治疗方式,是药物配合正确的心理调整。平时需要多放松心情,学会将自己的情绪吐露出来,和身边亲密的朋友多聊聊天。 有什么药茶可以喝的呢? 平时可以取玫瑰花、绿萼梅、佛手、橘络各3g泡茶饮用。能理气解郁安神,有助于消除咽梗症状。 希望能帮到你。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