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 水 考/李致顺

 zqbxi 2020-05-26

        钟水位于禾仓堡东南三里,是嘉禾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钟水不仅滋养着嘉禾这片热土、养育嘉禾人民、孕育嘉禾文明,而且对禾仓堡兴替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

       钟水是一条重要水系,古籍中记载较多,曾有过桂水、舜水、岿水称谓。现查找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水经》(旧传三国【公元220-280年】桑钦著)。《水经》曰:“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又北过魏宁县之东,又东北入湘”。桂阳即桂阳郡,三国时治所在郴,今郴州市。南平县即今蓝山县。都山即今蓝山县南风坳。宋渚亭即“今嘉禾南十里有宋家山,旧云是其地也”(《桂阳直隶州志》)。魏宁县即今常宁市。钟亭已无考,“今钟、漼水合处,当古龙墟北,疑钟亭所在矣” “钟水之名,起自钟亭矣”(《桂阳直隶州志》)。《水经》把发源于蓝山县南风坳至湘江入口“茭源河口”的水系称为钟水。

        南北朝北魏时期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撰 《水经注》:“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漼水合。都山即都庞之峤,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漼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故字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北径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又北过魏宁县之东,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县在桂阳郡东,百二十里。县南、西二面,阻带清溪,桂水无出县东理,盖县邑流移,今古不同故也。又北入于湘。”《水经注》仍从《水经》命名钟水。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张声远纂《嘉禾县志》:“岿水,在县南三里,由蓝山北流经县界。”把钟水称为岿水。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王闿运纂《桂阳直隶州志》:“钟水:出蓝山县南风坳,西流五里,庙师子峤,屈北流,届沙岭。……又北流十里,届大麻营。屈折东北,流七里,黄沙原水注之。……屈西北流八里,过宁溪所城南。高梁原水自东来,注之钟水。又经陂角庙下,庙祀李都。……又北流十七里,入羊车峡,折而东,过蓝山城东南,北流十里得蒙溪。……又东五里,届中和村。华阴水自南东来,流注之。……东至井弯,迤而北流,经百叠山东。……又二十里,届星村,南溪水自东来注之。……钟水北流三里至土桥墟,汛地也。……又北流二十里过嘉禾县。东得珠泉。二里届文家桥,蓝水自西来注之。……又北流里许至文家桥,蓝水入焉。……屈折东北,流贯石门岩,过新田县界七十里,届龙泉弯。崔水自车陂洞南流入,舂水西来注之。……钟水又东北流十五里,至南李营,土寨也。……钟水贯山北流,四里至潭弯。……屈折东流五里,届谢弯。屈而南八里,届下阜。少北绕山东南流,又东十里过岩口堡,泮溪从南来注之。……又北东屈流三十一里,届斗下渡。益东二十里,届舍人渡。折北流下十八滩,七十七里得野鹿溪,入常宁南界白沙市。……钟水迳堡城,乃全。东流十里至鸟石渡,亦堡砦也。……钟水自鸟石渡东流,稍南十里至舍人渡。……钟水又北流三里而出州界。又五里届于白沙,至此始通大船也。又北流稍东六十里,届东港。西北流五十里,入于湘。……钟水自白沙北流十五里经杨洲,又十五里衡头,又十五里秧田;东北流十五里至东港;又西北流十里,经烟洲;又北流十五里鸦江,二十里王寿;又西流五里;复北流五里而入于湘。入湘之处,今谓之‘交阳口’,亦曰‘菱源口’。”《桂阳直隶州志》亦从《水经》命名钟水。

        民国《嘉禾县图志》载罗亻黾《桂水考》,曰:“蓝山水东北流入嘉禾,又东北流经桂阳州西,又北流过常宁县。东入湘者,名舜水,一名岿水,省郡县诸志皆云尔。舜、岿之名,不见于《水经注》。桑氏、郦氏于经流之大,溪涧之细,靡不具详,何独遗二水乎?龟尝取《水经》讽籀之,乃知舜、岿即钟、桂二水耳。《经》曰:‘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又北过魏宁县之东,又东北入湘。’所谓‘宋渚亭’、‘钟亭’,今虽不可考,而钟水所经行,一皆今舜水之道。郦注云:‘部山即部龙之峤,五领之第三领也。’按古南平即今蓝山部龙峤,即蓝山之南风坳。一名黄蘖山,一名分水领,舜水所出也。舜水之为钟水无疑。郦注又云:‘鸡水即桂水,出桂阳北界山,北经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鸡’与‘桂’声相近,《经》仍之。按今岿水即毛俊水,出广东连州界,连州古桂阳县,故言出桂阳县北界山。惟毛俊水在舜水之东,而西北流至蓝山县之东北二十里,左注舜水,注言右者非也。然岿水之为桂水,又可无疑矣。舜、岿、钟、桂,古今异名,而川流山间道则未改,即其道而寻之,未有能遁者也。舜、岿异源而合流,故下游通受二名,亦由古钟、桂合流,而通为桂水也。”

        钟水现指河段为永州市蓝山县中和圩附近的俊水和舜水交汇处至郴州市桂阳县舂陵江镇形子山下附近的新田河注入处。我县境内以蓝山马袅入境,至车头桥12公里,经石桥镇石鼓元源滩出境桂阳,全长46.9公里。汇入钟水的大小河溪,分别有下车河、甫口溪、花溪水、荆林溪、潮泥河、道人岭两涧水、白石溪、南里云溪、杨梅溪、马托溪、石燕河、西车溪、大成河、石门溪、村尾溪、翰石溪、歧峰木牛溪、石鼓元溪。《嘉禾水利志》载车头桥水文站测得1957年至1984年的28年平均流量为45.3米立方。

        这里需说明的是,现古籍文献中没有找到记载钟水称舂水、舂陵水、舂陵河的。最早记载舂水的是东汉班固《汉书》(成书于汉章帝建初年中【公元76-84年】):“南平,耒阳,舂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过郡二,行七百八十里”。舂山指舂陵山,它位于新田县西北部,与宁远县交界。酃即今衡阳,西汉至东晋时曾于今衡阳市区东郊置酃县。《汉书》把发源于舂陵山至桂阳以下的水系称舂水,舂山是舂水的源头,而其它相关水系未记,主要与汉代的舂陵县、舂陵候、东汉王朝以及当时的科技手段有关,是为了纪念溺死在此水的深得民心的舂陵侯刘买。把钟水称为舂陵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整治湘江河流域水污染时,水务部门将钟水归入舂陵河水系,统称舂陵河。至此,钟水就有了舂陵水、舂陵河的别称,但地名志部门仍沿用钟水,1978年6月以钟水命名设立钟水公社,1984年春改钟水乡。其实,桂阳段称舂陵河是对先贤的敬重,把嘉禾、蓝山段称舂陵河是对历史文化的遗弃,值得商榷。

                                                                (二)

       嘉禾人类生存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钟水两岸有许多先民生产生活遗址。有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砺石,有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矛、青铜范,有唐宋时期的冶炼遗址和窑址……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美丽的钟水两岸繁衍生息。

嘉禾地居偏僻,古属“南蛮之地”,在交通落后的时代,钟水是嘉禾的一条黄金水道,航道运输自宋朝起形成,明清时期渐盛。据《嘉禾县图志》记载:境内沿河船户多达百数,自清康熙三年,湘南改食粤盐,嘉禾边邻两广,为粤盐入湘转水运的交接点之一。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经钟水每年发至四洲之食盐达1870万斤。大部分从广东星子、连州、广西八步等盐埠运入境内,再转水运至沿河各地。临武矿砂和嘉禾煤炭、农产品也由此运出,然后赖水路运回布匹、瓷器等生活用品,年运量达数千吨。水运上行至蓝山土桥墟。民国《嘉禾县图志》载:“沿詹家上至蓝山土桥墟,舟楫止此。”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钟水河上大修水利工程,主要是拦河大坝,长途水运才终止。水运的主要工具是拨船和帆船。

      钟水河两岸码头,在县境内有两个,一是油涵铺码头。原名赤竹铺码头,位于车头镇油涵铺村西,明末时期形成,石砌台阶宽敞,船舶上行至蓝山土桥墟,下行至朝廷窝码头。民国时期美国人在此设正泰商行,江西人也在此立铺经商。二是朝廷窝码头。位于珠泉镇朝廷窝前,清初形成。清代、民国时期,是县城货物水路集散地。

      钟水河上渡口,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县境内有官渡2处,义渡13处。民国时期官渡改义渡,有渡口21处。1962年有渡口26处,其中交通渡15处,生产渡11处。荫溪渡,清光绪二年前在车头桥附近,车头桥建成后移至荫溪村前。老麻地渡,又名安宁渡、永济渡,在珠泉镇麻地村前。新麻地渡,位于珠泉镇新麻地村东,清初形成,原是嘉禾至桂阳的要津。红庙渡,古名西车湾渡,明朝形成,位于珠泉镇西车湾村东。西车渡,旧名临江渡,又名东岸渡,位于田心镇东岸村前,形成于清初。石古园渡,位于石桥镇石鼓园村东,是嘉禾、新田、桂阳往来之通道。

       钟水河上桥梁,在县境内至1988年建百米以上的有7处,改建1处。车头大桥,古名普济桥,位于车头镇车头村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桂阳王兆三、嘉禾李启荣、周秉钧倡建。仙人桥,位于仙江罗村南,由两岸天然岩石延伸连接而成,故称“仙人桥”。黄甲大桥,又名跃进桥,位于田心镇黄甲村前,建于1974年。茂林大桥,位于珠泉西车湾村,建于1977年。凌云大桥,位于田心镇凌云村前,建于1979年。潭湾大桥,位于坦坪镇潭湾村前,建于1974年。岛石大桥,位于石桥镇岛石村北,建于1983年。麻地大桥,位于珠泉镇安宁老麻地村前,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825年冲圯。1984年重建。

       钟水河经由的步道,有驿道1条,大路3条,小路2条。县境步道至商代就有一定基础,明朝时已形成网络。嘉桂蓝驿道,形成于明末,石板大道,往东由县城禾仓堡——普济寺——苟公下——下马托——引泥田渡(康熙八年改经红庙渡)过钟水——两路口——浦溪铺——行廊墟——冷水铺——四方井进入桂阳洲;往南由县城禾仓堡——水源庙——石羔头——下车进入蓝山。嘉桂一路,形成于清朝,由县城东门至新麻地渡过钟水,经芹溪河入桂阳燕塘。嘉桂二路,由县城北门经仙人桥过钟水,至石桥墟、十字亭入桂阳乃至常宁、衡阳,形成于明朝。嘉临路,由县城南门过车头桥,至清水万盛亭出境至临武、广东,清初形成。小路有清石路(坦坪墟至石桥墟)、珠乐路(县城至临武乐泉)。

                                                 (三)

       钟水属山区性河流,穿流山川、峡谷,河道迂回滩多,水流湍急,鬼斧神工,造就了不少美景胜迹,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也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佳作。

        钟水河上名景胜迹颇多,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是舜源浩荫。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张声远纂《嘉禾县志》:“岿水,在县南三里,由蓝山北流经县界。明崇祯旨同知张恂题曰‘舜源浩荫’。”因舜帝南巡三楚,驾崩于九嶷,为纪念舜帝,邑人把发源于宁远九嶷山的舜水,流经嘉禾后仍叫舜水。因其造福于嘉禾人们,把钟水车头桥上下游的美景称着“舜源浩荫”,为嘉禾旧八景之一。清同治《嘉禾县志》载张英举《舜源浩荫》:“钟水源出九嶷,荫流禾仓。何处清流绕悬池,粤稽古帝荫于兹。当年巡幸来三楚,此日恩波下九嶷。红满桃源春涨暖,翠飞柳岸夕阳迟。问渠田亩欣沾溉,赢得嘉禾秀两歧。”李俊三《舜源浩荫》:“培得嘉禾岁有秋,桑麻何只满山邱。九嶷眺处源来远,帝泽汪洋不尽流。”民国《嘉禾县图志》载王之瑚《舜源浩荫》:“九嶷飞瀑导涓涓,百里逶迤势浩然。过眼云山屏嶂合,夹溪烟树画图悬。惊涛夜吼趋三峡,集雨春流汇万泉。便欲乘槎何处去,支机只在斗牛边。”

        二是禹门龙迹。仙江罗村南,由两岸天然岩石延伸连接而成,传说是仙姑借观音菩萨神鞭,赶山而成,故称“仙人桥”,为嘉禾八景之一。清同治《嘉禾县志》载李贤树《禹门龙迹》:“龙门古迹属仙家,波卧长桥丽彩霞。四面青山同画障,一泓碧水自成崖。不劳秦帝施鞭巧,信是娲皇炼石华。欲问桃源人住处,何须重泛斗牛槎。”李志勋《仙桥晚照》:“何处飞来百尺虹,高人过此访仙翁。隔江偶向鱼郎问,唱晚一声天地空。”民国《嘉禾县图志》载雷德焕《仙人桥》:“峭石千寻似扇开,一湾流水破烟来。渔郎莫问桃源洞,中有秦人避世台。”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陈尚伊《仙人桥石梯记》:“石门,湖南一奇概也。石骨凌空,水晶浼爵,峭壁谷含 谷牙,川观莹灼。世有平成,厥窍斯凿,飞虹穹窿,中通汉络。鸟迹岧峣,山脊巉峨。意为天造,因为地设。岷嵯峣埆,人力未及;征夫伛偻,艰辛暑湿。于是,桥之侧罗族,嘱目而兴念焉。乃诹辛亥孟冬月吉,乃鸠良工,他山采石,桥之上竖以栏干,桥之东累以梯级,山严 山 甚 嵚巇,集木临谷之险,一旦底绩。若夫乔木秀而繁茂,庙貌严而古色。云开岩霁,水落石出。睠此一章,往来如织。负者歌涂,行者止息。颂功伊谁?比夫余谷。石栏之下,寸寸秋色。为反到难,刻此灵石。”

        三是宋渚亭遗迹。民国《嘉禾县图志》“县南十里,油涵市近宋家山下,濒钟水东岸,大小二溪桥之间,荒原亩余,有亭柱没泥草中,殆千数百年物也。村烟峰岚,亦奥亦旷,春夏风雨,群鱼朝集,影如泼墨,景亦有异。”

        四是太公钓鱼。位于石桥镇岛石村附近,钟水河畔。相传姜太公在此钓鱼。民国《嘉禾县图志》“在钟水将出县境之东岸,跌波垒石,树如堆髻,亭阁俯流,沙汀出没,一竿沦漪。吾亦欲从钓徒之后矣。”

       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刘方至《十八滩赋》:“慨洪泉之凭怒兮,闵下民之其鱼;庆大禹之神功兮,拯昏垫而忧纡。何此水之击越兮,患至今其未除?浪跳目而溅颡兮,波悍悍其凌余。想疏凿之偶遗兮,诚桑钦所未经;镕铁液而难涸兮,岂其厌夫镇星?彼韩泷与辰滩兮,犹漩洄而潆渟。徒观其湍驶漂疾,崩渍爵错,雷鸣电激,奔溜硖锷。相磕成声,将持忽搏,喾□营硌。碕石义 嵬堆,露爪兢豗。逆泡拒隈,瞰如地裂,轰若天开。时肄矹以飞响,更碣硌而纷递。其为险也非一,其为状也屡迁。欧公喧渀于中碛,都管震辖乎回渊。狮口张噬,虎牙排悬;奔牛横截,麝尾撩延。大小羊肠,盘旋凝窟;上下龟港,锋棱厝突。钉窝之孤炷何危?分溪之狭岸争掘;乱汀露潭之粼粼,瀑涨增牛角之谒谒。硎者砥者,叠跃层发;斗者怒者,涌奋仓猝。或仆或立,或削或屼;或拒或迎,或张或蹶。鬼魅兵卒,剑戟袍笏,无不礌礌硊硊,凿凿滑滑,阽危濒坠,势据形卼。山则幽嶂积岨林箐之府,皴蹙仄漫虎豹之所;岩则峭壁孤悬,领崎深阻;藤侵棘蔓,液不可茹。与夫崖谷窈溪,孤露壅天;苔滑藓冷,促狭缠绵。一线为路,曳踵相牵;榜人依乎涓流,渊客屋乎山颠。或霪雨弥旬,淙渭澴迅氵或 域;巨浸泛涨,滔渺叵测;舣舟坐候,目马戒 心恻。及夫天阴日惨,野兽惊扰;云黯雨蔽,群鸦飞噪;黑波喷雪,山气缭绕;临波兴悼,咫尺蒙杳。砰昼夜其未休,亘万古而飞涝。刺虚舟卯犹恐触兮,梳矶石真以齿岩缝;把长缆而系大纟互 兮,避逆浪而莫敢撄其锋。惊涛跳而舟覆兮,泊长年于水宫;乍突起而蒸浮兮,蓬楫尚隐于波中。坠泻数仞而如驶兮,春澜寻丈而凭空;委躯命其轻适兮,将从乱石而长终。重曰:水击石兮,无风而波。石激水兮,不雨而沱。造物匪均,阨以坎坷。永清底定,水石其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