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肝病宜食

 草药君 2023-06-28 发布于贵州

有同学留言要看葡萄,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文末留言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李实、嘉庆子、玉皇李、山李子、嘉应子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生津,消积。主虚劳骨蒸,消渴,食积,腹水。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种仁:活血祛瘀,滑肠,利水。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者,生食,每次100-300g。

注意

不可多食,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痢,损伤脾胃,脾弱者尤忌之。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果实。7-8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生于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海拔400-2600米。我国各省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为重要温带果树之一。

性状

果实呈球状卵形,直径2-4cm,先端微尖,基部凹陷,一侧有深沟,表面黄棕色或棕色。果肉较厚,果核扁平长椭圆形,长6-10mm,宽4-7mm,厚约2mm,褐黄色,有明显纵向皱纹。气微、味酸、微甜。

复方

①治骨蒸劳热,或消渴引饮:鲜李子捣绞汁冷服。(《泉州本草》)

②治肝肿硬腹水:李子鲜食。(《泉州本草》)

文献摘录

1.《泉州本草》

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2.《本草求真》

《素问》言李味属肝,故治多在于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痨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

3.《饮食须知》

味甘酸,性微温。多食令人胪胀,发痰疟虚热。同蜜及雀肉、鸡肉、鸡子、鸭肉、鸭子食,损五脏。同浆水食,令霍乱。勿同麋鹿 肉食。李味苦涩者,不可食。不沉水者有毒,勿食。服术人忌之。妊妇服之,子生疮疥。

4.《滇南本草》

味甘、酸。治风湿、气滞血凝。叶治金疮,水肿。不可多食,伤损脾胃。

5.《医学入门》

李子苦甘治肝病,骨间劳热须臾净,核仁消瘀通小肠,根皮止痢奔豚定。无毒。肝病宜食。去骨节间劳热,除痼热,调中。久食令人虚热,临水食发痰疟。又不可与白蜜、雀肉同食。核仁,苦,平,无毒。主僵仆跻,瘀血骨痛内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及女子小腹胀满。入药泡去皮尖。根白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气,奔豚香港脚,热毒烦躁,女子卒赤白下,男子赤白痢。去粗皮,炙黄色,水煮服之。花,平。主小儿壮热痼疾,惊痫,作汤浴之。

本内容主要参考《中华本草》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