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品汝窑天青釉茶盏亮相香港秋拍

 允默斋 2020-05-26

11月28日 香港秋拍 汝窑茶盏

年度秋拍在即,今年可是有连连好戏,除开内陆各大拍企推出的臻品佳构,香港也有一波超强回音。那就是佳士得将一举释出数件孤品级宝贝,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要数苏轼《木石图》,以及今天我们要和分享的如上这件汝窑天青釉茶盏。

市 场 唯 一

据统计,全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瓷器不过90件,多为盘、洗品类,而其中仅有两件清宫旧藏汝窑盌,并皆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而盏则未有一件。因此,本季香港所拍此枚汝官窑盏,应为目前全世界公开发表的仅存一件,至为珍贵。

身 世 来 历

▲ 日本学者佐藤弓葛先生(1917-1996)

据行方透露,本次拍卖之汝窑天青釉盏,原为日本学者佐藤弓葛在1950年代初于九州古董店久留米古美术草场所得,曾于2016年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宋磁の美”特别展展出,并著录于该展展览《宋磁の美》特别展图录(页18-25),作为著录第一件出版。来源可靠,著录清晰。

工 艺 细 节

▲ 北宋 汝窑天青釉茶盏局部图

我们看这件汝窑天青釉盏,器形小巧,胎体轻薄,盏壁与底厚薄相若,修胎精细。盏口微微向内敛收,使得盏壁呈现出优雅的弧度,盏底坦阔,圈足窄矮,采用裹釉支烧法焼造,即圈足除留有三个如芝麻形状和大小的细小支钉支烧外,满挂汝釉烧成,烧造工艺极高。

盏内外及底部满施天青釉,釉色青中带蓝,呈半乳浊质感,细腻温润。釉面开片,舒朗有致。全器线条优雅,外柔内刚,静中含动,与宋徽宗著名之瘦金体书法线条相类,而所施天青釉,又与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宋徽宗绘《瑞鹤图》之宣德门上空天色相近,是徽宗所崇尚的道家阴阳相济,冲和平淡,以自然为美的审美体现。

你 真 的 懂 汝 窑?

还需绕过以下几个坑

1、汝窑产生,并非源于徽宗一梦

说有宋一代,能工巧匠怎么也烧不出绝美汝窑,有一天,我们的文艺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醒时分,灵感爆发,随口即吟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之后,汝窑应运而生。

这是关于汝窑器最唯美的诗篇,却大概也是汝窑瓷器最经典、最美丽的错误。因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两句,最早乃出自明人谢肇淛(音浙)的《五杂俎》。

一个明代人不知从哪儿整来的两句诗,竟然被人说成是宋徽宗的作品,已经够不靠谱的了。更要命的是,在《五杂俎》里,这句话也并非宋徽宗对汝窑瓷器的要求,而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为柴窑瓷器而下的最高指示。所以,汝窑产生并非徽宗的神来之梦,而是有循序渐进的摸索,我们接着来看它之烧造。

2、汝窑烧造, 也非20年昙花一现

我们常说,汝窑稀世罕见,价值连城,原因之一就是烧造时期短,不过徽宗20年期间,那事实上是这样么?

非也!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大量事实证明,汝窑与其他宋代瓷窑一样,有着从模仿到创新、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它所在的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既不是因宋徽宗的一个梦而横空出世,也没有在靖康之变中烟消云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考古人员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多次发掘,基本上肯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始烧于宋初,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还有继续烧造,直到元末才趋于停烧。

并且严格意义上的天青釉瓷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汝窑瓷器,创烧的时间也约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停烧于北宋晚期,可能是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可见,汝窑烧造,并非徽宗一人之功劳,也并非短如弹指一瞬。。

▲ 大英博物馆藏汝窑笔洗

3、汝瓷在宋代只有皇室能用?

那得看银子。其实在北宋人看来,汝州瓷和其他瓷器一样,不是特别难以得到的东西。为什么呢?

南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揭示了原因:“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汝窑瓷器烧好之后,要先通过拣选的方式选择一批精品进入宫廷,皇帝没看上的器物给退回来,民间可以买卖;它变得特别珍贵,是周煇生活的时代——南宋时期的事情。

这种“贡瓷”的制度,与明清时期御窑厂“落选品一定要打碎埋起来”的做法大不相同。正是依靠贡瓷制度,天青釉汝窑瓷器才能够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当然,那时候的汝窑也是大价钱儿,非中产以上玩不起。但总体来说,不管你身为将相王侯,还是贩夫走卒,想要一品汝窑风采,只要银票存够,想买想玩都没问题。

4、汝窑的釉里到底有没有玛瑙?

坊间一直传闻,汝窑因“有玛瑙末为釉”,所以身价天高,那么,这是真的吗?

2002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福康团队对汝窑瓷片进行科技分析,结果却并没有找到“汝官窑的釉色、质感以及斜开片与玛瑙有关的直接证据”。汝窑的釉中不含玛瑙,看起来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然而,后续考古发掘和更先进的科技分析又表明:汝窑的釉中还真有可能加了玛瑙!

宋代的汝州本来盛产玛瑙,宋史中有很多关于汝州进贡玛瑙的记载。在清凉寺窑址2015年的发掘中,更出土了废弃的玛瑙矿石,成为汝窑“玛瑙入釉”的有力证据。

2017年,有研究团队将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汝瓷样品磨成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在样品中的确发现了结构与玛瑙相似、疑似玛瑙的物质。

这种与玛瑙相像的物质到底是不是真玛瑙呢?如果真的是玛瑙,它对汝窑瓷器的质感和发色究竟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呢?总之,汝窑“玛瑙入釉”的问题,还有很多谜团,等待着学者的进一步探索。而这,也牵扯出汝窑的另一个问题。

5、汝瓷就只有天青色一种?

很多人一提到汝窑,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天青色。可以很明确的说,如果这个“汝窑”指的是宝丰清凉寺窑址,那么这种说法简直是大错特错。

清凉寺的窑场从宋初一直营业到元代,除了烧造汝窑瓷器,还生产了大量民用瓷器,什么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通通都有,跟其他地区的窑场并没有什么两样。

即使把范围缩小到天青釉汝窑瓷器,它们的颜色还是非常丰富。烧造温度、窑内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差异,使得同一种釉料最终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我们来看几例实物图:

▲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汝窑三足樽承盘

▲ 台北故宫藏汝窑青瓷纸槌瓶

最后我们总结说,正因为汝窑身上还有诸多未解之谜,以及经久不传的神话传说,让我们对汝窑愈发痴迷。那么,今秋这件唯一,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11月28日,香港秋拍,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