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旭之:浅谈王阳明的心学

 繁星1 2020-05-26
读王阳明的心学,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对王阳明的结论需要再探讨。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可能杨先生受当时政治的主导,对王阳明给出了一个主观判断的错误。

深入了解心学,可以触摸到王阳明并不是一名“神创造世界”那样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不能狭义地将“心即宇宙”说成是“心创造世界”来理解。他的“心”,不是“唯主观”,如他所举的例:“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意思是说,当你还没有看到深山里的花时,那么这花和你此时都是独自沉寂的,不发生关联,而当你来到深山看见此花时,那么花的颜色在你的心里就反映出来,你就此知道了这花的颜色,所以这时候这花没有在你的心外,而在你的心中,是你的心与花发生关联,让你知道了这花的颜色。这类例子到处都是,如千里之外你不认识的人,在不相互关联之前,你和他互不相干,也不知道他的存在,但这种他的不存在并不是否认他的客观存在,而是你他还没有关联,但当你遇到他时,他这个人的样子或者他是怎样的人,你也就通过你对他的认识而知道他了,而你对他认识的怎样,是深入还是肤浅,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在你的心外,而是来自你的心的标准对他的判断。这并不能说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
没有见到它,那么它对于你的心来说,两者都是归于寂的状态,归于寂不否定它的存在,而是它此时还没有让你的心感知而已,这与“我没看见的就是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见到它之后,则它在你心内有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则是客观的,而且反映内容虽然由心而定,但不得不承认,人认识外界事物,都是人通过被动的学而获得某种认知,但这些认知是否就是真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认知几乎都是被灌输的,并不是因你内心本性而出的东西。假如通过学习灌输的认知都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无所谓“大家认为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或者“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了。如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太阳围着地球转”是真理那样了。再如“奇谋而胜”,奇谋一定是超出普通认知的,而奇谋一定是某个高人凭自己的本性而断的,而不是来自多数人都知道的普通认知,用普通的普通认知,也就无所谓奇谋,制胜也就难以存在了。
但心学的心本论,往往会被认为是纯主观性,从而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他说不用教,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子女就知道怎样该孝敬父母,父母该怎样呵护子女,等等。现在已经是世界联系的全球化,我们也知道,不论种族、民族、国家、文明的不同,但凡是人,一切基本人性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不同而不同,即使认为是人本性之外的人类的基本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等等,也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哪里的人会把抢劫看成正当,把英雄看成罪人,即使再落后的民族,他们也都是如此。心本论的核心是标准在心中,而外界各种各样的东西,总是存在着迷惑你的东西,而不受此迷惑,能看清外物之理的,定星是什么?是你的心。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而人心中的“理”是怎样有的呢?又怎样知道的呢?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具体的不再详述。但可以用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来阐释一些其中的道理。
当今社会是物欲横流、人心险恶的社会,人人都在为捞钱忙碌,不啻所有能用的各种手段,正当合法合理的还好,那些如坑蒙拐骗、敲诈豪夺、黑心烂肺等等缺德丧心的手段,都见怪不怪了。虽然如此,这些现象也并没有获得全社会人的认同,不管用没用过这些手段的人,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认为有的则完全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因此呼吁人做事还是要讲良心,守道德。而这种认知,并不是谁教的,都是本能地出自人心的判断,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再如,今天国人的很多缺德行为,即使走到国外,也同样受到了国外人们的鄙视和厌恶。出国的很多国人不受外国人待见,难道不也正说明人类的良知在全天下都是一样的吗?
缺德做坏事的人也知道自己在做缺德事,但因受外界的诱惑和裹挟,很多是属被逼无奈,或为生活窘境压迫,或良心丧于困境,但事后他也感到某种后悔,认为自己作了恶,但又安慰自己说这社会就如此,也就继续恶下去了。
由此也就说到另一个问题,唯物论。反思哲学史,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对我们来说,它就是科学真理了。这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心学是致良知的,而唯物只惟其物了。
否认不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但若纯以唯物论指导的社会,恐怕也是极可怕的。当今社会的没有底线的物欲横流,因为只讲唯物,所以人什么也不怕了,什么也不在乎了,连自己的良心、良知也遮掩了,明知自己的良心很痛,但还是在物质引导下兴高采烈地去干任何缺德的事,而不会感到丝毫不安。近有一例,一个女人结婚不久生下一女,但经鉴定,女婴不是她与丈夫所生,丈夫问她那个男人是谁?此女却威胁说,要想好好过日子,就不要问。此女难道不知羞耻吗?正因为她心还有羞耻之知,才用威胁的话来掩饰并且企图堵住丈夫的追问。
唯物论的支撑之一的进化论,也是当今中国人坚定的一种信仰。进化论世界理论界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在我国却是一个难以撼动的思想上极端稳固的磐石,因此,中国人极为信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弱肉强食理论,将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全面适用于人类社会,人人为争私利,用尽各种惨烈竞争的手段,甚至亲人之间,友人之间不惜为物质翻脸绝情,搞成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物质社会。
孙中山说:“社会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民生),而不是物质。生存当然应该包括精神和物质,但物质不能单独成为重心。不能将人类向上向善的人性脱去,而鼓励向下为私的兽性复活。误认重心不是生存,而是物质,弄到大家重物而轻人,为物质而争斗,而又忘了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徒知一己之私利是图,上下交征利而社会危矣。”这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之实病吗?
2020年5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