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徽与海棠

 东方欲晓10 2020-05-26


   南宋诗人洪适著有诗作《垂丝海棠》:脉脉似崔徽,朝朝长看地。谁能解倒悬,扶起云鬟坠。
    这首诗的题目为《垂丝海棠》,然全诗不见—个“花”字,也没有直接描写审美客体——垂丝海棠的句子,而是从其枝条细长下垂的特征着眼,产生联想,将花拟人。虽未写此花的特征,但“看地”、“倒悬”、“扶起”、“坠”等字眼均含有“下垂”之特征,其特征自在不言中。由于其枝下垂,如同条条细长的玉带,故诗人在审美直觉中将它看成唐朝歌妓崔徽苗条纤弱的倩影。
    崔徽何许人也?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崔徽歌》的诗。诗前之序叙述了崔徽与裴敬中的恋爱故事,曰:“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小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微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从序文中,我们可见崔徽对裴敬中爱情的坚贞不渝。她虽是一娼妓,然而对裴敬中却一往情深。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因不得从敬中还家而相思成疾,终发狂而卒。
    此诗首句就此花枝条下垂的形态,说它好像脉脉多情的崔徽。脉脉,释义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第二句的“看地”一词,作者赋于无生命的垂丝海棠以人的动作,既是枝条下垂的形象表达,又使我们看到了崔徽那心事重重、情结难解、萦损愁肠的弱女子的形象。朝朝,释义指天天;每天。第三、四两句,作者将倒挂的随风摇曳的丝丝花梗比拟为崔徽坠軃散乱的云鬟。两句的意思是:什么人能为她解忧,将她从令人发狂的情海中解救出来。
    苏东坡曾著有《水龙吟》词,有一句为“似花还似非花”,这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作者所写的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日遇之景,而是由错觉或幻觉所造成的神遇之境。这首《垂丝海棠》,作者既不形容此种花的艳丽夺目的鲜红色彩,也不言其如同丝丝玉带的紫色的花梗。而是在一瞬间的审美直觉中将枝梗下垂的海棠变型成了悲苦不能自禁的歌妓。在这种“似花还似非花”的描写中,花与非花之间的界线消失了,无生命的物象成为有生命的人的象征。诗中的这一神遇之境——由花而幻化为失恋的歌妓,表现了审美主体的内心世界——对社会底层歌妓的同情。它是虚幻的,却是艺术的真实。

[转载]吟洪适《垂丝海棠》,晓虚幻的艺术真实

[转载]吟洪适《垂丝海棠》,晓虚幻的艺术真实

[转载]吟洪适《垂丝海棠》,晓虚幻的艺术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