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东县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方案

 把尔裁成三截 2020-05-26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各单位:

    根据《衡东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要求, 经县农业局党组会议研究并制定了《衡东县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东农业通(2019) 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抓好贯彻落实。

 

 

                  衡东县农业局

                 2019 3 19

 

 

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2019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根据中共衡东县委、衡东县人民政府2019年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为切实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特制定本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四跟四走”原则,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模式,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2020年实现全县总体脱贫目标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二、主要目标

结合我县的农业特色,发展特色养殖业、优质稻、油茶、黄贡椒,食用菌等产业,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打造3-5个有特色、有亮点、有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建立“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产业机制,帮助贫困农民早日脱贫。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对产业扶贫负总责,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方案。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是培育产业,长短结合。围绕贫困人口能脱贫、不返贫的宗旨,突出谋划一批“短平快” 种植、养殖项目,采取“公司十基地十贫困户”、“公司十专业合作社十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十大户十贫困户”的扶持方式,将贫困人口的生产要素合理融入产业扶贫中,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現当年脱贫目标。围绕全县主导产业,突出谋划一批大项目,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大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带动能力、经济效益、产业风险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选准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

(一)产业布局

1.种植业方面:大浦、霞流、石滩优质稻生产;杨林、高湖、草市油菜、水果生产;洣水、吴集蔬菜生产;三樟、石湾黄贡椒生产。

2.林业方面:吴集、荣桓、高湖油茶生产;南湾、杨林楠竹、柑橘生产;吴集、甘溪、洣水花卉苗木生产;石湾、三樟、白莲杉木林生产。

3.畜牧水产方面:霞流、大浦、吴集、石滩、洣水、新塘、白莲、甘溪、荣桓、杨桥、蓬源生猪生产;洣水、甘溪、荣桓、杨桥、蓬源草食牲畜生产;吴集、大浦、霞流蛋鸭生产;石滩、大浦“三黄鸡”生产;新塘、石滩、大浦的名优水产生产。

(二)重点产业。

1.黄贡椒。依托我县三樟、石湾悠久的黄贡椒种植历史,重点布局三樟、石湾2个乡镇,辐射周边新塘、吴集、白莲、霞流等乡镇。帮扶贫困户1000 余户,3000 余人;户平增收 7000 元。

2.禽蛋和特色养殖。着力打造和建设以霞流、大浦、杨桥为核心的鸡、鸭、青蛙、孔雀等特色养殖及加工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和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殖 “攸县麻鸭”、“湘黄鸡”、“大埔青蛙”“霞流孔雀”等特色养殖。范围覆盖我县霞流、大浦、吴集、石滩4个乡镇。帮扶贫困人口 1500,4000余人。

3.油茶。依托现有油茶产业基础,重点布局吴集-杨桥、草市-高湖两个核心产业带,辐射洣水、白莲、大浦等其它乡镇,范围覆盖全县17个乡镇233个村和8个社区。帮扶贫困户500户,1500余人,户平增收 5000 元。

4.食用菌。继续依托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黑木耳栽培,帮扶贫困户 250户,800余人,户平增收6000元。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产业扶贫明白卡。 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建立产业扶贫台帐制度的通知》湘农办计[2018238号通知要求,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深入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和目前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在“一户一策”的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填报“一户一册” 产业扶贫明白卡。

 ()、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湘农联[2018]177号文件精神,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制定《衡东县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工作方案》,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产业指导员从乡镇三站人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中选聘,着力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公里” 难题。

(三)、建立全市统-的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在全面完成入户调查和“一户一册”、产业扶贫明白卡填报后,将贫困户信息录入数据平台,建立全县统一的产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扶贫信息共联共享。

六、政策支持

1、资金支持。

1)落实生产奖补。对经县级农业、扶贫部门认定,投资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奖补措施按东政办函〔20188号通知执行。

2)整合涉农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有特色、有亮点、有规模的产业扶贫典型进行重点扶持和技术服务。

2、积极对接光伏扶贫。利用光伏扶贫小额信贷回购资金,落实好光伏企业与贫困户的委托帮扶。

七、扶持模式

(一)自主发展产业型。在结对帮扶干部和产业发展指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懂技术、有自主发展愿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产业脱贫。

(二)直接帮扶型。对有劳动力、有发展愿望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组织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的带动,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方式,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增收脱贫。

(三)委托帮扶型。对缺劳力、缺技术、缺思路、缺发展条件的贫困农户,用政府支持他们的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委托给有意愿合作、有社会责任、讲诚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相互间以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项目收益按比例给予贫困人口分红。

八、扶持步骤

(一)选准产业项目。根据地理、家庭、市场等环境,因地制宜的选准最适合贫困户发展的项目,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

(二)精准帮扶对象。摸清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个人想法,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自身条件,制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三)确定扶贫经济组织。参与扶贫的经济组织必须诚实守信,愿意为贫困农户服务。对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而不愿参与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3年内不得申报农业扶持项目。

(四)扩大金融资本参与。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落实好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财政贴息、产业帮扶等措施,做大扶贫产业,做强扶贫企业,稳步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五)加快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各村要根据贫困户的自愿及其实际情况,在县乡结对帮扶干部的配合下,制订科学可行的帮扶措施、产业扶贫方案并公示到村;以村汇总报镇扶贫办初审,以镇为单位呈报县农业局及县扶贫办审核。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根据乡镇呈报的产业项目按程序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各乡镇、村要加强项目实施、资金落实、效果评估及考核检查。

(六)项目考核验收。加强项目跟踪检查和项目效益分析,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效益评估标准和年度考核验收办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项目竣工后,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要组织对所属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全面考核验收。

(七)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根据各地产业发展要求及农吋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重点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放心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培训。

九、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扶持产业扶贫工作,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安排,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持责任制,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二)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要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三 )强化调度。县扶贫办、产业扶贫部门要加强调度,适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全力扶持农业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农业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实现。

(四)强化激励支持。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三产融合等中央、省、市等涉农项目优先向扶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村级集体组织安排,增强扶贫经济组织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利益联结机制。所有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在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乡镇和村支“两委”及贫困户代表的共同监督下,签订合同或协议,以契约形式按政策确定利益分配比例及年限,实现互利共赢。

(二)风险防控机制。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和贴息资金,由县农业、财政、扶贫部门依据项目施工进度、扶贫效益和考核验收结果,分期分批拨付给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农业企业。所有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原则上要落实农业保险制度,降低产业风险。

(三)责任追究机制。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律用于发展产业,不得挪作他用。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要加大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力度,同时农业部门不定期地会同财政、纪检、扶贫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执行项目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估,对故意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农业企业,依据法律法规,移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对未严格执行项目批复,违规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企业,依程序收回相应资金;对未尽力履行契约责任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企业,由该组织和企业按契约规定赔偿扶贫对象损失;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无法履行契约责任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经评估认定后,酌情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