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武士为何要剃掉中间的头发,搞成奇怪的“地中海”发型?

 剧透历史 2020-05-2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日本的古装剧?里面的女性角色没什么可说的,大多温婉秀丽,但很多男性角色简直辣眼睛。

不是演员丑,而是发型太过奇葩,前面和中间剃掉,只保留侧面、脑后的少部分头发,平时拢到脑后,称为“月代头”。

咱们这边常说一句话“真的帅哥,撑得起清朝辫子头”,但日本月代头,也是非一般的颜值才能驾驭得了,若是随便来个撑不住点的剃个月代头,额头以上真是无法直视。

那么,古代日本男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发型?是他们审美跑偏了吗?

古代日本和唐朝的来往很多,数次派遣使者到唐朝学习,两边交流频繁,日本深受影响。文化、服饰、妆容、建筑都有唐朝的影子,具有大唐风华,审美在线。

举个例子,日本有个特别出名的人物安倍晴明,既是阴阳师,也是公认的美男子,活跃在平安时代中期,在中国是五代十国到北宋这个阶段,各种艺术作品中,他的衣着打扮都偏向于唐朝,并没剃头。

那月代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大约是日本的镰仓时代后期,中国这边是元朝。当时日本内战频繁,各个武士阶层为抢地盘时常近身决斗,发现头发多了头顶爱出汗,闷在头盔里十分不舒服,而且还容易垂下来遮到眼睛影响视线,保不齐一看不清就被对手要去了性命。

于是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一样,日本武士也想到了去掉一部分头发的主意。虽然把头顶剃成“地中海”丑是丑了点,但到了战场上视线清晰,再也不用担心头发乱飞挡住眼睛了,毕竟性命更要紧嘛。

其他武士看到后纷纷效仿,渐渐形成一种风尚,并取了个雅称“月代头”。但此时并不是所有的武士都采用这种发型,还有些人接受不了,宁愿多花时间打理头发也不想这么丑。

“月代头”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为了向“主公”表明决心,意思是他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随时可以上战场。

当主公的自然欣赏手下的这种态度,反过来看头顶全发的武士,仿佛就不够勇猛、不够忠心,会被其他武士耻笑为胆小鬼,没人和他做朋友。

换言之,月代头不但具有实用性,还能让主公看到自己的忠勇,一举两得。因而很受日本武士的欢迎,不知不觉中成了武士阶层的标配,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除拥有特权的武士外,农民、商人和工匠,还没资格剃月代头呢。

习惯成自然,看的时间一长,日本人就不觉得月代头有多丑了,甚至不是武士的日本男子也跟风剃这种发型。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如果觉得头发多余,为什么不全部剃光呢?那样看起来还好一点。

原因之一是在大家的认知里,剃光就成和尚了。古代日本的寺庙,拥有大量的田产和依附的佃农,于是就催生出了武装“僧兵”势力,就连平清盛、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武士首领,都忌惮寺庙僧兵的力量。

领主手下的武士若是剃了光头,岂不是把屁股坐到了寺庙一边?况且,对比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最直观就拿满清的“金钱鼠尾辫”来说,多多少少也都要留那么点头发。估计武士们的月代头,也是相同的道理。

原因之二是打战要戴头盔,如果全剃了,头盔直接扣在头上,摩擦着头皮就会硌得慌,留着边上的一圈就会有个缓冲地带,头盔也能戴得更稳。

关于日本武士的月代头,最瘆人的是他们去除头发的方式。估计是嫌头发剃掉,隔个五六天又冒出来太麻烦,尤其是身处战场,到哪里有条件舒舒服服地剃个头呢?

于是很多武士用的不是剃刀,而是拿木头镊子硬生生地一根一根拔头发

这是什么样的场景?日本史料《庆长见闻集》中有关武士去发过程的记载很吓人,那时武士拔头发的时候,往往是“黑血流地,骇人之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画面,是不是有点后背凉凉的感觉?日本人真的挺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忍得住一根根拔头发的痛苦,也能毫不手软地切腹自尽。

这个时候,爱掉头发的人就比较占优势了。早掉一把,晚掉一把,省多少事儿。

只不过,到了德川幕府建立后的太平时期,就像武士们搞切腹就走走形式一样,痛苦的月代头拔头发,也改为用剃刀来刮头皮了。

反正武士们都已经变成了清闲的公务员,隔三差五去剃个头发的时间,也是能抽得出来,他们总算可以摆脱硬拔头发或者头顶流血的状态了。

月代头在日本古代盛行了500多年,直到“明治维新”时才被抛弃。当时日本全盘引进西方文化,日本的月代头也迅速被洋人的中分短发所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