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执念”

  平凡的人 2020-05-27

不可否认的,我们每个人都太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了!当然,说“世界”这个词似乎会获得很多人的反对,毕竟目前还只有一位尼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天都会企图对身边的“人”的“改变”——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更或者,用更加高级的语言定义:

放下你的执念!

“执念”这个词很有意思。哲学上这样定义它的:一个人过分专注于某事某物,长时间沦陷于某种情绪,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将之束缚住。

但这里面出来了一个尺度问题,譬如“过分关注”,请问,如何定义“过分”了?这就需要一个标准,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标准;

就如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标准,不用再次去“证伪”“证真”的——

大凡我们去评判一个人有“执念”的时候,

其实我们已经在“执念”,

因为去评判的人是一位“观测者”——

正在对另一个生命能量场进行干涉,

我们又知道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

所以,到底,是谁在执念了?


其实,都在执念,是人,就会执念!      


说到这个,我们就有必要引来另一个话题,就是为何人会有“执念”。执念本身不可怕。但生成“执念”,原因我们是必要去探知的——

人们通常会忘记一些得到的东西,因为想要完成的动机得到了满足。而恰恰没有达成的,往往容易生成了执念。佛经上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执念的产生其实源自于是每个人心中的欲

也就是说一欲一念,如此逻辑推演,也就是如果要放下执念,也就要无欲,或者叫做“不起念头”。我们说一切都是能量,这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所有的动机,包括我们本自的需求都来自于能量的存在、部署和流转,天地长存,你又如何能做到“控制能量不生念”了?

其实不生念是违背了能量本身运作规则的,大凡我们知道了能量的存在和运转规则,我们就不致于“枯禅”。佛经里面也有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是不产生念头,而是“不住念”,就是没有什么念头会停留在心里,产生了念头就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运转它,而放下它”。从过程中求结果,从转换中去向一层更高的维度。这就是一个能量的循环和转化。

这样去理解,其实就明白所说的是一个宇宙的能量本相,一念生,往往我们着相的是有形的部分,而完了其背后的本质其实是能量在做功。通常我们的思维是,看见有形的结果了,便认定是成功了,而没达成那个结果,我们就认为失败了。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不过是能量的显化出不同的相而已,其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全在那儿,只不过我们没看见或者不愿意去看见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