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燕山茶社 2020-05-27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考异》又称《二十二史考异》,中国训诂书,全书一百卷。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撰。系统地考证二十二部正史及其注释的史实、文字、训诂,订正了很多讹误。与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汉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丁忧后不复出仕,专心著述。先后担任南京钟山书院、松江娄东书院、苏州紫阳书院院长。钱大昕是当时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也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治学范围颇广,精于经史、音韵、训诂、制度、地理等许多方面的考证,以学术为己任,为官不忘治学,辞官回乡后读书更勤,因此,“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治一史而无史不窥”,除奉召之作外,著作等身。特别是在史学方面,钱大昕对于元史的研究有开山之功。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后世公推钱大昕为“一代儒宗”。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考异》全书其内容自《史记》、《汉书》,迄《金史》、《元史》22部正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又将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从《后汉书》分出,别立为《续汉书》二卷,所以总目实际列出二十三史。全书包括《史记》五卷,《汉书》四卷,《后汉书》三卷,《续汉书》二卷,《三国志》三卷,《晋书》五卷,《宋书》二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一卷,《魏书》三卷,《北齐书》、《周书》各一卷,《隋书》二卷,《南史》、《北史》各三卷、《唐书》十六卷,《旧唐书》四卷,《五代史》六卷,《宋史》十六卷,《辽史》一卷,《金史》二卷,《元史》十五卷。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钱大昕18岁有志读史,他反复精读各部正史,详加比勘,读书所得,随时用别纸写出。40岁开始撰写《考异》,历15年而草成初稿,其史学著作,合而为《廿二史考异》,乾隆四十七年成书百卷,五十九年开始校刻,至嘉庆二年(1797)全书告成。从积累资料到全书刊成,历时52载。钱氏考史,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史家记人、记时、记地的真实性可靠性。《考异》的成就,梁启超比之于王念孙、引之父子在群经考订方面的名著《经义述闻》。《廿二史考异》虽与《十七史商榷》相似,但着重对史书按卷按篇进行校勘、典制考释和名物训诂等。重点考订年代、官制、地理沿革和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有的列专题,集中有关资料加以说明,如《南史·宋本纪》“刘裕龙行虎步”条,将《南史》里虎字材料大体集中,说明《南史》纪传于虎字多不避讳。又如卷九“汉侯国考”、卷十五“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书”,每书并有说明,卷五十六“补修唐书史臣表”、卷八十三“宋奉史诸臣年表”等,均可独立成文。为当时史学的重要著作。其成就超过了同时代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考异》成书自钱氏潜揅堂刊行后,在清代亦有多次翻刻,后有清光绪长沙龙氏家塾刻本、光绪广雅书局刊本、清末上海鸿宝斋石印本。当代有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学术名著丛刊》本。(易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