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史中,文学水平和史学价值最高的是哪部,最低的是哪部?

 图书音乐 2019-05-16

二十四史的说法定于乾隆皇帝。二十四史总计4000万字,记载了上起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千年左右的历史。

二十四史之中,除了前四史,只有一部新五代史是私人撰写,所以出于众人之手的史书虽然卷帙浩繁,可即便是同一部书中的水平也是略有不同,所表述的东西也不能一以贯之。

在二十四史之中,史记和汉书并称,无论是文学水平还是史学价值上各有千秋。

同样是写项羽的传记,史记中有《项羽本纪》,汉书中有《项籍传》,虽然班固所写全部来源于司马迁,但是偶尔还有剪裁。项羽取得巨鹿之战胜利之后,史记这样描写: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同样的描写,在汉书之中,变成这样: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楚已破秦军,羽见诸侯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司马迁连用三个“无比”,看似啰嗦,实际上加强了楚军的气势,突出了项羽的勇猛,而在班固这里,行文简洁了,气势却是没有了。

当然班固也补充了很多史实,《史记·高祖本纪》里面没有记载刘邦是如何称帝的,而在《汉书·高帝纪》加以补充:

汉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还有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萧何的传记本来很是简略,《汉书》却加进去很多事件,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不喜欢。

当然,前四史是公认的好,但是作者之间也是相互攻击。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这样评价司马迁:

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

前一段是讽刺司马迁太过于看中社会的底层以及一些细枝末叶,后一句是讽刺司马迁不识时务,即便读了那么多历史,依旧没能保护好自己。

而班固自己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范晔在《后汉书·班彪传》写道:

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

意思是说你嘲笑司马迁不能用自己的才智豁免罪过,你不还是一样让自己死在牢狱之中。

至于哪部编写的最差,个人以为是《元史》。

实际上历史上的很多正史都是曾经遭到非议的,魏齐写的《魏书》一度因为写的太差而饱受批评,但是批评的人只能过过嘴瘾,没有办法另写一部代替,于是《魏书》才得以流传;今天看到的《晋书》是李世民下令编修的,原本流传的是一种“晋书”就被代替了,而《晋书》的编纂多采用志怪之事,历代史书在描写开国之君的时候,不免会有神话色彩,但是《晋书》的这种色彩太浓重,很多人认为修的太差,实际上,《晋书》的这种色彩,从侧面反映了两晋的时代特征,更能够看出为何两晋时期崇尚玄谈,而崇信老庄,同时为何这个时候佛教在中国开始大面积流传;《旧唐书》成书仓促,所以很多史实有错误,但是由于它成书距离唐代时间短,保留了很多宝贵的史料,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欧阳修等人修编的《新唐书》出世之后,也未能将《旧唐书》取而代之,也能解释为何司马光后来修编《资治通鉴》取材《旧唐书》而非《新唐书》;《宋史》《金史》和《辽史》都是元朝修订的史书,非常粗糙,很多事情前后不搭,有的人物在传里面出现两次,有的传记在谁的传记之后,结果没有,但是这些书都是抄自原始历史材料,最大程度保持了原貌,所以说还是有很好的史学价值。

最后说一下,为何《元史》最差呢?

《元史》修编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朱元璋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 ,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宋濂是修书的主要负责人,成书仅用331天。

乾嘉三大家之一的钱大昕说:“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钱大昕可是通读过二十四史的人,他的话应该很可信。

清代汪辉祖写了一本《元史本证》,书中指出《元史》中3700余项错误。例如:

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再者,译名不一,如八思巴,又译八合思八、巴思八、八合斯巴等。

钱大昕有志重修元史,可惜未果。

即便是这样,《元史》的地位依旧没有办法改变。到了民国时期,曾任大总统的徐世昌有感于《元史》粗糙,决定重新修订,于是有了《新元史》,书中增补了许多列传,像元末革命中的领袖人物如韩林儿、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等,《新元史》皆一一列传。

至此,中国正史由原来的二十四史变成了二十六史(加上清史稿、新元史)。

作为记录中国发展脉络的二十四史(或二十六史),是无数人想要读完却没能完成的任务,这也说明了中国人重视史学的传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