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始歌谣——从谣谚到诗歌

 人类研究中心 2020-05-27

如所周知,中国诗歌的产生及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曾这样论述过谣谚与诗歌的关系:"上古之时,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有声音,然后有点画,有谣谚,然后有诗歌。谣、谚二体,皆为韵语。"谣"训"徒歌",歌者永言之谓也。"谚"训"传言",言者直言之谓也。"早在语言产生之前的"杭育杭育"声,就已是诗歌的萌芽了,它是"孕而未化的语言"。这种含浑不清的声音,为语言所代替之后,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便产生了,这就是谣谚。

"谣"就是原始的"歌",它不需要伴奏,只是随意唱出的韵语,《尔雅·释乐》:"徒歌谓之谣。"

"谚"与"谣"不同,它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语言,是生活经验的结晶,《说文》:"谚,传言也"。既然是"传言",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而"谣"是一时所唱的,有时间的局限,所咏的事情,所表达的感情都有具体的内容。"谣或谚"大都是有韵的短语,"谣"中含情,"谚"中隐理。

"有谣谚,然后有诗歌",歌是谣的发展,诗是谚的演进。最初的"诗"、"歌"是有区别的,歌的特点在声调上,《说文》:"歌,咏也",这是人类抒发感情最直接的手段。诗是继承了"谚"语记诵的传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古人说诗就是"志",《尚书·舜典》便云:"诗言志"。

所谓"志"就是"记"的意思,《晋语》注:"志,记也。"记事于心就是"志",发之于言就是"诗"。《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由此推之,原始的诗,当是以记物、记事为功能,以帮助记忆为宗旨的一种有韵、有节奏感的艺术语言。歌的职能在抒情,诗的职能在记事;歌重在表现主观,诗重在再现客观。但诗与歌有时也不是截然可分的,所以有时也混言之曰:"诗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