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八味药,你用到极致了吗?

 图书 馆员 2020-05-27

这八味药,你用到极致了吗?

中药种类品种繁多,与其求广度不如求深度,把每味药发挥到极致。
重剂黄芪起沉病
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善治诸虚羸弱之证。用之治疗早搏,与养阴之生地黄同用,黄芪温补升气,乃如雨时上升之阳气;生地黄甘寒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气充阴足脉道盈满通利,早搏不存矣。
至于肥胖症患者,都有满闷短气,动则气喘,心悸乏力之症,此乃胸中大气下陷兼不足之症;黄芪补气兼能升气,且黄芪之性,又善开寒饮,以其能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自能运化水饮,至于与防己、白术、泽泻、首乌配伍,取其皆能利水祛湿化浊降脂之功,使湿浊去,水饮消,清浊分明,久之必降脂轻身。
用其治臌胀,一者取之益气扶正,因臌胀为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二者取黄芪善利小便之性,使壅于体内的水湿从小便而去;与丹参、益母草、苍术等同用,是“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血不利则为水”。取其化瘀利水,理气健脾之功,俾能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使胀消而不能复矣。
重症肌无力,据其发病机理,血气虚受风,黄芪与当归配伍名当归补血汤,气能生血也;鸡血藤使血行风自灭;胆南星治“筋痿拘缓”,得黄芪补益之力,其效尤宏;复用菖蒲通九窍,窍开目明,诸症皆能却也。
(1)过早搏动    方用益气复脉汤。
药用:黄芪150g,生地黄120g,桂枝、炙甘草各12g,甘松15g。
此病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本方取《伤寒论》“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意,以大剂黄芪益气复脉;大剂生地黄滋阴复脉;桂枝、甘草名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通阳复脉。
本病患者多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佐甘松开郁结,且现代药理证实,生地黄、甘松皆有调整心律的作用,诸药配伍,酌情化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加紫石英30g,茯苓18g;心动过缓加熟附子15g,红参9g。临床疗效肯定。
但大剂量黄芪在“过早搏动”的应用中,有时可出现脉搏散乱,歇止无定,病情似有加剧之势,此乃阴足而脉道盈满通利之兆,自当无虞。
(2)单纯性肥胖   方用益气消脂饮。
药用:黄芪180g,防己、白术各15g,泽泻、生首乌各30g,草决明15g,水蛭、荷叶各6g。
大凡肥胖症患者,多属气虚痰湿为患,本方以大剂黄芪益气利水消脂;配伍防己、白术、泽泻、首乌皆能利水消脂、降浊除湿;水蛭化瘀祛脂;荷叶升清降浊为佐。配合体育锻炼,控制饮食,日饮毛峰茶15g,常以山楂为食,坚持数月,无不效验。
但黄芪用量应在150?250g为宜,若黄芪每剂少于60g,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3)臌胀   方用益气五苓散。
药用:黄芪200g,丹参30g,苍、白术各20g,茯苓18g,猪苓30g,泽泻50g,益母草100g,车前子(包)30g。
先生认为,臌胀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顾本为先,兼以利水化瘀祛湿理气,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应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理气利水、行湿散满;丹参、益母草利水化瘀;如属恶性者,加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山慈菇、龙葵以抗癌消癥。
本病切忌应用峻下逐水之剂,以免耗伤正气,邪去正伤,邪气复来而医者束手。
(4) 重症肌无力    方用黄芪胆星正睑汤。
药用:黄芪120g,红参、白术各15g,茯苓18g,当归、鸡血藤各30g,菟丝子、枸杞子各18g,胆南星、菖蒲各15g,佛手9g。
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血气虚受风所致。本方以大剂量黄芪配红参等益气提摄;至于胆南星,《本经》谓天南星主“伤筋痿拘缓”,制以胆汁者,令其专人肝胆经也(《内经》谓肝开窍于目),同时《本经》又谓黄芪主“大风”,此二药相伍,使“缓纵”却,风邪去;复以菖蒲“祛寒湿痹……通九窍,明耳目”;菟丝子、枸杞子补肝肾之精;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血行风自灭;佛手舒肝理气为佐。
如兼肾阳虚者,可加熟附子12g,仙灵脾18g。为治重症肌无力的效验方。
佩兰、菖蒲化腻苔
正常舌苔是胃气充盛水液上潮,浅薄微白,不腻不燥,似有若无。厚腻的舌苔,尤其是消化系统疾患,拭之虽去,仍可再生,若兼有痰湿之邪者,则很难拂掉。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佩兰、菖蒲,祛浊以净厚腻,恢复味觉、增进食欲,收效颇佳。
佩兰舒肝郁、除陈气。《内经》谓其可去口中甜腻之味,对呕恶、时时嗳腐者用之,比藿香之味醇正,善于宣散蕴结。菖蒲有三种,都能辟浊驱秽、和中行滞,治湿邪中阻的口黏胸闷效果显著。其中石菖蒲长于健胃醒脾;水菖蒲芳香较浓,侧重祛湿豁痰;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九节菖蒲,功专开窍回苏,然在净化厚腻舌苔方面,则疗效基本一致。
佩兰、菖蒲二药,辛苦配伍,可助胃运、温健脾阳,活泼气机,通过调畅内在阻通,获得化浊的效果,解除胸闷、促进食欲,令健康恢复。
单独使用佩兰或菖蒲,尽管净化舌苔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二味配伍,佩兰9?18g、菖蒲6?12g,则收效甚好。一般3?6剂,多者9剂,湿浊之邪即化,气机便可展舒,厚腻的舌苔均逐渐消除。若退去缓慢,再加入苍术、厚朴、白蔻仁各6?10g,辛开苦降。
放胆应用石膏
石膏入药,首见诸《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宜于产乳。张仲景《金匮要略》以之与竹茹、桂枝、白薇、甘草配伍,枣肉和丸,治疗产后呕恶、烦乱。锡纯据此以为“其性纯良可知”,对适应症要放胆用之,“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临床运用此药主要把握两点,一是生用,非疮疡收口外敷绝对不能火锻;二是用量要大,如不打破前人习惯用量,则不易取得较好的效果。“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者亦必至两计,若实热炽盛又恒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为避免“病家之疑虑”,采取多煎缓服法,无论单用或与他药同用,浓缩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服下”。
受其启示,先生在实践中体会:
第一,师法《伤寒论》,不应株守吴瑭用白虎汤必须具备四大证的观点。从《伤寒论》所列白虎汤证条文可以看出,凡有热象者都能投用,如伴有口渴则加入人参。先生遣用石膏扩大其使用范围,其上承渊源即基于此。
20世纪50年代鲁北脑炎流行,先生曾参加医疗,大部分患儿均以白虎汤为主,只有1/3的病例参考了《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将君药石膏用到21?60g,并未泥守《温病条辨》提出的大热、大渴、大汗、大脉之所谓四个标准。仅在“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方面,谨慎从事,当时尽管诊治病案不多,但大剂应用石膏约70%见效,根据具体情况,增入了薄荷、菊花、桑叶、牛蒡子、银花、连翘辛凉解表药,亦突破了“汗不出者不可与也”的信条。
第二,继承前人经验,广开大量应用石膏治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将石膏大量用于临床者,首推明末缪仲淳,鼎革入法则为吴门的顾松圆、桐溪余霖、湖州江涵暾。淮安吴瑭也是用本药的高手,“绍兴赵大兄伏暑痰饮大喘”案,每用至500g,“期年间用至一百七八十斤之多”,闻者咋舌。
先生用石膏,无疑从先辈医家吸取了不少经验,凡遇外感时行疾患,温病邪入阳明,或内科杂证之有蕴热者,最喜以石膏为主,治某患者高热9日不退,清凉解毒药不效,证见寒热往来、气喘无汗、脉搏频数不已,按少阳病予小柴胡汤,服后症状略减,仍然无汗,热势不衰,乃于原方内加生石膏90g,水煎服,3小时一次,分3次服完,翌日复诊,遍体汗出,体温下降,减石膏为45g,又进一剂,即恢复正常。可充分说明石膏并非表证不解之禁忌药,“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实热,“他凉药或在所忌,而独不忌石膏”。
山茱萸益阴又养阳
山茱萸味酸收敛,性温能补肝肾,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其对遗精、阳痿、血崩皆有疗效,特别是对大气下陷诸证更为擅长。自《神农本草经》载入后,现存含有本品最早的处方属《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明末张介宾极其赏识它,在《新方八阵》左、右归丸中,均配加此药,既益阴又养阳,临床常以之为君治疗四种疾患:
①阅读书报不能持久,时间稍长则“目眩无所见”,将山茱萸同熟地黄、枸杞、甘菊花配伍,炼蜜为丸,疗效显著。
②女50岁、男65岁左右,进入更年期,经常腰痛腿酸、头晕耳鸣,可和杜仲、女贞子、旱莲草、十大功劳配伍。
③女性在生育期不孕,月经周期延后,血下过多,冲任无损,宜与当归、茜草、紫石英、鹿角胶配伍,民间验方续嗣丹即由此五药组成。
④大气下陷汗出不已、心中怔忡、呼吸微弱、手足厥冷、动则头眩,呈现虚脱之象,配以参附急火煎服,用量45-75g,能收良效。
山药理脾治泻
本品为四大补益药之一,性味甘平,搓圆打光而后入药,主要补益脾、肺、肾三脏,张锡纯根据《内经》理论重点掌握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谷气下流可“中央绝灭”,善用山药调治脾、肺、肾方面的亏虚性疾患。“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沉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长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
陈某大便不实,两年来时发时止,屡治不愈,从7月中旬次数增多,先硬后溏,略感下坠,医家按休息痢治疗,用通利药症状转重,增加低热,又以为元气下陷、阴火上升,取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服药4剂,不仅病情末减,反而口渴耳鸣、头面如同火燎,由此不敢再吃药物,先生根据锡纯理脾治泻的经验,用大剂一味薯蓣饮,山药半斤,打碎水煮成粥状,空腹服,以愈为度,两月后痊愈。
赤小豆行血止吐
赤小豆为谷类菽科植物的种子,《五十二病方》谓煮熟食之可以“解痛”,说明在金创、跌打方面有活血化痕作用,同《神农本草经》所载主治,基本一致。
《朱氏集验方》说,宋仁宗幼时患痄腮,方外人赞宁以此碾成细末涂之而愈,亦充分证实确有“消”、“散”的作用。从其“通乳汁”、“下胞衣”、“利小便”的功能讲,还是一味能通降的下行药物。《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对它的使用,无疑也是基于这一点的。但至今尚有不少医家仍执赤小豆味酸,和瓜蒂配伍,强行附会《内经》“酸苦涌泻”语,泛指为吐药。
据先生经验,该品在瓜蒂散内起不了多大作用,催吐之力不是赤小豆,而在瓜蒂身上。有人讲,虽然不能“因而越之”,但能增加药物体积取得辅助作用,实际未有考虑它与瓜蒂各一份的相等剂量,则是太不足道了。如果这样,那么淡豆豉在方中竟用一合,又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赤小豆属舟楫之物,既不能载药上浮也不能刺激胃黏膜发生呕吐,否则谁还敢吃赤小豆粥、豆沙馅的糕点呢?李时珍曾明确地提出过此乃“止吐”药。所以我们应溯本求源、立足现实,《五十二病方》所述的功效,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石苇利水排石
石苇性凉微苦,柔软如皮,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于下肢水肿、膀胱湿热、“玉茎”涩痛。黄元御《长沙药解》从其配人鳖甲煎丸进行研究,认为属“泄水消瘀”药,山东崂山所产之小叶石苇,曾广泛用于肾炎、尿路感染等症。
本品治疗石淋,历代文献报道不多,除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唐人甄氏兄弟《古今录验方》也记有这一经验,同滑石配伍,用米汁或蜂蜜调服,名“石苇散”。
先生以前对它的应用,主要是取其利尿退肿,虽然亦不断以之治疗淋病,但大都局限在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方面,自马王堆帛书问世后,才开始单独实验石苇的确切疗效。膀胱结石,每日用石苇60g,水煎,4小时一次,分3次服下。石苇治疗石淋确属经验记载,而《古今录验方》则继承了这一遗法。
商陆消疽热红肿
商陆之根入药,口中嚼之过久能麻舌,可见肿消。《五十二病方》内言其以醋溃之外涂“疽”证,可“熨”红肿,实则和《神农本草经》所记完全一致。《张文仲方》谓“传恶疮”,发病较慢,高出皮肤不太明显,表现红肿热痛的外科疾患,同后世痈属阳、疽属阴之区分方法不同,究诸实际,还应归人阳证范围。
关于该药的外治作用,已故耆宿万先生曾向先生传授过他的经验,先将商陆打碎,轧为细末,加醋调匀,贴于患部,以之治疗无名肿毒,方法简单,疗效甚好。用于痄腮、丹毒、毛囊炎、蜂窝组织炎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再配合内服清热解毒、通络散血之品,则药效更佳。

我用四逆散治妇科病,效果很好

四逆散    女性

导读:许多女性生殖系统病证的起因每与肝郁有关,郁者,抑而不伸、结而不行之义也,并不限于情怀悒郁一义,故常用四逆散随证加味以治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疾病。

四逆散善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仲景《伤寒论》中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研成散剂调服,功能疏肝、理气、散邪,原治邪热内郁之手足不温、胸胁脘腹疼痛及泄泻等症。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指出:“热厥非本方(四逆散——作者注)所能开,实治后世所谓肝郁之病。”乃符合临床实际的经验之谈。现代常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胆炎症或结石,收效显著,而用于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则较少。
我鉴于妇女以肝为先天,肝乃藏血之脏,其经脉又“过阴器,抵少腹”,许多女性生殖系统病证的起因每与肝郁有关,郁者,抑而不伸、结而不行之义也,并不限于情怀悒郁一义,故常用四逆散随证加味以治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疾病。以下所举输卵管阻塞和子宫内膜炎的治验,就是四逆散善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例证。
例一:输卵管阻塞
马××,女,24岁,1985年12月24日诊。因常觉右下腹疼痛,某医院作阑尾炎治疗,不仅乏效,且增左少腹痛,并出现黄白带下,稠粘如脓,后经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慢性输卵管炎,应用抗生素和清热化湿中药治疗20多日,腹痛与白带均减,然每届月经期前腹痛加剧,脓样黄白带随之增多,月经后腹痛缓解,但少腹部现条索状结硬不消,按压则痛,作妇科输卵管通气检查,证实输卵管腔已因炎症粘连而阻塞不通,转于我处医治。自诉月经前乳房胀而结硬,经行则已,经潮时少腹痛甚拒按,情怀抑郁,食不甘味,夜觉口干,但只以水含漱不欲下咽,二便如常。舌苔淡黄略腻,脉弦涩实。究其症结所在,显属肝经郁结。
以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各10克,枳实、甘草各8克,熟附片9克,败酱草15克,10剂。嘱在月经期前12日起每日煎服1剂,月经过后不用药。如此治疗4个月,病痛消除。再行输卵管通气术,气体已能进腹腔。遂停药观察,隔年生一子。
按:足厥阴经“过阴器,抵少腹”,其为病又主“妇人少腹肿”(《灵枢·经脉》)。输卵管阻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在肝之经界,证属肝经气血郁结不通。李东垣治“肝之积”的肥气丸方,特重柴胡用量,赖其推陈致新(李时珍语)。我治输卵管阻塞证属肝郁者,每用柴胡直入肝经疏泄阻塞;枳实作用显于下焦,能破气行瘀以通痞结;白芍则“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结、寒热疝瘕”(《本经》);甘草长于解毒,协和各味;并每遵仲景在四逆散下所注“腹中痛者,加附子”之旨以“破癥坚积聚”(《本经》);更入败酱草除痈肿、破癥结,合附子以行郁滞。诸药相互为用,每获良效。
例二:子宫内膜炎
袁××,女,28岁,1983年8月4日诊。6月上旬流产后即觉下腹微疼,痛势持续并逐渐加重,月经期前腹痛且坠,经色深红夹小血块。6月份以后,有脓血样粘液流出阴道,有秽臭气,同时出现寒热、食减、腰背酸痛等症状。妇产科诊断为急性子宫内膜炎。脉象濡数,舌质偏红,苔黄且厚,面色黄而鲜明,午后寒微热著,腹痛紧一阵则赤白带增多。近来时觉外阴刺痒灼热,此乃湿热循肝经下注胞宫及阴器之证。
治以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各10克,炒枳实、生甘草、酒炒龙胆草各8克,蜀羊泉12克,鱼腥草15克,5剂。每日一剂,空腹时服。药尽复诊时,外阴痒减,余症仍旧。是为湿热混处胞宫,蕴积难散,加鲜车前草50克于原方以清利之,再投5剂。各症一一减退,迄今未复发。
按:《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产后(气血壅结——作者注)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本例亦属产后腹痛,也存在气血郁滞,故借用其方,取枳实破气入血以泄郁滞,芍药和血柔肝,芍药得甘草又缓急止痛。然因患者湿热下注肝经酿成脓血样带下,必用柴胡(合为四逆散)之升发,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傅青主论治带下语)。蜀羊泉善治“女子阴中内伤”(《名医别录》),鱼腥草清热毒、消痈肿。诸药合方,切中病机,疗效自著。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称麻杏甘石汤,主要是清肺热,治肺热喘。

肺热咳喘往往由肺炎引起,很多人感冒接着会发烧,再过两天变成肺炎,或者一开始就是肺炎,发高烧,往往伴着咳嗽、喘,而且高烧反反复复,就是不退,除了喘得厉害外,还有痰,而且痰都是黄色的,这一点与寒性的痰不一样。舌苔又黄又厚又腻,有一些湿邪,热加上一种湿邪的这样一个特点。

于是可以用麻杏甘石汤。由于肺炎往往还有高烧,因此可以加上之前讲过的小柴胡汤,一定要注意先把烧退掉,如果不退掉烧,喘就好不了,对于一个外感病,就是包括肺炎,呼吸道感染的这一种病一定首先得退烧。所以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既可以退烧,又可以平喘。

麻杏甘石汤包括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四味药,麻黄与杏仁是方子里止咳平喘的两味药物。

作为日常零食,也可以多吃杏仁,尤其对肺和气管不太好的人而言。

石膏是清热泄火的,它清肺热和清胃热比较好,在这里边它主要是清肺热。方子里有一些灵魂药,就是麻黄跟石膏,两者配合得特别好,麻黄去平喘,石膏去清热。

在这个方子里,有一个配伍的奥妙,就是石膏的量一定比麻黄大至少一倍以上,比如麻黄用10,石膏至少得用20克,实际上现在大于两倍,一般用麻黄用10克,石膏用到30克。这样的话,麻黄的温燥之性就没有了,就可以发挥它的平喘作用。

张仲景也有很多巧用麻黄的地方,对于风寒感冒引发的咳喘,他就配桂枝,风热就配石膏,前者叫麻黄汤,后者叫麻杏甘石汤。

有湿邪的他就配薏仁,只要是实喘,不管是寒热都有麻黄,关键是靠配伍。麻杏甘石汤虽然说的是喘,但是它跟肺有关的一些部位很多,比如说肺开窍于鼻,所以这个汤也可以治由于肺热引起来的鼻炎,这种鼻炎的表现是流那些黄浊的鼻涕。

肺主皮毛,所以肺热的话会影响到这个皮表,会出现一些炎症,会出现一些癣,还有痤疮、青春痘,也可经常使用麻杏甘石汤。

此外,《伤寒论》里治疗肺热,还介绍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是清肺热的,它与麻杏甘石汤的区别在于它是清湿热的。

这个湿和热粘到一块难解难分,所以必须加沥湿化湿的药物,这个热才能出去,如果肺里边有湿热,表现在舌苔很腻,而且有些痰很粘,吐痰吐不出来,小便有时候不太通畅,一般讲有湿邪,它不光是一个单纯的热的问题了,它还有湿,就加在一块。

这个方子的配伍是麻黄,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生姜和大枣。生梓白皮这个梓就是梓树的一种根皮,现在这个药源很少,也不上用了,而是用桑白皮代替。这个汤对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也特别有效。

【补中益气汤的配伍与主治】总结的很好

一、【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重用。
二、【臣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增强其补益中气。
三、【佐药】——当归、陈皮,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四、【佐使药】——升麻、柴胡,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
五、【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但是,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四季养生#
臌胀 方用益气五苓散。

药用:黄芪200g,丹参30g,苍、白术各20g,茯苓18g,猪苓30g,泽泻50g,益母草100g,车前子(包)30g。

先生认为,臌胀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顾本为先,兼以利水化瘀祛湿理气,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应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理气利水、行湿散满;丹参、益母草利水化瘀;如属恶性者,加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山慈菇、龙葵以抗癌消癥。

本病切忌应用峻下逐水之剂,以免耗伤正气,邪去正伤,邪气复来而医者束手。

用药经验系列

每个临床医家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
药对是将一对药组合起来,起到一些特定的疗效!
施金墨老先生就专门将药对成集。
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药对”,互相学习!一起提高!
注意:内容不必是自己的原创,临床运用有效即可!
我先写一个:
附子配白术:温肾散寒,健脾除湿。
凡脾肾阳虚,双膝关节以下酸楚沉重者,可放胆用之,起效迅捷,一般一副即可见效。白术可以用到30克,附子先煎1小时,20克用量即可见效,不必依照火神派用至百克。

附子配磁石
附子补肾火,磁石潜阳。
两者配合,对于肾阳虚衰,虚火上炎之证,疗效较好。
临床运用感觉,比附子配甘草效果好一些,甘草虽能伏火,有时不好控制,起不到伏火的作用。
磁石配附子则效果明显,无虚火上越之虑!

冬瓜子配红藤
治疗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及妇科炎症!此乃本人经验方,好东西哟!
冬瓜子利湿升阳,下焦湿热得解!(一般用20克)
红藤清热解毒,深部炎症可除!(一般用20-30克)

熟地配砂仁
砂仁行熟地之滋腻,补而不滞!

黄芪配木香(或陈皮;或鸡血藤)
大剂量使用黄芪时(30克以上),配木香10克左右,可以防止服用黄芪后出现腹胀!
配鸡血藤、陈皮等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如果患者夹有血瘀,配鸡血藤则非常完美!

甘草配干姜,取其辛甘化阳!
白芍配甘草,则取其酸甘化阴!
此两大制方法则!
比如乌梅配甘草,也是酸甘化阴之意!
另: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凡出现疼痛而脉细数不涩者,用之如有神助!
本人用此两味药,治疗多例腹痛的患儿,医院B超检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用抗生素一周未能缓解,采用白芍30克,甘草30克,煎水分三次内服,效如浮鼓!

桂枝加葛根,对于各种颈椎病或者颈部软组织疾病都有很好疗效,可以在任何方中加入,注意葛根量一定要打,30克以上才可见效!葛根不仅仅可以扩大血管,特变对于项背部体表的毛细血管都有良好的舒张作用!好像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方,但是提炼出两个重点药物放入各种方剂都可以加强疗效
好经验!赞一个!
我个人喜欢用葛根配威灵仙。

此脱胎于伤寒论中“项背僵几几”,葛根为缓解肌肉僵硬之要药,威灵仙也能缓解骨骼肌的痉挛,两者搭配,缓解颈部肌肉僵硬效果很好!葛根用量如yangmengqi所说30克以上,有时可以放胆用至50克,不必担心有什么副作用,咱老家挖野生葛根,制成葛根粉,吃一碗也没事!

栀子配淡豆豉
两药合用有“泻火除烦、解郁止痛”之功效。
赞一个!
此两药搭配,绝对堪称经典!
三天前一失眠患者就诊,50多岁,女性,吃低保的。
诉失眠心烦月余,切脉后左关郁涩,左寸稍浮。
处方: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三剂 患者今天下午专程过来感谢,称服药三剂,睡眠非常好!
我用此搭配有一个标准:凡心烦焦躁者,均可考虑选用此两味药!

两药合用有“泻火除烦、解郁止痛”之功效。
赞一个!
此两药搭配,绝对堪称经典!
三天前一失眠患者就诊,50多岁,女性,吃低保的。
诉失眠心烦月余,切脉后左关郁涩,左寸稍浮。
处方: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三剂 患者今天下午专程过来感谢,称服药三剂,睡眠非常好!
我用此搭配有一个标准:凡心烦焦躁者,均可考虑选用此两味药!

希望此贴能在大家努力下不断完善!
我再谈一个:
三棱配莪术
三棱,色白,质轻,入气分。
莪术,色暗,质重,入血分。
两者配合,行气活血,通流一身之气血,凡气血郁结,徵瘕积聚者,均可配伍使用。
女性闭经者,用此两味,配上桂枝茯苓丸,常常受到捷效!
肝脏有肿块,少此二味则药力大减!
胃有血瘀者,用此不仅化瘀,也可开胃增食!
唯孕妇禁用!

海螵蛸配茜草
《内经》之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历史悠久,经典配伍。
本人常用此治疗妇女漏下。用量4:1,海螵蛸20克,茜草5克。
细品其义:海螵蛸止血,茜草化瘀,两者搭配,止血而不留淤,去瘀而不伤正。
儒家思想的高度体现。

淫羊藿配小伸筋草
治疗年老人腿抽筋,一般3天见效,用量各三十克。
许多老人有腿抽筋的毛病,天天补钙还是抽,采用淫羊藿30克 小伸筋草30克,连用一周,可保一年腿不抽筋。

川楝子配延胡索
凡肝经有热,胁肋作痛者,用之自有神效。
用量:川楝子8-15克 延胡索15-30克

葛根、丹参配川芎
治疗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疾病,效果不错!

丹参配菖蒲
一味丹参饮,胜同四物汤
配上菖蒲引药入心,对于心血不足、心血瘀滞均有较好疗效!
用量:丹参20-30克 菖蒲8-15克

土元 
僵蚕配地鳖虫
僵蚕善于化痰散结,地鳖虫长于活血化瘀,二者相伍对于痰瘀互结之风湿痹痛及顽固性头痛有效。
此配伍对于痛风也有较好的疗效!

大贝母配川贝母 治咳嗽
二贝合用,既可润肺止咳,又可清热化痰,无论风热犯肺之初咳,亦或肺虚痰结之久咳,皆可用之。若咳嗽属于寒痰、湿痰引起的,不宜使用。
思路是好,可惜现在基本上都没有真正的川贝,真货进价在1000元(每公斤)左右,太贵了!大多以小浙贝代替使用。如果用真正的川贝母治疗咳嗽,就算没有大贝母效果也很好地!

相使配伍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获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是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的例证。

又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白芍配甘草治血虚失养,筋挛作痛,白芍为滋阴养血,柔筋止痛的主药,甘草缓急止痛,可增强白芍荣筋止痛的作用;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主药,木香调中宣滞,行气上痛,可增强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的功效。

这是功效不同相使配伍的例证,可见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