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神不神,关键在于执笔人

 沧海八啸 2020-05-27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的临床运用,谈点个人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半里证。这些主证无论其由何来,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由此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病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于“但见一症,不必悉具”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任何一症,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则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未能抓住病机实质。笔者认为,小柴胡汤证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是一目了然。

小柴胡汤方药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的。

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

其二,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甘草有甘守津回之意。半夏既和胃又顺气,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

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病理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其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治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散有收有攻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又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宜,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治疗杂病,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

小柴胡汤的加减化裁举隅

小柴胡汤: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解热镇痛的西药,用于外感初期,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再用解表药就不相宜了。这时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是很合拍的。

柴胡桂枝各半汤: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证。此外,对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者,笔者多以本方合玉屏风散,疗效亦很好。

柴胡二陈汤:即小柴胡汤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病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慢支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柴胡加龙牡、浮小麦: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忧郁症,均能取效。

柴胡温胆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忧郁等症。本方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适用于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早搏、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症。

柴胡陷胸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胃窦炎等。究其病机为邪郁胸胃,肝胆气郁,痰热中阻。主症为胸闷气粗,咳嗽痰不爽,胸胀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柴胡泻心汤: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症见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本方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偏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子、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柴胡四逆散: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皮、川楝子、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之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郁金、鸡内金、大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子、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应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要 1 ~ 2 年。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医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害有关。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