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基本常识,风、热、湿、燥、寒症的治疗妙方

 mxb08 2020-05-27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而“薄荷”,则感觉有些凉丝丝,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温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他们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

    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01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

    菊花茶、薄荷(偏寒);

    菊花。

    这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02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板兰根。大家都记得,在非典期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之一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它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03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
    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红豆、茯苓、薏米、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

    健康养生

    越来越懒了、身体乏力、贪睡早晨又起不来、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感觉很累、怎么睡都睡不够、嗓子有痰不舒服、经常大便不成形、虚胖水肿、小肚腩越来越大,偶尔冒湿疹,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祛湿不仅要靠红豆、薏米、芡实、茯苓,更要正统“怀山药”健脾肾!扶正才能祛邪!

    04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05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

    附加阅读:

    你这么寒,不胖才怪!简单四招,祛寒又减肥!

    我们知道脂肪的功能是用来提供热量御寒的,当寒冷时,人体会储存更多的脂肪来防御寒冷,现在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因为冬天有暖气,出门有车,大家挨冻的机会不多,真正的寒来自于内在。

    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注意、喝冷饮、吃冰激凌等会有损体内阳气,阳虚则寒,寒则於,导致机体对各种毒素的代谢减低,堆积在体内而形成肥胖。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呢?

    • 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 手脚冰凉,怕冷。

    • 容易腹泻,喜欢热。

    • 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 腿脚容易水肿。

    • 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 晚上爱起夜。

    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恭喜你了!

    让我们找出导致内寒的原因

    • 熬出内寒

    这寒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您自己熬出来的,熬什么?熬夜呗。

    在中医养生看来,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因为子时一阳生,是讲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有一点阳气初生,所以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您大半夜不睡觉,就是把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

    健康养生

    酸枣仁入药,始见“神农本草经”。汉代大医家张仲景,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中医2000年来传承运用,功效显著;适用失眠不眠、心虚胆怯、思虑过度、虚汗,建议食用时间,睡前30-40分钟,每次15克。特别加入黄精、桑葚、百合、桂圆、茯苓等,大补五脏!

    • 穿出内寒

    这点不用多讲,女人们都知道,想美丽就要“冻”人,短裙、七分裤、露脐装、露背装,还有过早的就穿凉鞋......
    够性感也够冻人,而且露的这几个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关节、膝关节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更要命的是后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您不受寒才怪。
    • 吃出内寒

    这个你更明白了,雪糕冰棍冷饮,多少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夏天,再谨慎的人也架不住冷饮的诱惑。

    可是各种冷饮果汁都是寒性的,嘴里很爽,可是胃不爽啊,于是内寒就吃出来了。因为内寒导致的虚火上炎,让很多人以为自己火旺,所以就更偏爱凉茶和冷饮,结果恶性循环,一寒到底。

    • 虚生内寒

    我们常听一个词儿——脾胃虚寒,这个虚和寒是相辅相成的,内脏一虚,功能与活力下降,内寒就会丛生。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这都是对能量变本加厉地消耗,您又不注意养,耗的大于养的,您就虚了,内脏一虚,内脏运转慢就滋生出内寒了。
    • 懒生内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周流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 外寒伤身

    这个外寒就是指外环境的寒,比方说秋冬气温下降,天气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风寒,但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其实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夏天哪来的寒,当然是空调。天热呀,人体的毛孔就得睁着,这是本能,要向外散热,这毛孔张着,您呆在空调屋里猛吹冷风,这时身体连个把门的都没有,寒气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体内了。
    寒就是这么被自己养成的,寒邪淤在体内,降低内脏活力和新陈代谢,无力排泄毒素,乱七杂八的东西都堆在一起形成肥胖。

    要想驱寒就要首先避免上述不良习惯,您把这些坏毛病都改掉了,我们再说怎么调。

    怎样驱寒?

    1、艾灸驱寒
    驱寒助阳的第一良方乃是艾灸,可以常灸大椎、中脘、神阙、关元、涌泉等穴位,驱寒效果很不错。

    寒湿重的可以多灸阴陵泉穴;痰多的多灸丰隆穴;肚子大的可以多灸天枢穴、大横穴、带脉穴,另外,脐周的水分穴和滑肉门穴也是减腹的常用穴。

    2、食疗驱寒
    生姜绝对是个驱寒的好东西,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但它有生、干之分,生姜辛散善于清理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用怀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闷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就可以了。但您记住了,上床萝卜下床姜,所以尽量上午早晨喝哦,下面这款姜糖膏就很不错:

    健康养生

    这款姜糖膏与众不同,特别选用正统怀山药、怀姜,还加入阿胶、枸杞、红枣等,暖胃健脾养血填肾,特别适合身体虚弱、脾胃不和、怕冷、血虚的亚健康人群!

    3、推揉腹部
    身体的寒以小腹为中心,所以聪明人一定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寒气就无藏身之地了。
    腰带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带脉的所在,在古代,它被称为“玉带环腰”。带脉是比较特殊的经络,属于奇经八脉。其他经络都是竖着走的,唯独它横着绕腰走一圈,就好像一个木桶的箍,能起到收束整体经络的作用。
    有很多女性别的地方都不胖,唯独腰上堆积了不少的脂肪,远远望去好像腰上别了一个游泳圈。其实这是因为带脉之气不足,收束不住其他经络了。您要多去推揉这条经络,一直推到热透为止,以帮助通畅十二经,消除经络内的寒毒。
    (1)推腹——玉带环腰起元术


    双手合十,指尖向前,掌跟顶住肚脐用力向两侧推,推到腰的两侧时,手背与后腰的命门穴(肚脐跟后腰正对的位置)相对。从命门穴开始,手背向腰两侧推回来。反复推5到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畅通整体经络,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2)揉腹
    揉腹就简单了,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先逆后顺各揉36圈,想去寒就早中晚各一次,饭后2小时内别做。

    有了以上四招,只要长期坚持,就能很好的祛寒减肥,身体健康了,身材也苗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