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不虚为文”,声名不显却让三岁小孩都会背自己的诗

 石屋诗词 2020-05-27

说起诗人李绅,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但提起这两首诗,你就会

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

那么李绅究竟是谁呢?

李绅,字公垂,江苏无锡人。虽说不怎么出名,但也还是个牛人,不

仅是进士出身,而且和元稹、白居易关系极好。

他的仕途不显,为人低调,也曾因为触怒权贵,曾被下狱。

李绅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还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之一,曾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

可惜的是都失传了,现今存有《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有杂诗一卷。

他把他的二十首《乐府新题》赠送给了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写了十二首,白居易写了五十多首!并改名《新乐府》。

元稹看了他的《乐府新题》称他“不虚为文”,虽然我们无法读那二十首诗,但他早年的这两首诗,亦足以体现他“不虚为文”的精神。

那这两首人人都会背的诗,究竟是哪两首呢?

其实,就是《悯农二首》,太熟悉了有没有?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颂了农民的劳动。

继而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为良田,再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就构成了处处硕果累累,“金黄”满地的生动景象。

但最后,转而一句“农夫犹饿死”,不禁令人深思,引人悲痛。

勤劳的农民,累死累活,用自己的双手获得了丰收,可自己却还是沦为被饿死的下场。

为什么会这样?谁造成的这人间悲剧?答案很清楚,诗人把这一切放到幕后,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寻索。

第二首更是广为人知,有的三岁小孩就会背了,最后两句已然成为节约粮食的代言。

它概括的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终年辛苦劳作的生活。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可现实却……

诗人不明说,然而,我们稍加思考就能发现现实的另一面。

那“水路罗八珍”的“人肉筵宴”,那无数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

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非空洞的说教,无病的呻吟。

它像是蕴含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仅以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

一深沉的感慨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它们不是通过对个别事物、事件的描写体现主题,而是把整个农民的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对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