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集体难融入?学习吃力?新高一的问题用这些方法解决……

 公众号_好教师 2020-05-27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来自好教师签约作者张 凡的文章。“新高一”开学两周了,他们能接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吗?他们能否顺利融入集体?如果您班上有状态欠佳的“新高一”,不妨看看这篇文章给您支的招。

 
星期一早上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往第五排靠窗的位置看过去,果然看见了那个安静坐在座位上低头看着晨读材料的身影。

今年不是我第一次带新高一的班级。

带过了几届之后,我发现,每届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刚入学的那几天眼里闪着各种兴奋、好奇的光芒,然而在两周内迅速黯淡下去,变得沉默寡言、缺乏存在感。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苗头,我就会在这些学生身上多留心——他们多半是在适应高中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这时候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尽快帮他们调整。

但是,作为老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需要我们知己知彼,做好功课,了解孩子们的阶段性特点和困惑,对症下药,往往疗效更加,也会让我们收获事半功倍的成就感。



刚进入高中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内心充满了期待、憧憬,但同时也充斥着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投入新的生活和伙伴当中,但又好似站在边缘犹豫徘徊。

这时候,老师们就太费劲儿了。

如何了解孩子们,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打破陌生感,建立班级的凝聚力?

如何准确识别孩子们的特点,寻找自己的得利助手?

如何引导孩子们快速投入到高中的学业中,树立目标,营造学习氛围?

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紧急、重要任务。

而且除此之外,还要时不时地处理矛盾冲突、宿舍关系、行为习惯、各项考核,焦头烂额是班主任老师每天的常态。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孩子们之间,一场界限和权利的较量正在拉开帷幕。

较量之一:圈子


在进入一个新群体时,人们往往首先发展的是自己的人际圈子,这有助于我们尽快的融入其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安全感。

孩子同样如此。

对于他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周围的同伴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根据首因效应初次选择,这个时候一切都是平静的,然后在接下里的日子里仔细筛选。

这就意味着有人会因为异质而出局,体验到人际的挫败。

有人会因为志同道合而加入,但新成员的加入一定会掀起一阵风浪。

孩子们在接近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做着选择,如果能很好处理,其把控人际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但如果处理不慎也会带来不小的危机。

比如,高中阶段特有的小圈子问题化,出现圈子之间的排挤和冲突;友谊里的三角关系,出现的孤立与争夺;宿舍里的微妙相处,出现的矛盾与口角等等,孩子们在友谊的大战中争夺自己的位置和关注度。

较量之二:能力


从竞选班委开始,到各种社团和学生会的竞选,一场关于能力的角逐就开始了。

我们需要认识到,从初中升上来的这群孩子,尤其对于重点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曾今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也都是佼佼者,优秀是他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标签。

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展露头角也是很多孩子在假期就定好的目标,优秀的孩子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运用好了叫上进心,过激了就可能急功近利。

在我咨询的案例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

为了竞聘某学生会干部,男孩通过交往一个在校园中有影响力的女孩来增加自己中选的几率,如男孩所愿,得到了那个位置,但不慎消息走漏,真相的败露给付出真心的女孩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男孩也因为女孩的报复,在整个整个高中阶段遭受了不小的排挤。

当然这样的案例比较极端,但不论是班委竞选还是学生会、社团竞选前后带来的同伴关系的变化都是不容忽视的

那些暗藏在心底的不服气都会以日常的讽刺挖苦和口角冲突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给双方带来困惑,也严重影响班级氛围。

较量之三:学业


说到底,学业依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学业的要求不仅寄托着来自家庭的厚望,也承载着老师的关注和孩子们自己的期待。

同能力较量相似的背景,孩子们也曾今站到“神坛”,体会过荣耀,但鲜有人真正做过“输”的功课。

理所当然的轻视,不屑一顾的得意都会给他们重重一击,爬起来的是英雄,爬不起来的就会滋生各种心态:

有的孩子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拒绝分享所学或是制造玩乐的假象,给班级带来不良的学习风气;

有的孩子错误的低估高中的学业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偏激的游走在“高一玩,高二爱,高三来了再努力”的信念中;

有的孩子为了不显得自己“笨”,装作一副不努力的样子,好给自己的落后找借口;

有的孩子害怕面对失败,就干脆躺在失败里不起,装作一副不爱学的样子。

学业的较量不是我们曾经认知的你追我赶,心态和状态的扭曲是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特点,更是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和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1、建立关系


虽然孩子们问题百出,但我们还是要坚信他们是可爱、单纯的,只是在面对生活的突变时表现得无所适从,剑走偏锋。

这个时候的他们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只要我们做好引导,让孩子们正视问题,就会收获好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建立关系最为重要

人与人的相处和信任都基于良好的关系,当我们真诚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洞察他们的需要,孩子们就会投来信任和崇拜的目光,那个时候,所有的教导都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建立关系的契机有很多,无意或有意的谈心聊天;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关心指导、孩子们遭遇困难时的及时帮助,任务的交予和信任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机会。

多创造机会,建立联系,育人要从育心开始。

2、新集体的组建,活动很重要


团队活动能让孩子们快速热络起来,在活动中不仅充满了目光和言语的交流,肢体的接触也能加速团队的破冰进程。

开展有趣又能让孩子们充分自我展现的活动,才是老师们管理班级的妙招。老师们可以根据班级的进程设计有目的性的活动。

比如:

“滚雪球”活动适用于新生见面会,是自我介绍的升级版活动;

无敌风火轮”活动适用于团队的中期阶段,在任务中交流、分享,你会看到孩子们的智慧和个性,发现优秀的领导苗子和不同的群体角色;

“同舟共济”活动适用于团队凝聚力的建设,风雨同舟的体验,让孩子们迅速的情感激增。

那些善于运用活动的老师能让沉闷的班会课更有趣味,又能在趣味中化解问题。

3、为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也无法融入班级,感觉被排挤在边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无法在新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个位置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某个职位或工作,要知道一个人能为所在的团队有所贡献,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孩子的心态亦是如此。

所以设计出更多的岗位吧,让每个孩子都能正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所贡献,主人翁的意识才会崛起。

比如:

在我以前的班级中,我会将爱提意见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督察组”,在班级事务会议上,给予他们发言的时间,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给出解决的措施。

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不能逞一时口快,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发现问题,思考方式方法,不断弥补管理的漏洞。

让我欣喜的是,这群孩子后来成长为班级的“智囊团”和“外交部”,在处理很多质疑时各个挺身而出,他们学会了理解和共情。

4、给予学业指导


在学业方面,刚进入高中的孩子们普遍存在“老师教的都会,一可做题就不会了”的迷茫。

学习习惯的优化,学习方法的改善,学习心态的调整都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在萌芽期指导能避免不良的信念和行为,也是为后面的工作做铺垫。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的各任课老师开展“学业指导”活动,介绍本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的方法等等。

同时,也可以开展同学间的互动交流,让学业适应力较强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或者推荐孩子们适合的书籍作为指导都是不错的方法。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适应高中的学业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耐心等待的同时及时的指导,能起到加速进程意义。

最后,我们共勉,高中的孩子们各个都是迷,但只要你愿意用心,打开他们的心扉,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文为好教师特约作者 张 凡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