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才高八斗,微命三尺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5-28

才高八斗,微命三尺

文稿丨仲秋「木兰书香」主编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学者和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也是著名的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世人目之为“神童”。王勃的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曾考中进士入仕做官。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

1

未冠而仕,朝野皆惊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王勃爱好广泛,从小就立下大志:不成大儒,便成名医。十二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也许,命中注定他是为文学而生的。学医两年,王勃觉得太没劲了,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积极寻找入仕的机会。

公元664年,当时王勃才十四岁,右相刘祥道大人巡行关内,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求仕机会,于是立即向刘祥道上书,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即刻上表举荐!

公元666年,年仅十六岁的王勃顺利地通过了幽素科试及第,获得七品朝散郎一职,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官员。

2

祸起鸡赋,逐出长安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怀着一颗感恩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此文虽是一篇戏作,却对仗工整,颇有气势,且看开篇几句: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鸡啊,我知道你是天上昴日星君,在天上位列二十八宿,为日神所钟爱的。在人间,你能沟通神明,显示国运兴衰征兆。黎明时分,雄鸡高叫,把人们从梦中叫醒。风雨之天,胶胶而鸣,诱发人的思乡之情。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一看,这是什么玩艺!一只鸡“在人间,还能沟通神明,显示国运兴衰征兆。”这鸡比皇帝老子还厉害?纯属有意虚构,夸大事态。圣颜不悦,怒而叹道:“歪才,歪才呀!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在王勃的眼里,看到的只是两只鸡,但在唐高宗的嗅觉里,闻到的是皇子之间血腥的皇位之争。

3

蜀中漫游,寄情山水

公元669年,王勃悻悻然离开长安,开始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少年得志的王勃经历仕途的挫折,在山川的感召下,开始寄情于山川烟霞,这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

飘零他乡,恰逢重阳,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凄伤地写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蜀中九日》

三年前,杜少府将去蜀州赴任,作为杜大人最好的朋友,王勃高唱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潇洒而旷达。三年后,经历了宦海沉浮,方知人生之际遇,倏忽万变。此时的王勃,遭逢离别,心中满是惆怅感伤: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问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在一个月笼寒烟的秋夜,王勃再一次目送友人远去,此一去将是巴南、塞北之隔。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远,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别》

转眼之间,深秋又至,看着漫天飞舞的落叶,听着长江的澎湃涛声,王勃不知道,他何时才能结束客居异乡的岁月: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4

劫后余生,名作传世

公元671年,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劫后余生的王勃,从此彻底看淡了世事。出狱后不久,朝廷为王勃恢复原职,然王勃屡遭打击已无心仕途,他潜心著述,弃官不任。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的《续书》补阙十六篇,并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

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千古流传的《滕王阁序》。

那些宴会上的来宾,忘了眼前的美食,他们在人群中穿梭追逐,争相传阅王勃的《滕王阁序》。

当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时,客人们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诵,神情无不向往陶醉;当读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每个人的脸上,顿时一片凄然。

在宴会的高潮稍稍低落之时,王勃又挥毫赋诗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将那天的盛会推向了高潮,他也将自己的人生推向了高潮,殊不知这次高潮竟然是他生命的回光返照。

5

魂归南海,千古叹息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写罢《滕王阁序》,公元676年春夏之交,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也许是他在悟透自己,悟透世事后,给自己写的墓志铭吧。天才已去,留下千古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