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前,为何竟然有满八旗清军企图营救永历皇帝?

 网洛书城 2020-05-28

满洲人要“反清复明”这种事儿搁到现在绝对让人难以置信,但是要搁在大清朝,人们就不会感到任何奇怪或不理解。因为现在的“满族”基本上是以大清朝的“旗人”阶层为主。而旗人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个身份,类似于周之“国人”、汉之“功臣”、元之“怯薛”、明之“勋卫”,都属于君臣关系,是“政治概念”,而非“民族概念”。

好,既然是君臣关系,那按照近代以前的惯例,就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 “君若无礼,则臣亦不忠也”。也就说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只有概念先讲清了,才可以再分析细节。

据钱海岳先生《南明史·昭宗本纪》记载,明昭宗,也就是永历帝纵使蒙尘之后也不失一位帝王和君子所应有的气概:

上自蒙尘,冠马尾楞鬃帽,衣屯绢大袖袍,束黄丝带,举止端庄,甲士参谒,静坐不视,奏语不答。满兵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八旗将士拜呼万岁,争去辫为号。统领邵尔岱牛录下蟒出洒出,纠兵官阿尔必、岳得济、苏间色、对大拜、门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余人,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乘城演剧举事,共扈上幸汉中起义,尽杀汉中大营兵。事泄,死者二千余人。”

好,很多人会说,钱海岳有“倾向性”,所以其言不足为据。那我们在看一看当时的目击者怎么说的。清初独立学者刘献廷先生从当时的亲历者、明降臣吉坦然那里得到的记载。

“永历之自缅归也,吴三桂迎入坐辇中,百姓纵观之,无不泣下沾襟。永历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有满洲人见之,以为真天子,遂有密谋以图中兴者。事泄,诛四十余人焉。予(刘献廷)曰:“我向闻其人,而遗其人之名,先生犹忆得否?”(吉)坦然曰:“亦忘之矣。然于法场上见为首者长七尺余,形如虎豹,皆言其膂力绝人,骑射为满洲之冠,永历以此益不得更延时日矣。”

同样记载了明昭宗一望而知的君子气象和满洲将士对这位真天子的仰慕,同时也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清兵之中满洲人和吴三桂的旧部一直关系紧张。而且《唯罪录》的史料还透露了这些满洲将士是两白旗和正蓝旗的。

到此揭开这个“谜团”的关键就出现了。大清朝从老憨王起兵反明到三藩之乱以来半个多世纪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内讧不断几乎就没停止过。

永历通宝,在清初藏有这种钱是要杀全家的

明永历帝殉国处。


比如老憨王杀弟舒尔哈赤及三子阿尔通阿、阿敏、札萨克图。而皇太极、多尔衮兄弟对兄弟功臣的“萁豆相煎”比之于汉明二高帝之“鸟尽弓藏”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有两次株连甚广,那就是天聪九年,正蓝旗旗主,御弟五王莽古尔泰在死后被揭发私刻帝玺、图谋篡位,以大逆之罪追夺爵位,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同时,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一时成了“七旗”。虽然时隔不久,皇太极又将正蓝旗恢复,但此时的正蓝旗已不复当年的风光。再往后,正蓝旗又因为新旗主豪哥被整肃而再受牵连,并被发去戍边当差而且待遇恶劣。

此后,两白旗因为旗主摄政王多尔衮主政,取得了许多利益,如在京畿周边侵占原两黄旗圈占的旗产土地;但在多尔衮和阿济格死后,两白旗受到清算。多尔衮一党如罗什、博尔惠、額克亲、吴拜、苏拜、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皆被论罪。如此频繁和大面积的内讧,在旗人内部,尤其是正蓝旗和两白旗的将士们因受到株连,以至于心怀二志者自然大有人在。所以趁势起义,甚至反清复明也就不足为怪。更何况旗人之中更有大量的尼堪外兰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这些和建州女真有杀君亡国之恨的部族,如果这些人决定发动起义那就更在情理之中。

自古降王难瓦全”——纵然苦心竭力,但也难逃“成王败寇”的结果,爱新觉罗的子孙比朱家的宗室只是早晚;看着江山易改,生灵涂炭,清之遗老比明之孤臣也不过是异代同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