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本草之【蛤壳】图文

 湖南周慎 2020-05-28

【历史沿革】

蛤壳原名“海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分“海蛤”和“文蛤”两种。蛤壳之名始见于《本草原始》。《本草纲目》载:“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大抵海中蚌蜍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文蛤自是一种。但海中蛤蚌,名色虽殊,性味相类,功能变同,无甚分别也

【别名】

海蛤《神农本草经》,文蛤《名医别录》。

【来源】

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或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的贝壳。

【生态环境】

栖息于浅海泥沙中。

【主要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采集方式】

蛤壳  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本品为不规则碎片。碎片外面黄褐色或棕红色,可见同心生长纹。内面白色。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煅蛤壳  取净蛤壳,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酥脆。

本品为不规则碎片或粗粉。灰白色,碎片外面有时可见同心生长纹。质酥脆。断面有层纹。

【炮制】

洗净,碾碎,干燥。


【性状】

文蛤  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高2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个和前侧齿2个;左壳有主齿3个和前侧齿1个。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青蛤  类圆形,壳顶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凸出壳面略呈环肋状。壳内面白色或淡红色,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壳均具主齿3个,无侧齿。

【习用分级】

暂无习用分级方式。

【性味与归经】

苦、咸,寒。归肺、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

【含量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本品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