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裴永清教授学治外感发烧

 牛在路上慢慢爬 2020-05-28

跟裴永清教授学治外感发烧

刘建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弘医堂专家裴永清教授,乃全国首届中医硕士研究生,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之高徒,深得刘老真传。著《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刘老亲自为其书作序,赞赏有佳,谓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著《裴永清临床医案医话》深得同道喜爱,启迪后学,多次再版,供不应求。笔者能拜裴师门下,实乃三生有幸!跟裴永清教授学习的人都知道,裴师治发烧堪称一绝。无论那种发烧,体温多高,均可在三付药内退烧。其中有个裴师自称退烧三号的经验方,为其临床最为常用。本方由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加减而成。本方专为那些生活条件好又嗜食肥甘厚味而至湿热体质的人群所立。笔者曾用此方治愈发烧多例,都能药到病除。现录一典型医案,与同道共勉。
    孙某,男,22岁。初诊日期:2019年7月22日。该患于4天前与朋友聚会,大吃二喝到深夜之后,在空调房里睡了一晚,第2天早上起来便出现发烧,头身痛,于是去诊所输液治疗三天无效而来诊。刻诊:发烧,体温39.8℃,头身痛,口干渴多饮(候诊期间手拿矿泉水瓶不时的喝上几口),尿黄,大便粘,舌红,苔黄腻,脉洪滑数。此乃湿热之人,夏月感寒,湿热内蕴,寒邪闭表。治以清热利湿解表散寒。处方以退烧三号合白虎加术汤加减:滑石30克,茵陈30克,石菖蒲15克,通草10克,黄芩10克,苍术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杏仁10克,藿香6克,连翘15克,白蔻仁10克,生薏米30克,川木通10克,竹叶1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猪苓15克,清半夏10克,荷叶10克,三付,水煎服,两小时一次。治疗经过,患者开完方离开半个小时后,其父亲电话告知患者出现寒战,发烧已达41℃。于是嘱其马上煎药,大火烧开后再小火20分钟后就给患者口服一大碗,两个小时一次,口渴时,就以中药当水喝,两天后复诊。自述当天服完一大碗药后,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睡醒后出了一身透汗,体温已降至38.2℃,随后两小时一服,至晚上8:00,体温降至37.6。第2天早晨体温36.7℃,头身痛已消,口渴改善,两天三副药尽,一切正常。转而调理体质,与清胃理脾汤加减,嘱其清淡饮食,生活有节制。
    按:本案乃素有湿热之人,夏月感寒。内有湿热蕴结,外有寒邪闭表,故以裴师之退烧三号为基础方,又因该患里热盛且表有寒湿,故加白虎汤清里热,加苍术解表散寒化湿,药证相宜,内疏外散,一汗而解。
    裴师治外感发烧,概括起来有四法三方:第一,麻黄、三拗汤法,目前已很少用。因为现在的患者受寒后多自己在家用药治疗,不好才到医院找医生,而此时大多寒已化热,所以目前麻黄法应用的机会已不多。第二,清热利湿法,即外感发烧见舌苔腻者,方用退烧三号,如前医案中所述。第三,柴葛解肌法,即退烧二号——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葛解肌法是小柴胡汤变化而来,多用在外感风寒几天后出现化热之势,以一阵阵发烧为主,忽冷忽热(往来寒热)口苦,头身痛,舌脉有热象,苔不腻,非退烧三号所宜,又非参苏饮证,以排除法诊断后而用此方。第四,参苏饮法,即退烧一号——参苏饮加减。本法是用于治疗体虚之人感冒着凉的常用方,尤其是素有脾胃虚弱之人的感冒发烧,不见明显热象,无咽喉肿痛,舌红苔黄等,而以恶寒身痛,伴有卡他症状,体温高,但病人往往不是以发烧为主诉,而是以恶寒头身痛为主诉,本型多见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素有脾胃虚弱者的外感发烧。
    裴师治外感发烧,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药法,即服药方法,万万不可忽视,此法来源于《伤寒论》的桂枝汤方后注,即治外感发烧,一定缩短给药时间,每两小时服药一次,一天四次。烧退后一天三次,再巩固1~2天,若舌苔厚腻者再延长1~2天,且发烧病人一定要忌口,清淡饮食,少食,如《素问.热论》所言:“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作者简介:刘建军,主任中医师,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营口市名中医,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