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殿英盗掘此皇帝陵墓时 炸开无法打开的石门后 匪兵们看呆了

 知历史工作室 2020-05-28

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在位期间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平定了边疆地区叛乱,统了西藏和新疆,并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同时,发展了经济,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公元1795年,89岁的乾隆帝卒于紫禁城养心殿,庙号高宗,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其实乾隆皇帝早在基后,就为自己的后事着想。他最开始是想随父亲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示孝敬,但他在西陵选好一块吉地后,又考虑到后代子孙。如果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另外,乾隆自幼跟随祖父康熙,敬仰祖父,而康熙也很疼爱他,故而他也不愿远离景陵。

乾隆在东陵亲自为自己选陵,有“乾隆巧点金井穴”之说。相传乾隆曾亲自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和太监秘密来到胜水峪,但见那里芳草如茵,百花争妍,流水潺潺;望北山,龙踞虎盘,含华毓秀,龙脉绵延。验士质,红润纯正,细腻无砂,不由龙颜大悦。乾隆从怀中取出了一只玉扳指,孔眼朝天埋到土里,然后返回行宫。第二天乾隆带大队人马亲自到此,让天监监正点穴。这位监正六旬开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堪舆家。

他知道皇帝精通风水,因此格外小心谨慎。他用罗盘确定了金井的位置,将一根金簪插进地里。乾隆立即命令两位侍卫前去,把插金簪的土慢慢扒开。这时玉扳指露了出来,而那金簪不偏不倚正好插在玉扳指的孔眼中。

在场的臣民无不惊叹佩服,监正在庆幸之余,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后来,裕陵直到乾隆八年才破土动工,修建成功后才更名为裕陵。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裕陵中的乾隆石棺会走路!这样的说法来源于哪里呢?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1928年,孙殿英的士兵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期间,出了一件怪事:当他们来到第四道石门跟前时,发现石门后面似乎有什么东西死死地顶着石门,使他们无法砸开这个石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顶着石门呢?

情急之下,匪兵们只好将其炸开。石门炸开后,士兵惊讶地发现其他五个棺椁都在石床上,唯独乾隆的棺椁“走”了下来。

如果这样的事情仅仅发生一次,那人们就将它当作笑谈了。无独有偶,奇怪的事在1975年考古专家清理裕陵地官时又出现了。那么这到底是怎样奇怪的一幕呢?这一幕与40多年前的景象,又有何相似之处?

乾隆的石棺真的会走路吗?为何独独乾隆的棺椁“走”了下来,而其他的几个棺椁却在石床上纹丝不动呢?

原来,当年人们将乾隆沉重的棺椁安置到地宫石床上后,为确定风水线,校准龙脉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块很沉的龙山石。正是这些龙山石将乾隆裕陵地宫中的五个棺椁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至于乾隆的棺椁为何会在石门的后面人们最开始的理解是:由于地宫中积水太多,放在后室“宝床”上的棺椁,像船一样浮了起来。当外边动用抽水机抽水时,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船,便随着水的流动和吸力四处游动。乾隆棺椁移动的幅度最大所以它离开了“宝床”滑到石门背后,并将石门紧紧挤住。

然而,这个解释难以站住脚。因为乾隆的棺椁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应该是很大的波浪,而渗进来的水显然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因此,很多人猜测,是不是因为乾隆地下有知,知道有贼人要来盗掘裕陵,于是自己只身“下来”顶门。

真相到底如何,现如今仍是一道难以解答的谜题。

知历史工作室欢迎您来稿,来稿需是原创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