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DavidCCH 2020-05-28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不断播出,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读诗吟词之风,古代的诗歌,开始渐渐为人们所知晓,其中唐朝和宋朝是诗词最为兴盛的两个朝代。

在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例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欧阳修、晏殊、苏轼等等,这些诗人、词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至今我们仍喜欢读他们的作品。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但大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诗词成就在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而且她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词人之一。

词,这种文体其实在唐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但它真正盛行于宋朝,而李清照又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词的发展已经开始成熟起来。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这也从侧面说明李清照生活的朝代具有浓厚的词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李清照写词提供了文化背景。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的创作风格有她自身独特的艺术效果。李清照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诗书于心,衣食无忧的前期;二是词风成熟,生活凄惨的后期。

《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小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水天相接,晨雾茫茫,星河流转,写了她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没有忧虑,没有丝愁,寄情山水,这时她有着圆满的家庭快乐无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时的她是多么的愉快啊!更有着和丈夫赵明诚一同撰写《金石录》的美好。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一个是喜欢玉石,一个诗词于心,她们本应该美好地生活在一起。如果那样,李清照的诗词创作特点可能就一直都是清新明快,也就没有了后期她在诗词境界上的升华。

当时战乱不断,国破家亡,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离她而去。丈夫赵明诚的去世,对她的诗词创作影响很大。丈夫死后,虽然丈夫的朋友一开始对他也是比较好的,但最终李清照才明白,丈夫的朋友只是为了接近他,然后得到丈夫留下的珍贵玉石财物。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这对于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她写出来的诗词也开始变得凄凉,悲痛,因为她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抒发出来了。此时的她没有了以前的欢乐之感,有的只是无尽的愁情与痛苦。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中,她用笔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与伤感,她的情感也变得成熟,清醒。她身上多了许多多愁善感,最终成为了命途多舛的女词人。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而如今我们在读她的词作,更多的是同情与敬佩。因为她所面临的环境落差实在太大了,这也为她创作风格的改变塑造了环境条件。她没有了以前的欢声笑语,游山玩水之乐。她只是更像她的号——易安居士,易安,易安,随遇而安。她变了,但她变的是创作风格,不变的是她对生活有过失望,但从未失去信心!

《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首词中,李清照借景抒情,先境后情,也是表达了她的丝愁,哀悼之情,现在人们读这首词,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沧桑之感。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地位很低的,李清照既幸运又悲惨。说她幸运,是因为她能熟读诗书,耳濡目染,达到了很多女性都没有达到的境界,写出了许多流传古今的词作,让世人敬仰;说她不幸,是因为她的幸运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她的后期生活都是在忧郁,痛苦中度过的。

她的遭遇,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她的诗词我们却可以千古传咏,她在我国诗词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读李清照,我们可以感受她欢乐时的天真无邪,也可以看到她悲欢离合的无奈之情。幸运或不幸运,或许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历史已经远去,但她的诗词我们至今还在读诵。

李清照: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她的才女称号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名副其实。“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句话形容她再好不过了。

虽然她写词写的是她自己,但却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诉求,既有欢乐自由之情,也含痛苦遭遇之感,诗书虽于心,生活却凄凉!

参考书籍:《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