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昵称Zpzg8fzu 2020-05-29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张守跃》

书法艺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线条运动及组合来抒发表现作者的情感,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引起欣赏者共鸣。在创作实践中,因其使用工具的不同,又分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种。

在现代中国,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共存,可谓历史的必然;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毛笔书写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高频率生活节奏。硬笔书法成为书法领域内的一种新的形式而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众多的书法家和最广大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以其独特的轻捷、流利、方便等特点立足于书坛,并早已引起书法界的重视。《书法报》自1986年起即设立硬笔书法栏目,《(青少年书法报》则单开硬笔书法一版,而且,全国各级各类的硬笔书法比赛此伏彼起,特别是1985年举行了全国钢笔书法大赛。这些活动无疑对硬笔书法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近年来的硬笔书法的发展几乎可与毛笔书法平分秋色。这种发展无疑使人们,特别是热衷于硬笔书法的人们感到莫大的欣慰。

当然,任何艺术的确立和发展,不在其虚华的表面以及闪烁其词的夸夸其谈,艺术的力量在其作品本身。如果我们对现阶段硬笔书法的现状作一反思,则不难发现硬笔书法面临着诸多困境。

困境之一:表现方法的依附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硬笔书法亦然。它理应以硬笔作为表现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其作品中应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有别于毛笔书法的硬笔书写的特点来。

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的硬笔书法作品,很多作品,特别是措书作品,以过分追求毛笔书法的用笔为目的。从其作品线条的把握上看,显然很成熟地反映了毛笔书法深厚的功底。这些作品往往以硬笔效法着毛笔的用意,起止顿按,过分注重线条粗细的对比,好似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性所在。殊不知书写工具的性能决定其表现范畴。我认为硬笔书法作品不宜过分注重用笔,而应充分运用结体和章法。应充分发挥、利用其特长的前提下来体现其艺术性所在,不宜舍本求末,以过分追求毛笔书法的某些特征为目的。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在这里需指出的是,硬笔的行、草书作品则有别于硬笔楷书作品。硬笔的特长往往被发挥得淋漓尽至,如1985年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曹宝麟、任平等作品,均较好地利用了硬笔的特长。毛笔书法中很多论点及技法适合于硬笔书法,值得硬笔书法的借鉴,但这些论点还必须在硬笔书法的实践中经受检验,使之得到纠正、补充和发展。毛笔书法之结体和章法很值得硬笔书引用,但必须考虑到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必不同于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必须在充分利用自己特长的前提下寻找自己最佳的表现方法,再汲取毛笔书法的精华,来共同实现硬笔书法艺术性的完善。否则,一味依赖于毛笔书法,最终将可能成为毛笔书法的附庸。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困境之二:硬笔书法理论的依附

在近年来的中国书坛上,衡量一个作者水平的高低绝大多数以其创作水平高低为标准,只要作品得了奖,那么他(她)就会令人瞩目。而对于理论研究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冷落,即使有些人从事于理论研究而书法创作平平,那么他的研究即使在有些方面很有成就,也很可能不为人们,特别是书法界的人们所承认瞩目。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实践又可使理论得到检验、补充和发展。硬笔书法由于产生、发展的时间不长,专门对它的理论进行研究的人也不多,探索的深度也不够,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原因(如少数较有影响的人物的偏见)等等,致使硬笔书法至今还没有适合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从已发表的硬笔书法理论的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对硬笔书法某些个别问题的述,探索,没有一定的整体性。有些所谓的硬笔书法理论,绝大多数也是建立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中国书法之上的。我们知道,中国书法的理论大都是与书写工具(毛笔有关的,如方圆笔,中侧锋等等,这些对硬笔书法来说,恐怕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况且,中国传统书法中的有些理论并非能通用,有时也仅适于与毛笔性能相近的一种或几种硬笔。用于硬笔书法创作的工具非常广泛,这是硬笔书法有利的一面,但至今没有人能对各种不同的硬笔的特点、使用、创作时注意的事项作一系统的综合,而多钻入中国毛笔书法理论的海洋中寻找礁点、寻找理论,其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要发展,不仅需要一批技艺卓绝的硬笔书法家,而且还需要有一支硬笔书法理论队伍。因为只有书法实践活动而无理论指导,必将是盲目的实践;反之,只有理论而无实践则必然是空头理论。硬笔书法必须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参考毛笔书法中有关适合于硬笔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须从硬笔书法的个性和特点找出其特殊性所在,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理论依据,否则硬笔书法会因无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而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困境之三一一书法批评的萧条

书法批评应确确实实地对作品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从线条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结构的处理,章法的安排到印章的选用与位置等方面进行把握,这样才能令人折服。

由于硬笔书法理论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硬笔书法创作实践,理论中的某些观点的任意发挥,客观上进行研究的较为肤浅,微观研究则更是微小屑。宏观和微观,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非有机结合,势必造成书法批评的萧条。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从已发表的理论文章来看:有些闪烁其词,有些故作玄谈,更多的则是就事论事,不作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报刊上的有些作品赏析,实际上也仅是对作品作一静态的分析,且多为言美之词,或中间插叙书者师承关系,取得成绩的不易及学书的艰辛,有的最后略指其疵,这种文章的批评方法可谓雷同至极。在这儿值得一提的是硬笔书法较有权威性的刊物《中国钢笔书法》开设的写字病院,能对各种不同的钢笔书法作品作比较详细、客观的静态分析,还能指出改正缺点的方法,这无疑为树立完善正确的书法批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其仅仅限于钢笔书法而已,对其它的硬笔书法作品几乎没有涉及,这也算作大不足吧!再者,从书法批评的另一方面书赛品评,也可以看出一点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级各类的硬笔书法比赛不下数百起,而仅有《青少年书法报》1987年5月1日第九期总4期上刊登了品段级位评定标准。有些比赛评选的结果不能不令参赛者感到失望愤慨。有时按照某些个别评委个别标准评选出来的,因而有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不高,有些作品的质量甚至可以说很差。

创作实践无比丰富,而书法批评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好象书法批评仅仅只是书法创作的附庸。书法批评乃是书法创作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创造,这个过程比书法创作更为重要。因为批评者不仅自已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书学功底,而且要对被评判的作品作一客观公正的分析。如果我们能对其作品作一比较恰如其分的分析,就可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现阶段书法批评的萧条也说明书法批评理论队伍自身的薄弱,至少说是批评理论队伍中一些人的思想及其它诸方面的消极。因此,正确的书法批评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重要的、追切的。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摆脱困境的契机

硬笔书法囿于传统书法各种形式而不加以别出心裁的运用,尽管作品可以本身的内在气息获得专家的好评,但却很难打动普通观众的心,因为其表现方法的依附性太强了,使人觉得与毛笔书法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况且各级各类的书法大赛的获奖作品给人以很大雷同感,这样势必造成观众对获奖作品欣赏兴趣的降低。

如果我们能在中国汉字的变化极限内对其结体和章法处理多加琢磨,则或许可以摆脱硬笔书法表现方法的困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到了几近尽善尽美的境界前人已经在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历史给当代书家形成的压力使得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代价,如果硬笔书法掉进传统的毛笔书法的强大磁场中去,则恐多难以自拔。我们必须找出古人的不足以及变化无穷的部分打开突破的缺口,我认为中国硬笔书法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可能走向将会是中国汉字之结体和章法的无穷变化特别是硬笔书法横写幅度的变化。

每当人们渴望并已实现书法创作的繁荣而更加理首于创作之中尽酣尽兴时,恰恰忽略了硬笔书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多少年来,中国书坛上重创作轻理论的现象,造成了创作队伍的壮大与理论队伍的扩展比例大大失调。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书法比赛,也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的书法大赛名目繁多,而仅有《青少年书法报)主办的全国首届“神龙”书赛中设立单项论文奖,其它书赛则尚无见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有些组织、有些人在主观上重视创作,轻视理论。所以:硬笔书法理论及批评的困境的摆脱,我认为主要从主观上真正摆脱轻理论的倾向,重视理论工作的研究,使他们的工作如同书法创作实践一样受到世人的關目。其次,应象浙江美术学院培养如朱关田、陈振濂等书法研究生一样,多扶持造就一批硬笔书法理论骨干。各级各类的书法函授、面授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书法创作队伍,那么我们为何不培养一批书法理论研究骨干呢?我们相信,硬笔书法理论一定会在全国亿万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书写实践的基础上,在众多的硬笔书法爱好者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硬笔书法困境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