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力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医院越建越完善,但病人并没有因此越来越少,值得反思。人人应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非全部寄希望于医疗系统。 以我对中医的认识,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学习的学问,这也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之一。西医须由专业医学生去学,而且应用时,如果离开医院,很难被广泛操作,这是因为西医有着极强的专业性。 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14亿人如果仅靠医生和医院,力量是不够的。而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中医的价值,在应用范围上,中医与西医可以很好地互补。 “家家自学,人人自晓” 中医是一门可以称为“通业”的学科。什么是通业呢?它也可被称为“统业”“共业”,是共通的“业”。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学、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医的,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士、医科生才可以学的。 唐代大医孙思邈说过一句话,希望中医能“家家自学,人人自晓”。这说明什么?古圣先贤把中医创造出来,不是为了办一个医学院或医科大学,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要学,每一家都可以是医学院,每个人都可以是医生,真正“人人自晓”,这才是中医的定位。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如果懂中医,孩子有些发热、伤风、咳嗽,就可以在家里解决——根据病症,熬点姜、葱、豆豉等,或者用小儿推拿手法捏捏、按按,小毛病就可以很快解决。这样一来,大家对于疾病就不至于不知所措。 所以,我的师父们和我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人人都能够知道一点中医,做到“人人知医”,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全民健康。 也许有人会问,学中医果真这么容易,那为何还有“六十岁成才”的说法呢?其实,中医是难易相成的。什么意思呢?自古以来,中医其实走的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述的“通业”路线,可以“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另外一条则是建立在这一条的基础上,可以向精深处去走,并最终成为医家。 做健康第一责任人 健康是很重要的,只有拥有健康,才可能拥有其他。但很多人认为,健康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或者医生,只要能够很好地发展医学,建设更大的医院,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健康就能有保障。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医学上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院也越建越大、越来越多,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然而,病人并没有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医疗机构或医生能否完全负起患者的健康责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医疗条件只占到8%,其余则在医院、医生之外。所以,把全部的希望放在8%上一定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自己。当把自己的健康交托给别人时,就已经是不健康的开始了。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不仅令人鼓舞,更应得到每一个人的重视。 中医如何理解健康 要做好自己的健康责任人,首先就要了解健康的含义。笼统来说,健康是指生命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若要细谈,“健”与“康”又有不同的含义。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人的生命至少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神兼具才是生命的良好状态。“健”一般指有形的身体处在良好的状态,“康”则与“康宁”相似,是构成生命的另外一个部分——“神”的良好状态。 《黄帝内经》中提到,“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天年”,所以认识生命,首先要从这两个部分开始,也就是身与心的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所需要的条件也不一样,自己要做好自己的健康责任人,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是需要的。 (本文根据2019年12月刘力红教授在深圳所做的健康讲座内容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