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说以表知里

 繁星1 2020-05-29

以表知里即对活人进行整体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因素刺激的反应情况,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

“以表知里”认识方法的产生,首先在于客观世界中许多事物的表里之间存在着某种确定性的内在联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的认识人体的独特途径。

其中“藏象”、“经络”学说的产生,就是运用上述方法观察人体后得出的一种反映人体生理功能的独到理论见解。

所谓“藏象”,明代张介宾的解释是:“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这就告诉我们,“藏”是指隐藏于活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则是上述器官所具有的生理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形态,这种形态可以通过直观加以把握。

通过借助于《黄帝内经》创立的这样一种“由表知里”的认识方法,我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情况下内脏活动的外在表现进行了长期不断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了有关脏腑功能的知识,并对它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终于形成了完整的“藏象”理论体系,认为以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分别将其它有关脏器加以联系,可以组成五个大功能系统;每个功能系统都受着所属脏器的影响和支配,而且每一脏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涉及到多个方面,从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心脏,它除了具有“主血脉”的功能之外,还负责“主神志”,包括了大脑的主要功能在内;此外,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其华在面”、“舌为心之苗”。可见心与小肠、面、舌等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人体通过观察面、舌等部位的表征,就可以相应的推导出心脏的运行状态。

所谓“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医学入门》说:“经者,经也;经之支派者为络。”可见经脉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脉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外上下。经络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是运行气血,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毛和筋肉的通道。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

不难设想,“经络”作为一种如此复杂的人体功能系统,显然不可能仅仅通过人体解剖的方式来加以认识。事实上,“经络”理论的产生,同样是借助“以表知里”的认识方法分析、观察人体功能结构的结果。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特别是针砭)实践中,除了发现人体一定的表征与内部器官存在固定联系之外,而有逐步认识到内脏器官与体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联络的通道。例如针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均可治疗喉、胸、肺等疾病。这就表明上述穴位与喉、胸、肺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某种通道。

文源:哲眼看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