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我知彼

 直尾昂述 2021-01-15

以我知彼

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

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

用之不殆:

即以,自己的正常状态

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

即以,在表的症状

了解,在里的病变

并且判断

过或不及

在疾病初起

便能够知道

病邪之所在

治疗即不致使病情

发展到危险的地步

诊察病人的,色泽和脉搏

辨别病症的,属阴或属阳

审察五色的

浮泽或重浊

知病的部位

观察呼吸

听病人声音

知所患的病

诊察,四时色脉,正常是否

来去,分析病在,何脏何腑

诊察

寸口的脉:

浮、沉、

滑、涩

了解病因

诊断没有差错

治疗没有过失

以观过与

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

用之不殆:

中庸的人不偏袒任何一边

不会超过或少于本来的度

只是按照平常的道理行事

过,实证

不及,虚证

以表知里:

以表知里

即对活人,整体观察

分析人体,而对不同

环境条件和外界因素

刺激的反应情况

来去认识人体的

生理、病理规律

“以表知里”

认识方法的产生

首先在于

客观世界

许多事物

表里之间

存在某种

确定性的

内在联系

色脉与尺

之相应也

本末根叶

之出候也

根死叶枯

色脉形肉

不得相失

以我知彼

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

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

用之不殆

认识人体

独特途径

“藏象”、“经络”

学说的产生,即运用上述方法

观察人体之后得出的一种反映

人体生理功能的独到理论见解

“藏象”:

象,形象

藏居于内

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藏”:

隐藏于活人体内

的脏腑组织器官

“ 象”:

上述器官所具生理功能

在机体外部的表现形态

这种形态可以通过直观

加以把握

“由表知里”的认识方法

我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

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和病理变化情况之下

内脏活动的外在表现

进行了长期不断的细致观察

逐渐积累了脏腑功能的知识

并对它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

形成完整的“藏象”理论体系

认为以

心、肝、

脾、肺、肾

等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分别

将其它有关脏器加以联系

可以组成五个大功能系统

每个功能系统,都受着

所属脏器的影响和支配

而且

每一脏的

生理活动、

病理变化

都涉及到

多个方面

从而引起

其他部位

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心脏,除了具有

“主血脉”的功能之外

还负责“主神志”

包括了大脑的

主要功能在内

此外,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其华在面”、“舌为心之苗”

可见心与小肠、面、舌

等的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了

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

人体通过观察

面、舌等部位

的表征

就可相应推导出

心脏的运行状态

“经络”,实际上是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者,经也

络者,经之支派

经脉

是经络系统

的纵行干线

络脉

是经脉的

大小分支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内外上下

经络在

人体生理功能方面

是运行气血以沟通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九窍、皮毛和筋肉的通道

人体经络系统

构成主要包括: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五别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经络”

作为复杂的

人体功能系统

显然不可能仅仅通过

解剖的方式加以认识

事实上,“经络”理论的产生

同样是借助“以表知里”的认识方法

分析、观察人体功能结构的结果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

(特别是针砭)实践中

发现人体

一定的表征

与内部器官

存在固定联系

之外而又逐步认识到

内脏器官与体表之间

存在相互联络的通道

例如:

针刺少商、鱼际、

太渊、经渠、尺泽

均可治喉、胸、肺

这即就表明上述穴位与

喉、胸、肺等组织器官

之间存在着某种通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