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球 · 文化 | 童年莫扎特的天赋

 街心舞苑 2020-05-29

1756年1月27日的晚间八点左右,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出生于萨尔兹堡粮食街一栋公寓的四楼。



从小莫扎特的家庭充满着音乐气氛,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在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内担任管弦乐的副队长,也是一位音乐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础小提琴演奏法》至今还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后世对莫扎特的父亲揠苗助长的栽培方式有所责难,但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为莫扎特。




根据莫扎特家庭的密友沙赫特纳(J.A.Schachtner)回忆,莫扎特在接触音乐之前,对所有的游戏非常专注,甚至可以痴迷到不吃不喝,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一旦接触了音乐,又把所有的事情抛诸脑后,完全专注在音乐上,即使玩耍嬉戏也需要音乐相伴。



三岁时莫扎特就喜欢在琴键上摸索“相爱的音符”——和声。他说:音乐就是把相爱的音符放在一起。对他而言,和谐就是爱的化身,而音乐就是要传达善意和爱。四岁时莫扎特开始学钢琴,通常只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轻松学会一首曲子,并且以精准的节拍和完美的激情毫无谬误地演奏出来。



同时莫扎特也开始作曲,目前传世莫扎特最早的作品是他五岁时作的小步舞曲。莫扎特的双耳聪灵无比;他特别喜欢沙赫特纳的小提琴,因为这把小提琴音色很清柔圆润,被小莫扎特戏称之为“奶油小提琴”。一次,小莫扎特准确地指出这把小提琴比他自己的小提琴低了八分之一个音;这是连大人都不易察觉到的音差,可见莫扎特听觉之敏锐。



然而有趣的是,莫扎特对小喇叭的音色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十岁时,他的父亲为了帮他克服这种恐惧感,特地请沙赫特纳在莫扎特身边吹奏小喇叭,没想到莫扎特一听到小喇叭的声音立刻脸色苍白,沙赫特纳只好停下来,免得把孩子吓病了。




沙赫特纳提到的另一件事也见证了莫扎特的天赋。某日,小提琴家文策尔家带着新作的三重奏到莫扎特家来和大家合奏,小莫扎特主动要求担任第二小提琴手。父亲不答应,叫他走开,因为此时的莫扎特还没有正式上过小提琴的课呢。小莫扎特就哭着说,演奏第二小提琴不需要训练。朋友也建议让孩子试试,父亲勉强答应,但要求莫扎特演奏得小声一点,以免干扰大家。结果大家发现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小沃夫冈和大家配合得完美无缺。此时老莫扎特流下了赞叹的泪水。



莫扎特对音乐的记忆力和他的音感同样令人惊叹。最有名的事迹是在1770年14岁的莫扎特造访意大利时,在西斯汀礼拜堂内听到了格里戈里奥·阿利格利(Gregorio Allegri)著名的八声部合唱《赞美歌》(Miserere)之后,凭记忆默写出了这首八声部合唱的总谱。事实上,莫扎特的头脑不仅能库存许多音乐,并且还有余力同时创作好几首庞大的乐曲。




莫扎特给人的印象是作曲的速度极快,例如他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唐·乔凡尼》序曲。当总谱交给乐团演奏时,谱上的墨迹还没有干呢。这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实际上是莫扎特脑中早就编织好了整个乐曲;以后只要在需要时一挥而就,直接誊写出来。所以莫扎特的创作原稿非常干净,几乎没有涂改的痕迹。这和后来贝多芬为求完美不断修改乐谱的习惯是完全不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