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圣的“自白”(上)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5-29

《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 · 上

回眸那一眼 

                         
 

伞下的少年

我们曾经武断的说,“贝多芬的其他作品似乎都是在为创作自己那九部伟大的交响乐而进行的习作。”今天似乎要承认打脸,收回这句话;不过,成长不就是不断自我否定前行的过程吗?

一般人接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能不是从《月光》就是《热情》开始;通篇赏析完全部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后,让世人熟知的或许也就那四首而已:第八首《悲怆》(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第十四首《月光》(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Moonlight”)、第二十一首《黎明》(Sonata No.21 in C Major, Op.53, “Waldstein-Sonate”)、第二十三首《热情》(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人们对其余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大都不甚感冒——听上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最后几首,越来越抽象、难懂,很少涉猎。

                            

第二十九首钢琴奏鸣曲《搥子键琴》(Sonata No.29 in B Flat Major, Op.106, “Hammerklavier-Sonate”)——时长整整五十分钟,名副其实的巨著,被辛丰年先生称为“天书”。或许在贝多芬全部奏鸣曲中,大概再没有哪部篇幅超过它了,而且结构复杂,起伏多变,没有什么优美动听的旋律,被称为“天书”,恰如其分。但就如前些日子谈到或许音乐也是“三重楼”时,有一定阅历你定会对这样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长达二十一分钟的第三乐章——形象再现了贝多芬老年时的痛苦、彷徨和内心挣扎……一切都通过这二十一分钟得到切身体会——这样的音乐值得反反复复听,让自己的情绪深陷其中,很过瘾!

                 

贝多芬晚年的其余作品同样很难懂,这篇文稿要认真介绍他的《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这部从时长上算似乎只有《搥子键琴》一半,却给人无可比拟的亲切感。不仅能切身感受贝多芬晚年经历的所有不安、烦躁、痛苦、忧虑和绝望,还能领略他为了压抑这一切苦难,使之升华为音乐、艺术和宗教高度所做的艰难探索——那种宏大的容量和巨大的感染力让人瞠目结舌。

它简直就是《搥子键奏鸣曲》的缩影,是贝多芬晚年心态的写照。二十世纪贝多芬音乐权威阐述者之一——德国钢琴家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1)给这首钢琴奏鸣曲作评时这样说,“它代表了他(贝多芬)最私密的自白!”

                 

                                 Wilhelm Kempff

肯普夫一生录制过三次贝多芬全套三十二首奏鸣曲,其中第一次(1926-1945年)没有录完。他给贝多芬的每一首钢琴奏鸣曲都写过或长或短的注解,告诉听众自己对那部作品的理解。关于《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他是这样写的:

“这首奏鸣曲代表了他(贝多芬)最私密的自白。难怪贝多芬希望把它留给自己,而不是题献给任何人。演奏的很有表现力、如歌的中板(Moderato cantabile molto espressive):从两个由上升和下降的琶音相连、超凡出世的主题,照射出一线发自内心的光。在发展部,首要主题通过不同的调性得以展开,有时变得暗淡;但到了再现部,又发出电光——贝多芬好像正在回忆他神志健全的年代。那个刚强的主题来自一个古老、流行的民歌。在呈示部(Adagio,ma non troppo——不太柔和的柔板)和结尾处悲伤的咏叹调(Arioso)中,钢琴成为一种媒介,用来唱出人类最动听的歌。赋格曲(Fuga:Allegro,ma non troppo——赋格: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给予赋格曲一种新的心理意义。他用这种更高的戒律把自己从个人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又一次听见了那首咏叹调——“精疲力尽地哀悼”。随即赋格曲的主题以倒转形式出现,而且不可思议地转化成明亮的G大调。原来的主题被融进强有力的低音声部,最终导入辉煌的结尾。”

             

1820年5月,贝多芬答应柏林出版商阿道夫·许莱辛格(Adolf Martin Schlesinger)在三个月内完成三首钢琴奏鸣曲。但后来他发现预期太过乐观了:虽然第一部奏鸣曲《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9号)很快完成,但第二首和第三首到了那年的秋天才开始动笔。1821年初和7月,贝多芬两度病倒,他的第二首钢琴奏鸣曲(就是本文介绍的《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10号)到1821年12月25日才完成;而第三首,也就是自己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要等到1822年1月13日才完成。

贝多芬写完自己的第三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已经岁近52岁,距离他去世只剩下五年。那段时间里,贝多芬可谓老病交加,身心俱疲,跟南宋的陆游年老时心境相似:

                 

野堂·野堂地僻无车马  宋·陆游

野堂地僻无车马,草径柴门昼亦扃。

栗里虽贫储旧粟,玉川终老抱遗经。

病身凛凛残秋叶,故友寥寥欲旦星。

赖有吾儿堪暖眼,夜阑常共一灯青。

                                                           编 / 茶茶斑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