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绸都少年说(三)论经典的当代性

 吴越尽说 2020-05-30
论经典的当代性


盛泽中学 邵沈悦


    时间逝去了,只余文字;书籍被烧毁了,尚有灰烬;而灰烬散去了,还剩什么?从古至今,人类创作的文艺作品浩如烟海,但只有经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好书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往往是追、赶、跑,经典却是沉重的,因此便赶不上各类轻快的资讯。

    为什么我们的耳边总是萦绕着日新月异的流行歌曲?现代人的心理状况通常是“忙、盲、茫”,经典却是安静的,因此便抵不过嘈杂的说唱。如今我们难道不需要经典了吗?经过时光的打磨,能留下来的,肯定是有一定价值的。就如温润的古玉,任岁月打磨出晶莹的光泽。

    试着品味文学经典,洗涤心灵吧!你会被朱自清笔下父亲蹒跚的背影感动,再也不会因母亲的唠叨而不耐烦;你会很容易被鲁迅先生记忆里那注满红笔的讲义所震撼,终于理解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片苦心。当你几经挫折,灰心丧气时,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你吸取教训,重拾信心;当你身处逆境,孤立无援时,高尔基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助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如此,文学的经典岂能无视?

    试着聆听艺术的经典,修身养性吧!《高山流水》述说着山的雄浑、水的轻柔,亦吟诵着“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友谊;《欢乐颂》歌唱欢乐,歌唱自由,亦歌唱着不甘压迫的反抗精神。《向日葵》色彩灿烂又沉稳,笔触随意却饱蘸深情,不受理论、学术的束缚,满是一腔热情与几缕思索。徐悲鸿笔下的马,奔放却不狂狷,精微却不琐屑,气势磅礴,形神俱足,不用扬鞭自奋蹄。

    如此,艺术的经典岂能放弃?

    试着膜拜伟人的经典,三省吾身吧!苏东坡,词开豪放先河,书推宋朝翘楚,可更让人折服的,是他卓绝千古的人格典范——为民请命不怕死,正直坦率不违心。即使“料峭春风吹酒醒”,他也一样“一笑人间千古”。

    如此,伟人的经典又岂能抹杀?

    当代阅读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经典能塑造我们的品格,更在于经典能带领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俯察一个又一个时代。

    还记初唐,微微的桃红,带着山野的自由,悄悄染上了长安的街头。盛唐来了,胡姬缀着金铃,轻歌曼舞醉了无数的诗人。夜光杯碎了,葡萄酒倾了。盛唐已过,大唐如血的残红,像剥落的红漆,又似秦淮歌女强作的欢颜。黯淡的一声叹息,李商隐心碎,杜牧神伤。桃花依旧绽放,仍是灼灼其华的艳丽,大唐却是敦煌的流光,美丽而苍白。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更是因为它见证和标记了一个时代。在岁月洗礼下,它更加耀眼。“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即使是在当代,我们也离不开经典对我们的历史熏陶。

    纵然经典沉重,纵然经典安谧,我们仍然需要发现、需要肯定经典的当代价值。剖析历史,积善得仁,让经典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和平时代里绽放光彩。 

    (指导老师:黄蓓琪)

    2020-05-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