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牵手临终关怀志愿者报名问与答

 BuddhaTruth 2020-05-30

引言

临终关怀是陪伴安慰人的艺术,是在助人,而非解决问题。在这个讲求效率和功利的时代,温暖、亲切、耐心、真诚、接纳、同理、抚慰等,这些生命本然的特质格外容易被忽略和遗忘。

当人不被关注,临终只是被当作问题来被处理时,人只会更加被漠视,被否定,而更加痛苦和孤立无援。甚至,渴求安慰的心,只能被隐藏。

临终的陪伴也是有关于爱的艺术,一个接纳的眼神,耐心静静的聆听,以及流露出愿意的态度:“你不孤单,我愿意在这里陪着你”,这些温暖人心的力量,不仅让我们在苦难中获得安慰,也让爱从陪伴中彰显出生命之美。

同时,在临终关怀志愿服务中学习陪伴安慰人的艺术,也会减少我们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疏离和孤立感,获得与人真实靠近的喜悦,与他人情感连结的能力,不再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慰和回应临终需要,而困忧。

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十年来1000多位临终关怀志愿者和手牵手的工作伙伴们,感谢那些愿意满怀善意和耐心,走入正在经历临终过程病患生活的安慰者们,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志愿行动的你们。

image.png

问:来参加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有什么用吗?

凡有此问,皆统一回复:无用。

 这是成熟的人们采取的一项负有责任心的行动,从一心去取变成一心给予,从一心想赢变成一心要服务,不是要求成功而是尽己之力,是从外在转向内在世界的路途。

问:坚持半年的志愿服务,能学到什么?

答:我们不考试,只考勤。

 学到什么,和你为什么来是有关系的。定一个和自己有关,你要如何的小目标吧。借用一位志愿者报名时的小目标供你参考:

“这几年开始经历几位家人因癌症过世,有的治疗到最后一刻却走得痛苦,有的瞒到最后但遗憾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看过一些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相关的书籍,临到身边人,特别是从小带大自己的老人,还是会缺乏判断力,缺少相关社会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渠道。希望能够通过培训和服务,让自己成为更专业的人,不管是对身边人,还是那些曾和我一样无助的人,都能尽力给到专业意见,做好最后的告别。”

问:2天基础培训可以只参加一天培训么,我只有一天是有空的?

答:不行不行不行。难得有空还是好好休息吧,陪伴自己,也很重要。

问:我特别想来,但看了你们的要求:每月三次,持续半年的服务要求,我怕我时间上很难保证,经常要出差,怎么办?(帮你换一个问法:我很忙,但感觉你们这事有点意思,我能不能有空就来?)

答:你还不够忙,你可以再忙碌一点,忙碌也是能了生死的。

好吧,温柔一点,时间很难安排持续服务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参加死亡咖啡馆、死亡体验馆、死亡艺术节等生死教育类活动。

问:安宁志愿者2天基础上岗培训都包含哪些内容?培训时可以带家属或朋友一起来吗?不参加服务,只是报名来学习为什么要收费呢?

答:2天的培训内容主要分两大板块:成为“对”的人&成为“会”的人。详细的大纲木有,每期培训都在更新,但目的都一样:让你开始不害怕未知,而不是变得全知全能。

不接受临时带家属或朋友来参加培训,需要提前报名自费学习的名额,2天培训1200元/位。除了报名上岗服务的志愿者免培训费,其他来学习的,肯定是要自费的,没有为什么。

问:两天培训就够了吗?新志愿者需要适应的过程怎么处理?作为新手要如何让自己快点专业起来?

答:不够不够。

我学了十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临终关怀领域相关的知识,涉及宗教、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护理、中医、生命科学、人文、灵性、玄学等等。两天的基础培训是帮大家做好服务前的准备。

在服务中会有领队及老志愿者的带领,以及服务后小组内的分享交流,还有定期的服务督导答疑解惑,你还可以直接寻求机构社工或志工委的帮助。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要成为一名提供有品质陪伴服务的专业志工,通常需要80小时的相关知识训练和2年的一线服务累积。真正的学习,在用心的服务中,在小组的协作中,在持续的自我成长中。

问:临终关怀的志愿服务具体都做些什么?志愿服务的时长?

答:

义工服务内容3.png

志愿服务以小组团队形式开展,服务分为平日组周末组,服务时间基本安排在14:00-16:00。

问:报了名是不是就一定能够上岗进入病房服务?如果培训之后,觉得自己好像不适合加入服务怎么办?

答:不一定,真不一定。

从报名申请、提交承诺书,完成课前作业、2天培训和课中作业,以及签署服务协议等,我们会有综合评定报名志愿者是否合适,方可上岗进入病房服务。

是的,我们说了算。

培训后如果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的,可以向手牵手提出申请,陈述自己无法进入志愿服务的理由,凡事有交代。

捐赠或直接补交1200元/人的培训及服务管理成本,硬气。

问:报名表可以不用自己真实的名字么?身份证号码给你们用来干什么的?志愿服务是否与上海志愿者协会有合作(例如时数、保险等)?

答:不可以,必须使用真实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用于购买志愿者意外保险及进行志愿者信息管理用的。

是的,服务期内必须使用手牵手的安宁之家报名系统,来完成服务报名、签到、请假、暂停或退出申请等功能,系统所累积服务时数与上海志愿者网是同步的,也会按条例购买志愿者保险。

问:报名手牵手安宁志愿者需符合哪些条件?上岗服务要求有哪些?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志愿者应当具备与其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或者由其监护人陪同,可以参加与其年龄、身心状况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本着对志愿服务对象负责的原则,志愿者应当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其它可能影响到服务的疾病。

安宁志愿者上岗服务的要求:

1. 承诺连续6个月,每月3次以上服务出勤。

2. 完整参与两天的基础培训,不迟到早退;完成课前作业及课中作业。

3. 自愿签署安宁志愿服务协议,积极参加服务督导的学习。

4. 服从机构安排,融入服务小组,协作支持医护工作。

在加入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们依然是社会上的个体,情绪的变化,无论是来自服务中的影响,或是来自个人生活工作里的影响,始终是我们在服务中需要相互关心的,这不仅是机构、领队和带领人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位自己的职责。特别是新加入志愿服务的适应期,遇到问题,应及时组内讨论或督导提问,消极埋藏或背后抱怨,只能导致问题变形。

问:我只想进入某一个服务点,其他的服务点我都不想去怎么办?我的空闲时间很多,可以同时参与2个组(周六加周日,或周末加平日)的服务么?

答:问问自己为什么来?安排不了你满意的服务点,准备怎么办?

可以,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组各自的服务出勤要的求,服务时间是翻倍的,两边打酱油的不要。

问:如果不能兑现承诺做到每月3次的服务量,会怎样?如果能够保证半年18次的服务,但是不一定是每月3次的频率,可以么?

答:我们还没有有效的硬性惩罚措施,连鄙视你都不一定能有效实现,服务承诺是你对自己郑重的承诺。

我们能做的只有鼓励和督促你安排好时间,持续、有节奏的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在小组里成长。

问:如果志愿者自己是做心理的,或者有心理咨询师的朋友,那么当遇到家属有心理问题时,该如何回应?

答:陪伴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或改变,我们更不是“驱赶死亡”的魔法师。而是满怀善意和耐心走入正在经历临终过程病患生活的安慰者。

当志愿者遇到家属因情绪、心理等问题,明确的需要求助专业帮助时,应先向领队征求意见,转介给机构或志工委对接。如志愿者本身是心理咨询师,或身边有心理咨询师资源,且本人同意为手牵手提供无偿性的心理咨询公益服务,可向机构提出申请或合作。

问:服务期满半年后,是否可以继续服务半年?

答:欢迎,请让我们知道,请在服务系统安宁之家上申请延长服务期。

问: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服务中,是否可以主动传教或宣扬其宗教价值观?

答:不合适,很不合适。机构服务宗旨本身不带有宗教性,除非病人或家属主动表示有宗教信仰服务的需求,请转介给机构或志工委对接安排。

问:进入服务后,病人的心愿达成是否在服务范围内?

答:是的,志愿者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协力小组一起达成病人的心愿。或者转介给机构,寻求协助。

我们听到的、陪伴过的,都是微小的事,住院的妈妈想回家为孩子烧顿饭,因为心疼未成年孩子的孤单生活;久病的阿姨想当面感谢一直帮助的邻居,因为欠着的人情无以回报;无法动弹的爸爸托人向考试的孩子传递勇气,因为这是父亲最后的努力;年迈的爷爷告诉家人想回老家,因为落叶归根,盼望与祖辈团圆。

每一个心声,都是一个愿望,也许来自生命旅程中过往的发生,也可能由于死亡降临的措手不及;如果愿望只停留在心里,不被看到,那就会成为遗憾。

在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病人的权利”,其实有些愿望,是病人本该享有的权利:

我有权利被当做一个活着的人对待。

我有权利保有希望,尽管希望的内容可能会变。

我有权利被那些充满希望的人照顾,不管这是多么有挑战性。

我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死亡的情绪和感受。

我有权利参与关于我的护理决定。

我有权利得到持续的治疗和护理,纵然无法被“治愈”只能使“痛苦缓和”。

我有权利不孤独地死去。

我有权利不受痛苦。

我有权利得到问题的诚实回答。

我有权利不被欺骗。

我有权利在家人的帮助下直面死亡,并帮助家人接受我死亡的事实。

我有权利安详、有尊严地死去。

我有权利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会因和别人相反的决定而受到谴责。

我有权利期望我的身体能在死后有一处庇护所。

我有权利被细心、敏感、知识渊博的人照顾,他们会努力理解我的需求,在帮我面对死亡的过程中感到满足。

——摘自《癌症护理》(33页),M.多诺万和S.皮尔斯,1976,纽约;

问:机构对志愿者的健康是否有考虑进去?是否会有恶性传染疾病的临终者需要我们去面对?

答:我们统一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但没法保证你不感冒。有传染疾病的晚期病患不在我们的服务范围内,十年里还没发生过这类风险。

问:是否有急救培训?

答:没有。我们不是急救领域的NGO。

问:如何进行器官捐赠?

答:支付宝里有器官捐赠通道,或手牵手微信公号里有相关知识帖。

问:什么是督导?为什么要参加督导?

我回答的有点累了。其实,更主要的是以我有限的知识和道德水准,根本无法穷尽所有有关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细节,这里请允许我借用一下先人的智慧与您共勉:

“不要做自己会责怪他人为何这么做的事”-----哲学家泰勒斯

“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耶稣

“只依据那些你可以同时愿意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行动”-----康德

......

9liqo3svgb.png

还有以下一大堆问题,有的,培训中会解答;有的,需要在服务中学习;有的,适合当面聊;而有的,是要求,不是问题;还有的,不回答也不会成为问题:

如何恰当地奉献爱心?

你们是公益机构,为什么要收费?

付费培训的义务和权益?

培训时间有点短,培训内容可以多点心理类的吗?

对志愿者是否有心理疏导?

一个义工同时需要照顾几位住进病房的人士呢?

是否还需要参与后面的殡葬环节?

培训人员的专业背景?

是否有学习资料?

是不是只培训一次?

什么叫上岗服务?

上岗服务的话,一定是需要连着每个周末嘛?

如果有事是否可以换时间?

基本流程和真实案例分享,团体协作的方式,宗教层面的指导。

哪里培训? 培训什么? 谁培训? 怎么培训?

希望能让已经在做义工的志愿者服务的时候,不打扰老人的情况下,带我去先了解一次!

如果想要在当地成立临终关怀机构,需要做哪些准备?

是否可以为外地学员单独安排见习机会!因为每周去上海参加上岗确实不现实,但又确实需要培训后的见习!希望能给我们外地学习者优化一个模式!

如何以旁人视角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能够具体为他们做些什么?

临终病人具体是什么意思?是指接受保守治疗吗,还是仅做护理?

如果搬家了可以换服务站点吗?如果工作加班不能按时到岗怎么办?

如何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

可否服务频次少点,时间可以延长,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

关怀对象是否在一定期间内固定?

平时工作较忙,会尽可能抽时间去,但万一有冲突需要请假怎么办?

什么样才是正确的合适的安宁服务方式,怎么样才是更好的临终关怀?

选取志愿者上岗服务最核心和基础的必要条件会是什么?

你们如何选择服务地点的?若要拓展服务点,选择范围是几级医院还是有专门科室的医院?

 ......

——问题持续积累中——

9liqo3svgb.png

伊丽莎白说过:“世上还剩下的诚实的人,就是精神病患、幼小的儿童、及临终病人,当你真正的开始去倾听他们,他们就能教会你,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生命与生活。

WechatIMG93.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