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黄日英 单位 | 广州市洋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又到半年度评估时,评估老师反馈说,个案的跟进,她个人认为效果是极好的,确实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为人民办了实事。我的内心非常震撼,原来老师都知道我所付出的。老师说,当然啦,光凭你这几页评估文书是无法完全呈现你在跟进这个案过程所承受的压力,所思所想,还有督导、团体的支持。我顿时热泪盈眶,跟进这个个案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在我的脑海中涌现。 这是一个乳腺癌末期的个案,C姨,离异,智力与语言多重残障,确诊了乳腺癌末期一年多,囿于经济原因只在家吃止痛片止痛,为防止肿瘤部位不断爆肿、出血,家人用剁碎的鱼腥草混和着江湖医生特制的药粉包扎患处,C姨身上经常散发着血腥味、中草药味混杂的味道。 穷、痛,是这个苦难家庭亟需解决的困境。而更令人心働的是,80多岁的老母亲每天躬身为C姨洗患处,那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去控制的癌细胞,肆意地在C姨体内扩散,以致于肿瘤位置不受控制地爆发、出血,患处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张着血盆大口,这对于每天都护理几次的老母亲而言是个极大的考验。眼看老母亲的腰一天比一天弯,如何减轻其护理压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随着C姨因为每天疼痛加剧的嚎叫,病情逐渐加重,老母亲更担心的是“外嫁女在家去世对后辈不吉祥”。 在这个个案的跟进中,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我:到底要怎样帮助她,才能令到她的生活质量再提高一些? 现在在评估时刻再回首,个案已经结案了4个多月。我以为自己抽离了,但是评估老师的一番话,把我心底的情愫再次调动涌现出来,与老师介绍这个个案时,我几度哽咽,脸涨得通红。如果没有一群具备安宁疗护专业的志愿者,如果没有督导的及时指引,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我怎么能够充满力量地走下去。 这是一群渴望发挥余热、灵性很高的志愿者们,她们有过陪护的经验,学习过安宁疗护的专业知识,她们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几经辗转风雨无阻地来到C姨身边,通过固定陪护,双方建立了专业信任的关系,她们从身心社灵的角度关心C姨,降低她面对死亡的恐惧感;她们引导C姨母亲回忆年轻时开心的事情,放松心情,减轻照顾压力。后续C姨入住安宁疗护医院后,为让C姨尽快适应医院,志愿者们错峰探访,力图让C姨每一天都能见到熟悉的人。 此个案如果没有张东航督导的指引只会停留在社工链接志愿者开展到家服务,仅仅起到情绪安抚的作用。当个案进行到“C姨母亲担心外嫁女在家去世对后辈不吉祥”这个阶段时,督导给的指引是“链接专业的能提供安宁舒缓临终关怀的医院,链接基金会,对这个家庭进行资金帮助,缓解其入院后的经济压力,对C姨进行个案管理,对案主进行临终关怀。”我按照督导的指引,链接具备安宁疗护专业的医院为案主办理入院,还有匿名热心人士负担案主从入院到去世的所有费用,为案主减轻经济负担。 在为C姨四处链接资源时,我遭遇到了伦理难题。当我借助社区基金平台为C姨扩大支持网络时,有知情者私下转发红包给我想帮助C姨,到底我应不应该在私底下收红包为C姨服务呢?我反复思量,难敌内心的煎熬,情绪上出现极大的波动,一方面觉得收红包不对,另一方面又觉得愧对好心人的一片诚心。 这个时候,机构从项目总监到中心主任再到服务主任,积极对我疏导、赋权、分忧,给予我最大的支持—解决问题从人性的角度优先考虑,积极赋权给我,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信任感。 如果说在跟进个案的过程中犹如在战场上,我当时是处于先锋位置,因为当时正处于需要对接多方阶段,我很多时候都不在办公室里,而是人在外面。 这个个案从生一直到死,一路的跟进并不轻松,但每当我回到办公室后,同工们诚恳关怀的话语,办公室里轻松的氛围都能让我前行之路更有力量。 执笔至此我的内心真的非常感谢具备安宁疗护资质的志愿者持续介入,我在个案开始服务之初跟着学习志愿者团队在跟进个案的过程中分工、合作、专业性,后来更是得到志愿者推荐的赵可式教授《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从医学看生死》的整套免费课程共180节,真是受益匪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