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苦禅:要学画匠们的功力,学文人画家的修养

 ruyiliu 2020-05-30

主编:张枕石

李苦禅(1899- 1983),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

画画写字之外,文学修养顶重要,要不然何以称文人画呢?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修养自是无穷无尽的,如金石、传统戏曲、音乐、舞蹈、历史、美学、哲学、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武艺、外国艺术、自然科学知识等等,量时间精力而学,多多益善。古人讲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说一要有生活体验,二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其作品才会不同凡响。明代唐伯虎跟他老师学画,不久就超过了老师,他的画比老师的画还好卖,(此处须说明:好画不一定好卖。但在唐伯虎那个时代,他周围的买主多是具有高层次文艺素养之士。用苦禅先生的比喻来说就是:“凡敢去烟台唱京戏的、能在那里叫好的,都是高水平的!因为烟台戏迷多而且尽是真正的行家。)于是老师就常给这位徒弟代笔。有人问:“你徒弟为什么比你画得好?”他回答:“就因为他比我多读了五车书啊!”你们看,学富五车的唐伯虎竟超过了老师!当年吴昌硕拜师于任伯年门下学画。任伯年很会识人才,很有预见能力,他对吴昌硕说:“你只要画就会超过我的!”因为吴昌硕的金石、书法、文学修养很高,有此根底,自然画的格调就高。后来果然他的画就是比画家画高一筹,是文人画!其实古代大写意画家多是文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青藤能诗善画,画有诗意。诗也绝妙!
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上是很高很高的。可是我们有人就是不重视,反不及日本人有研究。有些外国现代派大师被吹捧得神乎其神,画价抬得吓人。其实他并不成熟,还处在探索阶段,甚至不免有些胡来,叫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而中国大写意画无论怎样变,皆未脱开正轨,群众能逐渐接受,观众越来越多。某些现代派大师并非无能力,能力不小,头脑也好用,只是他所在的地方文化历史短,因而修养条件有限,又受了市场搜奇斗胜之风的影响,况且一走财运就易脱离群众生活、脱离大自然,产生种种畸形心态,于是便出了种种离奇的作品,毕加索即是这样的画家之一。对此切不可盲目崇拜。
中国文明屹立于世者不胜枚举。仅文武之道可见一斑。中国是文极而武、武极而文。你看,作画作书本是斯文事,高者却不斯文。庄子笔下的画家“解衣盘礴”;至唐,张旭兴至时以头发代笔作狂草;张旭“笔飞墨喷”,怀素则赞赏“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气魄,皆文极而武之意也!再看武术,本当动则有声,闪展腾挪,练高了,反倒文静之至,如太极、八卦、形意诸拳形似无力,摸鱼、转磨、站桩,倘应手对敌,被发出若干尺远,尚不知如何被推出的。再高了,则全练修养功夫淡泊无争,非特殊境遇逼之,如打擂、自卫,平日则了无武人神态。吾友意拳高手王芗斋先生即如是。此则武极而文之意也。
中国文明最高者尚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故倘欲画高,当有以上四重之修养才能高。了无中国文明自尊心者与此无缘。
古人、外国人的好东西都可以学,路子要宽,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的要学,达·芬奇、罗丹的也要学。学人家的法子,画自已的思想稿子。我原先是画西画人体的,1923年改的国画。
画思当如天岸马,画者当似人中龙。如此可不陷于庸俗。
中国的狂草艺术性最高。狂草似有行云流水的音乐韵味。
画家分专业画家及文人画家。前者专依作画为生活,画法经验甚富足,而后者将文学、诗、词、曲等之修养兴趣变为绘画表现,虽不谙画法,而情操、手段之表现反比前者有气韵,作法更加巧妙。文人画家亦有变为专业画家者。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迥然独出的。
戏人五情不匀者多勾脸,画到高度不设色,文至极处无赘字,人到深处无多言。花开每仰展,禾实充垂汉。苦到极处毋宁死,病至重时反显轻。青鸟老变白,黄狐久成玄。热极寒必至,动极静成旋,物到极处必生变!
大写意——兴来之笔,如庄子所云,“解衣盘礴”,亦如张璪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而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淡,与神为徒”。
写意画是高度的艺术,需下很多功夫,没个好体魄难以完成。宋代王希孟画得那么好,可惜才活到十九岁!齐白石老师画到60岁还没达到他自己的要求。到70以后几经“变法”才达到今天看到的伟大成就。故而悲鸿先生曾说“白石老人若六十而殁,则淹没无闻矣!”因此要练身体,同时也是练意志。
我土里生土里长,一生坎坷不平,炼就个蚯蚓的命——剁过八瓣还能活下来,还干自己的艺术。
“太极图”中黑白交旋,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所以大写意画常常利用笔墨间大大小小的空白作文章,或利用笔墨形迹的相互浸衔衬托,使各部分笔墨呼应有致——使空白处“笔不到而意到”。这是“无墨处求画”、“无佛处求尊”。程派的拖腔往往听之似有,追之若无,心往神怡,回味无穷,实在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言菊朋有时字字断开来唱,这断处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断而不空,反倒更有韵味!“让徐州”那段即如是。
作画要求真、美、善。善为至高。一兰一竹并非只授人以兰竹的真与美,更可陶冶人以善——以无形中的“美育”引来美德,或曰美的潜移默化(成教化)。此境界乃韵味、天趣、“心画”的集大成者,是“形而上”的最高表现。
唱戏、画画如种粮的,听戏、看画如吃粮的,我们有多少功夫都是后台的事,上了台可别叫台下的替你担心使劲。台后不管你流过多少汗,上了台就要恬然自若,轻松洒脱,干净利索,若咬牙瞪眼地打出手翻跟头,声嘶力竭地念唱,只管一招一式地走过场便没戏了,那显得霸气、粗野气。凡名角上场似乎全不用心、不用力,轻松自然,浑若天成,反倒令台下观众出神入境了。

论艺术性,音乐比诗高,诗比书法高,书法比画高,因此具有前三者修养的人作出画来格调自然就高,这样的画境可带有一些时间艺术的意味,那是更高的艺术了。

要以诗词歌赋的胸襟去作画,不是仅仅会在画上题段诗就算有文学修养了。历来酸秀才做诗甚多,既不能入画也不堪题画,更有并无文采者买本古人题画诗,画菊找咏菊诗题上,画竹找咏竹诗写上,徒有形式,反而更加俗不可耐。不体会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中画境,径直画出,反而俗陋得很,如同图解,了无诗意。我最爱读王勃那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气势!可一照样画出便砸了!那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又如何画呢?不要去画,读它是为了体会那种磅礴气势。多读了李白、东坡的东西,胸中自有大写意的气魄。《长恨歌》那“回头一笑百媚生”是画不出来的。《春夜宴桃李园序》那“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寥寥数字,概括无限空间与时间,多大的气势啊!要你出来吗?不是,是要你去体会,是为了‘养气’。这种好作品读多了,胸中气质自然就变化了。八大山人的画并不多题什么诗,却自有一种诗境。再看那前清如意馆的画,题诗的可不少,却庸俗不堪!

写意画是高度的画,它最强调悟性,越到后来,想的越多而下笔越少。这是很高的艺术要求,需慢慢去体会,但从一开始就要留意各方面的修养条件,若这些条件不具备,老来画也高不上去。因此,万万不可只顾画画而胸无点墨。有些画工、画家的功夫不得了,但因缺少文化修养便生俗气、匠气。文人画高就高在以诗作画,以文采领画。我们要学画匠们的功力,学文人画家的修养,二者合而为一就厉害了。
罗丹的作品,那简直是见笔见墨的写意雕塑,统观大气浑然,细察不失精微,一头,一手,每一块局部,艺术性都很高!他的雕塑绝不是修磨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其手段过程之美都留在作品上!看那铸了铜的塑像还留着抹、捋、按、压的手痕指印啊!鲁本斯的每一个人体都蕴含一种俟机可发的力,而群体则形成一种牵动观者心魄的合力。
白石山翁素喜此种画(油画),惜不能为,他说:“倘年未六十,非学不可!”
画史不公平啊,中国历代无数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皆出自民间画工之手,论艺术,他们本不比欧洲古代的大师们逊色,但几乎统统无名于世!他们自有一整套办法,你好好学还不见得学得会呢!我亲眼见的,他们只几个人就包揽一个庙,从抹墙到画壁画,从扎架子、裹草、上泥到塑像、着彩、开光,从刮梁柱、上腻子到油漆彩画、堆金立粉……什么都来得,可再看他们使的工具家伙却极其简陋,大多用完就扔掉,什么瓦片、破碗碴子、芦苇管儿、纸捻儿……他们生活也很艰苦,吃得坏不说,走到哪睡到哪……唉,竟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作品!他们的办法和精神很值得我们学啊!(在陕西民间美术展览会上,李苦禅拉着江丰院长的手说:“毕加索、马蒂斯一生追求的东西,这里早有了不少!他们要活着,准会来看的!”)
哪个画画的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能画好画,但要保住自己做好人。到老来一回想,这一辈子还算勤勤恳恳,与人为善,不曾参与过任何伤天害理、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就是画不好也问心无愧了!
读《论语》当留意首尾:其首“子曰:学而时习之……”其尾“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说,学习之目的在于“知命”——参透人生及与之共度事物之命运规律,以便把握顺逆而定行藏。现在有人一谈命运就说是迷信,毫无道理!实在“命运学”乃最高之学问。孔子说过“加吾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善最重要。圣人云:“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惟善以为宝。

文章来源《跟大师学艺》

编辑:马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