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61--读书越多,越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当看透一切,觉得自己很孤独,谁跟我一样?

 谢汶青396 2020-05-30

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读书越多的人,确实会看透很多事物的本质,看透很多人的真实面目。

当看透一切的时候就会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感,这个时候是很难找到懂你的人,就会觉得孤独。

但是,这个时候的孤独在很多人来看往往是享受,是一种别人无法到达的境界。

1.事物的本质往往很残酷,残酷的本质往往不能对外人说,就会觉得孤独

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而本质往往都是残酷的。残酷的本质让很多人会痛苦,而很多时候这种痛苦感是不能对外人说的。

举个例子吧!

诸葛亮统一天下的愿望非常坚定,遂六出祁山,其中一次因为马谡刚愎自用痛失街亭,

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

无奈之下,诸葛亮决意退守汉中。当大部队退去之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而其中一半还分出去运送粮草。

当探子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携十五万大军正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只有文官。

当众人听了后都恐慌失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个门分派二十军人扮作成百姓,洒扫街道。

其余士兵不能擅自高声喊叫。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带两个稚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当司马懿带十五万军兵来到,远望城墙上笑容可掬,旁若无人,悠闲弹琴的诸葛亮时,先是大惑不解,

继而思量半天,最后选择不战而退兵。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的书和影视剧都在神化诸葛亮的空城计,认为是诸葛亮不战而胜,从心理上用一把琴战胜了司马懿。

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司马懿当时走前探听琴音,思量之后,之所以没有出兵活捉诸葛亮。

其原因是害怕蜀国没有了诸葛亮,魏国皇帝就不会重用他了,甚至会像刘邦杀韩信一样,因为他功高位尊,德高望重,拥有兵权而杀了他。

留下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皇帝知道只有他司马懿能与之抗衡,所以不管心里如何不满,但是还是会重用他。

但是,揣摩出皇帝真实用心的他,对于这样的话可是不能对任何人说的。

这个时候的他就是因为看透事物的本质,痛苦,内心感到孤独。

2.修炼的过程需要一个人

一个人要达到看透事物的本质,看透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甚至从一个人的言行观察出他内心的真实动机,

这是需要修炼的。

而修炼的过程需要“宁静致远”,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人常年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独自刻苦修炼。

要么是很难达到看透事物本质的。

这个过程确实是孤独的,但是,在很多修炼的人心中并不会觉得孤独,甚至很多人很享受这个孤独的修炼过程。

而当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时,更会觉得是一种荣耀。

当我有很多时候,通过一个人的聊聊言语,很快可以分析出来他的内心所想时,我是自豪和骄傲的。

修炼的过程确实孤独,但是,很多时候会觉得那是享受,因为孤独的前方有叫做“聪明,通透,不会受人欺骗”等词语等着。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