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松十景之—— 孚玉青峰与龙湖浮笠

 夜黑心明 2020-05-30

三、孚 玉 青 峰

此峰,秀踞于县城新街东北,岚光叠翠,掩映在重楼大厦之间。登高眺远,全城一览无余,远至匡庐皖岳,近至雷水龙湖,皆可收入眼底,蔚为大观。相传此山多蕴藏白石,色似玉,故名“孚玉”。唐李白在咏聪明泉诗中称为“玉山”。至今此泉尚存。民间因其状鲤鱼,又呼鲤鱼山,并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其主要景胜,是青松翠柏,叠若云林,绿竹浓阴,布满山坞,峰峦滴翠,花鸟争幽。虽处闹市中间,却有野游佳趣,给人以幽闲静适之感。清吴大匡有咏此景的诗句:

岚光掩映玉为容,侍郭亭亭第一峰。

人上翠微邀皓月,鹤翔双寺入孤松。

环山遍瞩春天树,近市微闻暮夜春。

独怅谪仙长不返,清泉流处碧云浓。

宿松十景之—— 孚玉青峰与龙湖浮笠

四、龙 湖 浮 笠

浮笠洲,位于龙湖中3间,在县南三十里。此洲面积虽小,圆如箬笠,荡漾在碧波清澄的龙南莲箬湖水面,风景佳美。春来,芳草如茵,水清似镜,踏青放牧,杂沓纷纭。夏秋季节,洲畔荷花盛开,蒲叶如剑,莲子、菱角、蒿米,都结着芳香果实,供人采赏。冬来,雁集寒汀,渔舟款乃,进入鸥鹭之乡。无论在朝霞满天的早晨,或月明星稀的晚上,水乡景物,更是激滟迷人。龙湖浮笠,民间传有不少神话故事,在历史上颇有名气,是水上游览的佳地,唐代诗人李白、罗隐曾到那里游过。清初知县胡永昌有诗描写此洲景色是:

芳汀如笠覆平湖,上下随波碧影孤。

罗隐诗名 浮一叶,邱道气浴双凫。

洲通蠡泽分帆渡,渔集寒天听雁呼。

为忆此中多钓隐,应须骑马问菰蒲。

宿松十景之—— 孚玉青峰与龙湖浮笠

《佐坝乡志》介绍《龙湖》“长度基本于乡陆地相等,总面积10万余亩,名曰十里龙湖。谚云‘春有茭笋夏菱莲,冬捕鱼鸭卖大钱。’” 并且说 “龙门镇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其中有数条大街,住着几百户人家。后因发大水造成地陷而成湖,因此地原名龙门镇,故亦称龙湖。”

龙湖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佐坝乡志》介绍说,1952年栗树渔民打涝起一块大城墙砖,得胜山居民虞火宝80年代在得胜山脚下挖了许多大青砖、瓷花碗和汤匙。我住龙湖边的二姐夫说他们屋里人曾在龙湖“张仙墩”附近打鱼,网兜住了龙门镇城隍庙的金钟,结果再怎么用力也拉不动,割断网而作罢。

佐坝乡对面是千岭乡,我们称之为“上岸”。两岸隔着一条龙湖。《千岭乡志》341页有篇《浮笠洲》。介绍浮笠洲位于青龙村石大屋组距湖中300处,面积20余亩。

这只是传说,先民代代口口相传。至于龙湖何年何月形成,无史料可查,但民间却是有根有据。那就是 “抓尾龙做清明”的传说。

每年清明节前后,只要发类似龙卷风的大风暴,佐坝人都会说那是“抓尾龙做清明”。 “抓尾龙”佐坝方言,即秃尾龙。

“抓尾龙做清明”是不是龙门镇地陷为龙湖的缩影?

距张雨墩仅300米处的石大屋为什么叫青龙村?莫非当年龙门镇就在这里?

佐坝乡火星、白洋、松峦三村合并叫龙门村,莫非当年这里的人民是龙门镇人的后代?

太多的疑惑有待考证。

众口铄金,它最有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