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昵称Zpzg8fzu 2020-05-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坛群星闪烁,鲁迅与徐志摩成为当时中国文化启蒙思潮中的两位先锋践行者。他们一个幼年家道中落,由此感受到世态炎凉和无奈;一个未曾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一个东渡日本,致力于寻求“立人”的理想;一个遍游欧美,憧憬着自由浪漫的理性王国。一个忧国忧民,奠定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石;一个独抒性灵,促进中国新诗的浪漫萌发。一个为改造国民性而呐喊;一个为追求爱、美、自由而歌唱。他们是江南刚毅和浪漫的化身,在各自的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极好地阐释了江南的刚柔并济。正所谓,故园一江南和北,求学不问西与东。

若说这两人没有交集,那显然并不合实情,纷飞的文坛恩怨,他们多次牵连期间;若说交往有多么频密,那也并不客观,“道不同”甚至不能相互引以为“友”。然而,在中国当时的启蒙思潮中,他们虽然选择了看似方向迥异的道路,却开启了殊途同归的人生,成为有良知、有理想、有力量、能践行的文化大师和民族脊梁。本次主题展览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由浙江图书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徐志摩纪念馆共同主办。‍

第一回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故园一江南和北,求学不问西与东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故园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仕宦之家。绍兴,古称会稽,是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浙东名城。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的商贾世家。海宁,地处钱塘江北岸,因“钱江潮涌”闻名于世。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周福清

(1837-1904),字介孚,鲁迅祖父,进士出身,曾在京城任内阁中书之职。1893年,周福清因科场弊案使周家濒于破产。图为周福清与孙氏(左)、蒋氏(右)画像。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徐申如

(1872-1944),清末民初浙江实业家。徐志摩父亲。图为徐申如和徐志摩母亲钱慕英合影。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周凤仪

(1861-1896),字伯宜,鲁迅父亲,秀才,体弱多病,在鲁迅16岁时去世。

鲁瑞

(1858-1943),鲁迅母亲,喜欢阅读旧体小说,对鲁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及传统文化有影响。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徐祖宅“徐慎思堂”。徐志摩4岁起入家中私塾开蒙读书。13岁的徐志摩就因近视带上了眼镜。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在周家为周福清的释放荡尽家产时,鲁迅父亲日益病重,迫使鲁迅在14岁就扛起生活的重担,终日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图为鲁迅常去的“恒济当”当铺和“光裕堂”药店。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徐申如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兴办电灯公司、电话公司。热心公益事业,创办贫民习艺所,集资复建硖石古寺、古桥,为上海南洋公学等机构捐款兴学。并参股沪杭铁路,使铁路改道硖石,为促进海宁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为徐裕丰酱园及人和绸庄广告、硖石电灯公司、硖石捷力电话公司、硖石双山丝厂、沪杭铁路硖石站。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求学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时代的变革,家庭的败落,使鲁迅无法再走“读书应试”的道路。1898年,鲁迅下定决心踏上了异地求学之路。图为鲁迅就读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910年初,徐志摩离开家乡,进入杭州府中学堂(1911年夏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堂,1913年改学堂为学校)求学,1915年夏毕业。图为杭州读书时的徐志摩及杭州府中学堂大门。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天演论》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著作,严复译,鲁迅由此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郁达夫

(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作家、诗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郁达夫与徐志摩为杭州府中同学,是徐志摩和鲁迅共同的朋友之一。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902年1月,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留学日本。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915年秋,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又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读书。1917年因北洋大学法科与北京大学合并重回北大,为北大法学院法律本科生。图为北京大学、沪江大学、沪江大学校徽。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鲁迅是日本弘文学院江南班第一个剪去辫子的学生。图为鲁迅断发像与《自题小像》诗。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徐志摩在担任上海沪江大学校刊《天籁》汉文主笔期间,将本名徐章垿改为“徐志摩”。左上图: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的徐志摩。右上图:徐志摩赴美护照像。左下图: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徐志摩少年时即十分崇拜梁启超,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经妻兄张君劢及家乡长辈、军事学家蒋百里介绍得以拜梁启超为师。
右下图:“沪江大学学生游美记”,报道徐志摩(徐章垿)等前往美国留学。(刊于1918年8月10日《申报》)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有一天,谈到历史上中国人的命太不值钱,尤其是做异族奴隶的时候,我们相对凄然。从此以后,我们就更加接近,见面时每每谈中国民族性的缺点……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我国自戊戌政变,渡海求学者岁积月增。比其反也,与闻国政者有之,置身于事业者有之,投闲置散者有之。其上焉者,非无宏才者,或敝于利。其中焉者,非无绩学也,或绌于用。其下焉者,非鲋涸无援,则枉寻直尺。悲夫!是国之宝也,而颠倒错乱若是。岂无志士?何不急起直追,取法意大利之三杰?而犹徘徊因循,岂待穷途日暮,而后奋博浪之椎,效韩安之狙?须知世杰秀夫,不得回珠崖之飓;哥修士哥,不获徐波兰之祀。所谓爱国青年者何如?尝试论之:夫读书至于感怀国难,决然远迈,方其浮海东也,岂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徐志摩《致南洋中学同学会》‍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左上图:1918年9月,徐志摩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右上图:徐志摩在克拉克大学时期留影。下图:1918年,徐志摩参加欢送留美学生大会。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仙台医专课堂休息时放映的宣传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图中的俄国奸细为中国人。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我最初看到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斯前期的,劳勃脱欧温一派,人道主义,慈善主义,以及乌托邦主义混成一起的。正合我的脾胃。我最容易感情冲动,这题目够我发泄了,我立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

——《南行杂记·劳资问题》‍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左上图:哥伦比亚大学。徐志摩在克拉克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于1919年9月开始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修硕士学位,并选修政治学,开始接触马克思、欧文、罗金斯等人的著作,倾向社会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甚至有留学生叫他“鲍雪微克”(即布尔什维克)。左下图:徐志摩在哥伦比亚大学。右图:1919年徐志摩从美国寄给父母的照片。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央,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鲁迅筹划的杂志《新生》插图《希望》,英国画家华慈作。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伯特兰·罗素

(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0年,徐志摩为追寻罗素放弃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英国,而罗素此时却正在中国访问。徐志摩暂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跟从拉斯基教授学习。1921年春,经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狄更生教授介绍,徐志摩进入国王学院。10月下旬终于见到罗素,此后交往密切,成为亦师亦友的朋友。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河南》月刊1907年12月创刊于日本东京,鲁迅早期的五篇重要论文:《人类发生学》《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均发表在该刊上。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说到我自己的写诗,那是再没有更意外的事了。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在二十四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hamilton,通译汉密尔顿(1757-1804),美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在华盛顿总统任期内先后主持财政和军备工作。)

——《猛虎集》序‍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1922年,徐志摩由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学院给他的评语是:“持智守礼,放眼世界。”进入剑桥,是徐志摩一生当中的一大转折,中国从此少了一个银行家,多了一个诗人。图为剑桥大学时期的徐志摩。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文化偏至论》‍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友人合影。(前排左一为鲁迅)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 | 故园一江南和北 求学不问西与东

左上图:徐志摩在康河上划船。
左下图:徐志摩善交际,爱热闹,到英国不久就和一批留英的中国学者如陈西滢、章士钊、林长民等熟识了。图为徐志摩(前排左二)在英国伦敦与刘半农(中排左一)、蔡元培(中排左二)、章士钊(中排左三)、张奚若(中排左四)、陈西滢(中排左五)、张道藩(前排右一)、傅斯年(前排右二)等合影。
右图:1922年秋,徐志摩乘船回国。1928年,当他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时,写下名作《再别康桥》。2008年7月8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康河岸边立了一块诗碑纪念徐志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