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啦丨CCTV-1今晚十点半档,田野间的中国智慧——林占熺开讲

 阿牛哥8mi3kbb7 2020-05-31

田野间的中国智慧

2020年

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收官之年

回望历史

丰衣足食

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菌草技术发明人

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林占熺

林占熺

坚守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勇士

历经多年不懈研究

发明了用草代替木头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本期节目中

林教授将为大家“种草他的菌草

分享“闽宁模式实践

解读他所理解的中国脱贫密码

为什么发明菌草技术

40年前

椴木养菇技术从日本传到中国

在开辟致富新路径的同时

也让林教授忧心忡忡

食用菌生产若靠大砍树木

势必产生“菌林矛盾”

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

“是不是可以用草代替树木来种植蘑菇呢?”

他讲述了当年这一前无古人的大胆想法

1983年

41岁的林教授白手起家

开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直到实验的第三年

第一朵用芒萁培育的香菇长出来了

这次录制

林教授选择在一个小山丘上开讲

这里是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源

年近80岁的林教授

第一次学着用自拍杆带观众

云逛自己心爱的菌草源

1983年林教授培育的第一株菌草就在这个地方

林教授骄傲地告诉主持人

市面上所有的食药用菌都可以通过菌草栽培

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香菇、平菇、竹荪

到名贵的灵芝

这座小山上应有尽有

主持人惊呼

“您这儿仿佛是火锅店的后厨啊!”

这个被主持人笑称“很霸气”的开讲地点

已有 106 个国家的学员

参加培训

成为菌草走向世界的地方

对林教授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与宁夏结缘,见证“闽宁模式”发展

1996年

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

“我到那里一看,心都凉了”

林教授在演讲中

谈到宁夏闽宁镇最初自然环境之恶劣

至今记忆犹新

种草栽菇

可以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因此

林教授想方设法

帮助农户发展菌草菇产业

为确保所有农户都栽培成功

林教授带着团队和农户一起搭菇棚

从备料到采菇

手把手全程指导

有的队员甚至住在菇棚

2003年

菌草业发展为

闽宁对口扶贫的第一个产业

后来

闽宁镇又有了

种植葡萄、特色旅游等

新型产业

闽宁协作经历了

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的转变

林教授说:“我看到了闽宁镇巨大的变化。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他们的心态更加开放了,也更有自主性。”

闽宁协作从单纯的扶贫解困

发展到

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

创造了

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

也将闽宁镇真正变为了一片“金沙滩”

林教授将菌草技术带到宁夏

见证了闽宁的发展升级

也将“闽宁模式”的经验用于世界减贫

为解决粮食和贫困问题

贡献了中国智慧

“我的梦想

是在黄河流域建立千里生态屏障”

菌草种植

因扶贫而发明

又在扶贫中不断发展

在宁夏扶贫中

林教授发掘出

菌草对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巨大作用

“要不断探索种草的技术,

我就要选最难的地方去种,

所以我要去最艰苦的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去种。”

林教授说起自己的目标

倔强得可爱

他甚至“忽悠”女婿

放弃了高薪工作

跟他去沙漠里种草

在阿拉善90天惊心动魄的种草经历

林教授至今仍心绪难平

林教授认为

扶贫不仅要有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

耄耋之年的他燃起了新的梦想

那就是将荒漠变绿洲

用菌草在黄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态屏障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修复

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林教授依然在世界各地奔波

选育新的草种

Q

青年代表提问

林教授做这一切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林教授笑着说“曾经有很多人劝我,你快80岁了,是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然而,我认为比这更高级的享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享受天伦之乐。”

说了这么多

你被林教授“种草”了吗?

在扶贫路上

林教授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