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理脾胃的养生功法(附语音)

 繁星1 2020-05-31
彭鑫博士讲解:调理脾胃的功法 来自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00:00 14:08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零三。(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接前文)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东西南北都有了,中间是金、木、水、火、土的“土”这一行,对应的是脾胃,精气所输注的部位在脊,脊是什么呢?就是脊柱。脊柱是人体最中间的部位,所以叫做“俞在脊”。脊柱是脾气疏布的部位,《黄帝内经》里所讲的脊,很多时候是指的脊柱,在这个地方其实可以更深的理解一下,叫身体的中脉。(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们讲中医很少会涉及到中脉、左脉、右脉,海底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太阳轮、顶轮等等这七轮就叫“三脉七轮”。三脉七轮的这套学问来源于印度医学,在佛经里边会经常看到。在四部医典里也反复说,人体的很多病都是因为中脉不通,或者左脉不通或者是右脉不通。身体的很多上、中、下三部的疾病可能是身体的七轮不通所带来的疾病,都是三脉七轮的问题。
 
这个地方我个人认为,“脊“指的是身体最中间的那条脉,最中间的部位正好对应东西南北中的中间这个位置。这个地方就是从百会到会阴,百会指的身体头部的顶点,会阴指的是身体躯干部的至阴之处,最下面的点,就是前阴和后阴交汇中间的那个点叫会阴。这两个点接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中脉。这个脉很重要,这个脉一但通了之后,很多疾病就能不治而愈。(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在临床上指导过很多人站桩,通过站桩身体很多病就慢慢恢复起来了。身体弱的人,通过站桩能让身体变强。有各种各样亚健康的人、年老体衰的人,通过站桩能恢复青春,皮肤又好了、头发又长出来了,等等。我曾经以前讲过,有一个患者通过练“走圈”,就是绕着大树炼走圈,结果他这个恶性肿瘤也有了好转,肿瘤细胞也逐渐消失,身体又恢复健康。
 

原理其实很简单,人体的病最重要一点就是不通,有的人说:“彭大夫,你不经常说肾虚、脾虚、肝虚吗?”虚是根本,表现就是不通。就好像大河里的水都没了,水量少了,或者是水没了之后,这些河流就断流了,搁浅了,原因是因为水少了,水就代表气血。如果是气血足了,就像河流的河水又暴涨了,都露出河床了,水深都七八米了,水特别大。原先搁浅的部位,断流的地方又通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对应到人体的经脉也是一个道理,经脉气血充足了之后,原来容易瘀阻的地方一冲就过去了,就通了。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不容易有那种气血不通、瘀阻这种病的原因,因为气血充盛,今天稍微有点不通,睡一觉一放松气血一融合,睡眠的过程当中气血能融合,能自愈。气血一融合就冲过去了,又通过去了,所以年轻人很少得病。尤其是儿童。

 

但是人上了岁数之后,气血少了,睡眠还睡不好,气血不能融合、融通。第二天气血还是瘀阻,日积月累这地方就不通了,所以人体大部分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不通,这是第一层原因。深层次原因就是什么呢?就是虚。老百姓不会站桩和打坐,一般的人是只有一个状态能够让身体的元气恢复,那就是睡眠。睡眠的时候心肾相交,尤其进入深睡眠之后,这种高质的睡眠心肾一相交,气血一融合,第二天就感觉原先不通的地方又通了,原先有病的地方又好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静的过程当中,气血融合了,因为人在睡眠过程中是被动调整身体。

 

我们要知道这原理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主动的去调整呢?主动调整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站桩或者打坐,这两个是比较快的方式。我个人的体验,站桩比打坐还要快,把身体站好了,全身放松,重心放在脚后跟,这么一站大脑放空安静下来,全身的肌肉也放空、放松,不使劲,心里尽量越来越安静,什么都不想。不一会儿,身心状态就能进入一种比较安静的状态,再坚持下去,身体内部的气血就逐渐融通。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