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天元纪大论》讲解4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一、天元纪大论 4

       【原文】
    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戍癸之岁,火运统之。      
    【讲解】    
    本节中所说的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等,统称“天干”。其次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所以天干又称“十干”或“十天干”。运气学说以天干作为符号并把它与五行、五方、年度联系起来,以甲乙代表东方木,以丙丁代表南方火,以戊己代表中央土,以庚辛代表西方金,以壬癸代表北方水,以之作为代号米观察分析总结和具体计算各个年度的气候变化。这就是王冰注中所谓的: “太始天地初分之时,阴阳析位之际,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行定位,布政于四方,五气分流,散支于十干。”天干的五行属行及其具体运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声于五行有其固定的方位,而天干又分别代表五方,因此十天干也有其固定的五行属性,即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其二,由于自然界变化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在五方之中的若干自然现象,又可以根据五行特性再加归类,例如天空中出现青色气体的属于木,出现红色气体的属于火,出现黄色气体的属于土,出现白色气体的属于金,出现黑色气体的属于水。这就是说,五行之中还可以再分五行。其三,由于天干代表着一般的五行属性,同时也代表着特殊五行属性,而天干又可用以代表各个年度作为纪年的符号,因此各个年度的气候变化,自然就可以根据其年干来对各个年度的气候变化进行恻算。其四,各个年度的气候特殊变化,一般说不外偏盛和偏衰或太过与不及两个方面,因此在天干的运用中,又可以根据天干的阴阳,即十天干中的单数为阳干,双数为阴干,以阳干代表太过,阴干代表不及,来表示各个年度气候变化的盛和衰或太过和不及。这就是天干在实际运用方面的一些具体内容。于此可见,这些内容并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定出来的。东南西北中五方就是五方,青红黄白黑五色就是五色。东方属木,作为代表符号的甲乙自然就属干木。青色属木,只要有青色出现,与它有关的天干自然也就属木。“天干配五行”,后者叫作前者运气学说叫作“天干化五运”。不论是“天干配五行”也好,或者是“天干化五运”也好,总之都是根据客观存在的物候现象而非其它。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一节,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个特殊情况。“甲己之岁”,即在年干上逢甲逢己之年。六十年甲子中,年干上逢甲逢己之年共十二年,即:甲子年,甲戌年,甲申年,甲午年,甲辰年,甲寅年,己已年,己卯年,己丑年,己亥年,己酉年,己未年。“土运统之”,即这十二年在五运中属土运主事,在气候变化上,湿的特点比较明显。“乙庚之岁”,即在年干上逢乙逢庚之年,六十年甲子中,年干上逢乙逢庚之年共十二年,即:乙丑年,乙亥年,乙酉年,乙未年,乙巳年,乙卯年,庚午年,庚辰年,庚寅年,庚子年,庚戌年,庚申年。“金运统之”,即这十二年在五运中属金运主事,在气候变化上以燥的特点比较明显。“丙辛之岁”,即在年干上逢丙逢辛之岁。六十年甲子中,年干逢丙逢辛之年共十二年,即:丙寅年,丙予年,丙戌年,丙申年,丙午年,丙辰年,辛未年,辛巳年,辛卯年,辛丑年,辛亥年,辛酉年。“水运统之,即这十二年在五运中属水运主事,在气候变化上,寒的特点比较明显。“丁壬之岁”,即在年干上逢丁逢壬之年。六十年甲子中年干逢丁逢壬之年共十二年,即:丁卯年,丁丑年,丁亥年,丁酉年,丁未年,丁巳年,壬申年,壬午年,壬辰年,千寅年,壬子年,壬戌年。“木运统之”,即这十二年在五运中属木运主事,在气候变化上,风的特点比较明显。“戊癸之岁”,即在年千上逢戊逢癸之岁。六十年甲予中,年干上递戊逢癸之年共十二年,即:戊辰年,戊寅年,戊子年,戊戌年,戊申年,戊午年,癸酉年,癸未年,癸巳年,癸卯年,癸丑年,癸亥年。“火运统之”,即这十二年在五运中属火运主事,在气候变化上,火的特点比较明显。前面已述天干的五行属性为:甲属于木,己属于土,乙属于木,庚属于金,丙属于火,辛属于金,了属于火,壬属于水,戊属于土,癸属于水。
    为什么在这里申己成了土,乙庚成了金,丙辛成了水,丁壬成了水,戊癸成了火呢?  这是因为古代望气家在甲和己的位置上看到了黄色的气体,在乙和庚的位置上看到了白色的气体,在丙和辛的位置上看到了黑色的气体,在丁和壬的位置上看到了青色的气休,在戊和癸的位置上看到了红色的气体,而黄、白、黑、青、红五色又各有它的五行属性: 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青属木,红属火。因此,就成了“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过的“天干化五运”。所谓“化”,也就是各个不同方位之间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变化。王冰注本指出。“黄气横于甲己,白气横于乙庚,黑气横于丙辛,青气横于丁壬,赤气横于戊癸,故甲己应土运,乙庚应金运,丙辛应水运,丁壬应木运,戊癸应火运。大抵圣人望气以书天册,贤者谨奉以纪天元。”这里所说的“黄气横子甲己……”,就是说在各个不同方位之间所见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的气。所说的“圣人望气以书天册”,“天册”就是记录自然气候变化现象的本册,亦即上述这些现象和规定都是古人在“观天”过程中,根据客观现象的实际情况加以记录。所说的“圣者谨奉以纪天元”,即我们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就可以总结出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明确地说明了上述这些规律的提出,完全是来自实际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而来。为了便于使读者容易了解,兹将六十年甲予天干化五运情况示意如图1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15)

    【迷评】
    本节介绍了“天干化五运”的测算方法,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这是古人从实际观察自然变化中所作出来的结论。这种现象据气象工作者谈,可能与地磁活动,磁场变化有关。历史上记载天空的五色变化资料很多,特别是宋代在这方面记录不少,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     

    【原文】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 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 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大阳,已亥之岁,上见及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1)。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大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卿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2)。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3)     
    【讲解】  
    (1)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所谓终也    
    本节主要讲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这里所说的子午、臭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等,统称“地支”。其次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所以又称十二支或十二地支。运气学说以地支作为符号并把它与三阴三阳、年度直接联系起来,以子午代表少阴,以丑未代表太阴,以寅申代表少阳,以卯酉代表阳明,以辰戌代表太阳,以巳亥代表厥阴。这里所说的“上”,就是指当年的司天之气。
    这里所说的“标”,有两个含义: 其一,指标志或符号,即运气学说以三阴三阳为符号来标志地支所属年份气候变化的特点。这也就是前面原文中所说的:“寒署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后面《六微旨大论》中所说的:“气之标也。”其二,指标首,亦即气候变化的起首或开始。这里所说的“终”字,有终末之义,亦即气候变化的末尾。“标”字在这里应作标首解,张介宾注“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一句云,“标,首也,终,尽也。六十年阴阳之序,始于子午,故少阴为标,尽于巳亥,故厥阴为终。”
    (2)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是谓六元 
    此一节文字紧承上节,“上”,此处作“司天”解。“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一语,联系上节三阴三阳所配年支的规律,即凡属年支上逢巳逢亥之年,即属于厥阴风气司天,亦即凡属年支上逢丑亥之年,这一年的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与风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这个测算方法,六十年中各个年份的气候变化特点大致情况是: 逢巳逢亥之年共十年,即:己已、乙亥、辛巳、丁亥、癸已、己亥、乙巳、辛亥、丁巳、癸亥。这一年中气候变化已如上述与风的变化密切相关。逢子逢午之年共十年,即:甲子、庚午、丙子、壬午、戊子、甲午、庚子、丙午、壬子、戊午。这十年中气候变化与热的变化密切相关。逢丑逢未之年共十年,即: 乙丑、辛未、丁丑、癸未、己丑、乙未、辛丑,丁未、癸丑、己未。这十年中气候变化与湿密切相关。逢寅逢申之年共十年,即;丙寅、壬申、戊寅、甲申、庚寅、丙申、壬寅、戊申、甲寅、庚申等十年。这十年中气候变化与火密切相关。逢卯逢酉之年共十年,即:丁卯、癸酉、己卯、乙酉、辛卯、丁酉、癸卯、己西、乙卯、辛酉。这十年中气候变化与操密切相关;逢辰逢戌之年共十年,即: 戊辰、甲戌、庚辰、丙戌、壬辰、戊戊、甲辰、庚戌、丙辰,壬戌。这十年中气候变化与寒密切相关。加以归纳即: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主,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已亥厥阴风木。这也就是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在这种配合中,年支是代表各个年份的符号,三阴三阳是代表气候变化的符号。它们的物质基础是气候木身。因此,原文在介绍了三阴三阳配六气后明确提出:“所谓本也。”本,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现象是在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没有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变化,便没有生命。因此,自然气候也就成为自然界中生命的源泉,因此,六气也叫“六元”。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说的:“所谓本也,是谓六元。”这里所说的“本”,指本质,也可以解释为生命之本。“元”,同源。此处指生命现象的根源0原文明确地指出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自然生命现象中的本源地位。    
    关于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通过本节所述,明确了下面两个问题。其一,六十年一个大周期中,各个年度的气候变化情况是按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的顺序进行,今年是一阴司天,明年一定是二阴司天,后年一定是三阴司天,依次轮转,如环无端。这一也就是本节原文中所说的:“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 卯酉之岁,上见阳明; 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其二,六气之中,风、湿、燥、寒均各居其一,帷火热分为二,少阴少阳均主火热,明确指出了“少阴为标”,即少阴为首,亦即其余的五气均系在少阴主持下进行,这是前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提法在运气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还需要解释一个问题,这就是地支配五行的问题。地支配五行,一般情况是:寅卯属末,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但是,为什么在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中却变成了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已亥厥阴风木,与地支的一般五行属性完全不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有关六气的正对化问题。十二地支,如同十天干一样,古人也把它作为一个符号代表自然界中的方位,即以寅卯代表东方,巳午代表南方,申酉代表西方,亥子代衷北方,辰戌丑未代表中央。以五行归类之,则寅卯属木,已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但是古人认为气候变化的规律,其运行方向总是向它的相对的方向运行。《六元正纪大论》说:“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歧伯曰: 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的运行规律,总是向它的相反方向运行,巡回运转,动而不已。由于如此,所以寅位虽然在东方属木,但是它必然要向西方属金的申位转化,午位虽然在南方属火,但是它必然要向北方属水的子位转化。这种现象后世就叫它“正对化”。张介宾在所著《类经图翼·正化对化图说》中说:“六气分上下左右而行天令,十二支分节令时日而司地化,然以六气而加于十二支则有正化对化之不同,如厥阴之所以司于巳亥者,以厥阴属木,木生于亥,故正化子亥,对化于巳也,少阴所以司于子午者,以少阴为君火,当正南离位,故正化于午,对化于子也,太阴所以司子丑未者,以太阴属土居中,王于西南未宫,故正化于未,对化于丑也,少阳属相火,位卑于君,火生于寅,故正化于寅,对化于申也,阳明所以司于卯酉也,以阳明属金,酉为西方金位,故正化于酉,对化于宛也;太阳所以司于辰戌者,太阳属水,辰戌属上,然水行土中而戌居西北,为水渐王乡,是以洪范五行,以戌属水,故正化于戌,对化于辰也。一日正司化令之实,对司化令之虚,一日正化从本生数,对化从标成数,皆以一言阴阳之衰盛,合于十二辰以为动静消息者也。”张氏介绍的资料,说明了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解释了十二地支在配三阴三阳六气方面,其五行属性不同于一般的理由。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兹将《类经图翼》中所附六气正对化图加字转录示意于下: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15)

    “光乎哉道!明乎哉论!……署日《天元纪》”    
    此几句是总结全文,也是承前节文字而言。全文对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作了详细的阐述之后,提出要求对自然变化规律加以总结,并且要求在总结中作到简单化,条理化,以便掌握和运用。这也就是上节原文中所谓的“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因此,本节及上节也就根据此一要求将测算自然气候变化的方法加以简明化,这就是上两部分所归纳出来的: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戍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上述天干配五运,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两套公式,是运气推算的要诀,也确实作到了简单明了,易用难忘。所以原文赞誉说:“光乎哉道,明乎哉论!”并且要“著之玉版,藏之金僵,署曰《天元纪》”。说明了本篇在运气七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首先学习本篇的意义。      
    【述评】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的具体内容及其标本关系。从具体介绍中可以看出,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如同天干化五运一样,并不是主观规定,仍然是从运动变化的客观现象总结而来。虽然它运用了五行概念来归类自然现象和阐述认识,但它又没有机械地硬套五行,一切仍从客观现象出发,上述内容充分说明此点。这是中医学整体恒动观在观测自然气候变化中的具体运用,应该说是中医学中的精华所在。

    【本篇小结】    
    (1)本篇首先提出了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产生生命现象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惚统坤元。”    
     (2)指出了自然界的各种物化现象,包括人的脏腑结构、生命现象等,都是在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产生的,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      
    (3)指出了物化现象的发生是来源于运动,有了运动才有变化,而运动变化之所以发生,则又由于自然气候有盛有衰,有多有少,盛衰多少之间互相影响和作用,而自然气候之所以有盛有衰,则又由于天体中日月星辰运动的结果。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九星悬朗,七耀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4)指出了白然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这就是原文中所说的“至数之机,迫迩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善言始者,必言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以至数极而道不惑”。但同时又指出,自然规律只能加以顺应和利用,不能违反,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神用无方谓之圣”。如果无视自然规律,任意违反,那就必然带来严重后果,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5)指出自然规律可以用阴阳五行学说加以总结和运用。因此,对于阴阳五行学说必须加以掌握。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同时以阴阳五行为工具提出了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具体推算方法,这就是原文中所提出来的天干化五运,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以及天符,岁会等具体内容。
    下文请看第二篇《五运行大论》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