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 联想的发家史1982年,IBM为了对...

 mentor007 2020-05-31
一 联想的发家史

1982年,IBM为了对抗其他的电脑生产厂商,采用了开放模式,公布了除bios外的所有技术标准和资料。选择了Intel作为CPU供应商(当时只是一个小厂),选择了微软作为软件供应商。从而开启了IBM兼容机时代。个人电脑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随着PC的发展,快速拉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再一次高速发展(江湖乱战,留到以后再讲)

80年代末,个人电脑逐渐进入中国。其中市场上的主流有康柏,AST,长城电脑。

当时的PC系统都是舶来品,系统也都是英文的。这对电脑的使用和推广很不利,所以在当时有一种产品叫汉卡。有了这种设备,电脑可以支持中文的输入与显示,这对中国的电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

倪光南的联想汉卡

这项技术是由倪光南主持研发成功的,1988年获得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正是由于联想的前身(计算所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杀手锏,顺利拿到了AST电脑的中国区总代理的资格。

AST电脑配上倪光南的汉卡,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市场对汉卡的需求巨大,给中国电脑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后来的巨人汉卡,史玉柱登上历史舞台。

1989年11月,计算所公司更名联想,当时联想还是有核心技术。1990年,联想在原始积累完成之后,推出了自己的电脑。一直采取跟随策略。在PC革命时期的爆发式增长,快速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

1993年,Intel推出了Pentium芯片。而AST公司判断错形式,继续大量囤积Intel 486芯片,生产了大量的486电脑,然而Intel的奔腾芯片跟486不是一代产品。

中国第一台基于奔腾CPU的电脑

而此时联想在中国第一个推出基于奔腾CPU的个人电脑。客观说当时联想还是有点技术优先的。靠技术优势,拿下来了AST电脑的合作,靠技术优势,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奔腾电脑

柳传志生于1944年,祖籍江苏镇江。1966年,柳传志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成都国防科工委十所;1968年秋被分到珠海白藤岛劳动。1971年,柳传志被分配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工作。柳传志40岁下海,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柳传志带着10名科研人员,一共11人在租来的中科院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

25岁的柳传志

柳传志后来回忆,创业不到两个月,20万资本被人骗走了14万。另一次300万元钱被深圳的一个进出口公司骗走了让当时的柳传志急得住进了医院。要知道当时他们全年的利润才100多万人民币,要多少人辛苦挣来的。这个钱追回来以后,他夜里依然会被吓醒,住到海军医院三个月才调整回来。

创业伊始,柳传志卖过旱冰鞋、电子表,都赔了钱。1986年,倪光南将联想式汉卡技术带入公司,这也是联想早期的核心产品。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成为联想的第一桶金。

柳传志与倪光南

1994年,联想上市。同时,柳倪之争爆发。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柳倪之争后来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企业“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争斗。

技术极客是很难玩的过做市场的人,柳传志靠卖惨的病床外交获得了联想内部几乎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黯然出局。

贸工技还是技工贸其实都可以,只不过路线不同。贸工技,本意也是先要靠贸易挣钱,然后往上走进入工业制造,最后进入研发,再形成一个正反馈。然而做贸易的人,习惯了赚快钱,再也没有心思花钱做研发,这个实在是太慢太难了(比如最近的房地产困局)

联想非常幸运经历了PC技术革命,互联网革命,无线互联网革命,然而联想非常不幸,什么都没有抓住。在倪光南离开后的联想,在硬件上,往下走一无所成。往上走,软件也毫无建树。研发软件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巨大的风险,哪有代理软件风险小,这种思路在联想和北京三露案中非常典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