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五常政大论》讲解2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34)

 中医语录
       传统的佛教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可以用三个字来归纳它的修行过程,这就是信、愿、行。信是一切的基础,是成就一切功德之母。没有信,什么都谈不上;有了信,相信这个学间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有愿望去把握它。信心坚定了,又加上有这方面的意愿,剩下的就是怎么去达到这个愿望的具体操作与实践,这就是行。三者缺一不可。其实这三个字也适合于世间的一切学问,当然也包括中医。要学好中医,首先还是一个信。没有信,根本不相信它能够治好病,那怎么谈得上有一个学习的愿望呢? 没有愿望,怎么去学中医? 所以还是要先解决一个信的问题。但是,我们凭什么去信呢? 要产生这个信,除了这个理论的圆融自成让我们生信,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它的行,是行让我们生信。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小病,亦能治大病,更能治未病,我们甚至经历了这个过程,这样的“行”很容易让我们生信。学生从何处看到这些行呢?自然是从老师那里,而老师要看到这个行,就得靠自身的实践了。
                       -----名医刘力红
                                      摘自《开启中医之门》一书

五、《五常政大论》讲解 2

    【原文】    
    升明之纪(1),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蟠灼(2),其化蕃茂,其类火(3),其政明耀(4),其候炎署,其令热(5),其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6),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7),其应夏(8),其虫羽,其畜马(9),其色赤(10),其养血(11),其病明痪(12),其味苦(13),其音微(14),其物脉(15),其数七(16)。    
    【讲解】    
    (1)升明之纪    
    “升明之纪”,指火运平气之年。六十年中岁运是火运而又属于平气之年的有戊辰、戊戌、癸巳、癸亥等四年。    
    (2)正阳而抬,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蟠灼    
    这里是讲火运平气之年的气候及物候的一般变化及表现。    
    “正阳而治”:“正”,指正当或正在;“阳”,从南北方向来说属于南方。“治”,指管理或治理。张隐庵注:“火位南方,故正阳而治。”本句意即火运平气之年,阳气明盛。    
    “德施周普”:“德”,指火德,《气交变大论》谓:“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彰显”与“升明”一样,均是指天气光明,阳气充盛之义。“周普”,即普及。张隐庵注:“火主阳气,故德施周普。”意即火运平气之年,阳光普照,天气光明。    
    “五化均衡”,“均衡”,指正常而稳定。.全句意邵火运平气之年,由于气化正常,因此物化也相应正常,农作物生长良好。      
    “其气高”:“气”,指阳气。“其气高”,因阳主升,意即火运之年,阳气充盛。    
    “其性速”:“速”,指快速。“其性速”,指火运之年,农作物.生长很快。      
    “其用燔灼”:“燔灼”,指以火烤物。“其用蟠灼”,意即火运之年,其对生物生长的作用,就象以火加热一样,能使生物快速生长。      
    (3)其化蕃茂,其类火    
    “化”,指化生;“蕃茂”,指十分茂盛,“类”,指类似,“火”,指日常的火。全句意即在火运主岁的年份里,由于气温偏高,所以植物生长很快,十分茂盛,欣欣向荣。这就好象以火加热助长一样。      
    (4)其政明耀         
    “明”,指明亮; “耀”指太阳。“其政明暇”,意即火运之年,红日当空,阳光普照。        (5)其候炎署,其令热      
    “候”,指气候,“令”,指时令,此处指夏季。全句意即火运平气之年,全年气候偏热,夏季里烈日炎炎。      
    (6)其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      
    “其藏心”,“其主舌”,意即火运平气之年,人体脏腑中之心与之相应,表现为心气正常。舌为心之外窍,因此从外观来说舌的活动也表现良好。“其畏寒”一句为附加说明。意即心喜热恶寒,气候严寒可以使心的负担加重发生疾病。用五行概念来说,‘心”属“火”,“寒”属“水”。“心其畏寒”,亦即火不胜水之意。      
     (7)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    
    指火运平气之年,升明之纪中,五谷中的“麦”,五果中的“杏”和果实中有“络,的植物,例如橘树一类生长良好而且其在作用上也偏于燥热与火运相应,小麦、橘络、橘皮之类性质上都比较偏温。      
    (8)其应夏    
    指火运平气之年,其气候及物候变化,主要表现在该年夏季。      
    (9)其虫羽,其畜马      
    “羽”,指羽虫。“其虫羽”,指羽虫的生长胎孕与火运之年有关。“其畜马”,指马的生长良否与火运之年有关。《金匾真言论75以羊为火畜,与此不同。为什么《内经》在火畜之下或列马,或列羊,我们认为可能马肉、羊肉,其性均属偏于温热。      
    (10)其色赤      
    “赤”,即红色。红亮为火的特性。“其色赤”,意即火运主岁之年,不论气候变化上或者物候变化上都具火热之象。气候上红日当头,物候上欣欣向荣,如火如茶。  
    (11)其养血    
    “血”,即血液。“其养血”,意即火运平气之年,心气正常,由于心主血的原因,因此血液对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濡养作用也相应正常。      
     (12)其病膶瘈    
    “膶”指稍功; “瘈”指抽搞。此可能为后文太过不及之年中有关文字错刊于此。      
     (I3)其味苦    
    “苦”,即苦味,苦属于火,“其味苦”,意即火运平气之年,具有苦味的植物生长良好。      (14)其音微    
    “微”,在五音之中属于次高音。千冰注:“和而美。”张介宾注,“其声次清。”意即火运平气之年,虽然阳气旺盛,但并不太盛,就好象五音之中的微音.虽然偏高,但是音和而美,仍然是十分协调一样。      
    (I5)其物脉    
    “物”,指物候,“脉”,指脉络。“其物脉”,王冰注:“中多支脉,火之化也。”张介宾注,“脉之所至,即阳气所及也。”张隐庵注:“脉,物之脉络也。”高士宗注:“凡是火体之物,必有络脉。”意即凡属中有络脉之物,其性偏温与火相类,因而在火运平气之年生长良好。          (16)数七    
    火之生数为二,加五即成七,一七为火之成数。详解见前。      

    【原文】   
    备化之纪(1),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2),其化丰满,其类土(3),其政安静(4),其侯游蒸,其令湿(5),其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6),其谷视,其果枣,其实肉(7),其应长夏(8),其虫保,其畜牛(9),其色黄(10),箕养肉(11),其病否(12),其味甘(13),其音宫(14),其物肤(15),其数五(16)。      
    【讲解】      
    (1)备化之纪    
    “备化之纪”指土运平气之年。六十年中岁运是土运而又属于平气之年的有己丑,己未两年。    
    (2)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    
    以下是谈土运平气之年的气候及物候的一般变化及表现。    
    “气协天休”,“气”,指气候;“协”,指协调;“天”,指自然界,“休”,有美、善之义。“气协天休”,意即自然界气候协调正常。      
    “德流四政”,“德”,指上德。《素问·气交变大论》谓:“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浑蒸。”“褥蒸”,王冰注:“褥湿也,蒸,热也。”这就是说,土之德如以火煎水,以水蒸物一样,万物通过这种蒸化作用才能完全成熟。“四政”,即金木水火之政。“德流四政”,意即土为万物之母,土载四行,土德正常,则其它金木水火四行也才能正常。张介宾注:“土德分助四方,以赞木火金水之政。”亦即此意。 
    “五化齐修”,“五”,指五谷;“化”,指化生,“齐修”,指完备、至善之义。“五化齐修”,意即土运平气之年,由于“德流四政”,所以五谷丰收。      
    “其气平”,“平”,即正常,“其气平”,意即土运平气之年,气候变化正常。      
    “其性顺”,“顺”、“平”,均有正常之义。“共性顺”,指土运平气之年,物化现象也完全正常。
    “其用高下”,“用”,指作用,“高下”,指上下。“其用高下”,张介宾注:“或高或下,皆其用也。”意即土为万物之母,其化生作用,不论地势高低,均赖土的化育。    
    (3)其化丰满    
    “化”,指化生;“丰满”,即多而肥大。“其化丰满”,意即土运平气之年,由于气候正常,农作物充分成熟,谷物生长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粒大肉肥。      
    (4)其政安静    
    “安静”,亦指正常。“其政安静”,意即土运平气之年,雨水调和,不旱不涝,因此谷物生长良好。      
    (5)其候褥蒸,其令湿      
    “候”,指气候; “蒸”,指湿热。“令”,指季节,此处是指长夏,“湿”,指潮湿。全句意即土运平气之年,在长夏湿土主事的季节里,气候炎热而潮湿,雨水较多。      
    (6)其藏肿,脾其畏风,其主口    
    “脾”在五行归类上属于上,“脾开窍于口”,人体口腔与脾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口在五行归类上亦属于土。“其藏脾”,“其主口”,意即土运平气之年,人体脾的作用正常,口的作用也正常。“脾其畏风”一句是对脾与其它器官关系的附加说明。“风”,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木,在五脏归类一上属子肝。木与土的关系是相制关系。“脾其畏风,,意即脾所不胜者为肝,亦即脾的作用正常与否与肝的作用密切相关。    
    (7)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    
    稷,指小米一类谷物。张介宾注:“小米之梗者曰稷,黔谷也。”“枣”,指大枣。“其实肉”,指果实之肉厚者。全句意即土运平气之年,小米,大枣以及其它皮薄肉厚的果实均生长良好。      
    (8)其应长夏    
    “长夏”,指一年中的长夏季节。这个季节在一年巾的具体时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指农历六月,丁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注一氏夏云:“所谓长夏者,六月也。”指土运主时的七十三天而有奇,即芒种后十日至处暑后七日这一段时间为长夏。这两种说法以长夏为六月者居多。不过,我们认为后者比较合理。因为五运主时各占一步。每一步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从木运开始,而火运,而土运,而金运,而水运,以相生之序而运行,至水运而终,而且每一步运都有它各自固定的交司时日,即木运大寒日交运,火运春分后十三日交运,土运芒种后十日交运,金运处暑后一七日交运,水运立冬后四日交运。上述交司时日,年年如此,恒定不变。长夏属土,这是规定。如果长夏只是六月,则其它木、火、金、水四运的时间便不可能仍是七十三天零五刻。五运的交司时日也会全部打乱。所以我们认为,以后者提法为合理。“其应长夏”,意即土运之年,其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一年中的夏至至处暑一段时问之内。土运平气之年,这一段时间中气候良。好。      
    (9)其虫倮,其畜牛      
    “倮”,即五虫中之裸虫。“牛”,即五畜中之牛。全句意即土运平气之年,课虫、牛等动物,胎孕生长均皆良好。      
    (10)其色黄    
    “黄”即黄色,此处指黄色谷物。“其色黄”,意即在土运平气之年中,黄色谷物,例如小米等谷物生长良好。      
    (11)其养肉    
    “养”,指对人体的营养。“其养肉”,意即土运平气之年中,各种相应的谷肉果莱等类食物,例如前述之小米、大枣、牛肉等等,均有良好的补脾以及营养人体肌肉的作用。  
   (12)其病否    
    “否”,音义均同“痞”,指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以后所出现的胀满痞塞现象。此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土运平气之年一般不应有此现象,详见“敷和之纪”一段注释,此不赘述。          (13)其味甘    
    “甘”,指甜味或淡味。“其味甘”之义有二:其一,指土运平气之年,甘味谷物生长良好,其二,指甘味食物或药物与人体的脾胃密切相关。      
    (14)其音宫    
     “宫”,为五音中之最低音,以宫音代表土音,此可认为宫音是其它四音的基础音,这就如同土为万物生长的基础一样。      
     (15)其物肤    
    “肤”,指肌肤。王冰注:“物票备化之气,则多肌肉:”因此,“肤”字,不能作皮肤而应作肌肤或肌肉解。“其物肤”,意即土运平气之年,相应生物,肌肉丰盛,同时亦与人体肌肉营养密切柑关,亦即与前述之“其实肉”,“其养肉”之义相似。      
     (16)其数五    
    “五”,为土之生数,由于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毋,万物必须在土的基础之上成长,因此,其余四行均有生数、成数,而土本身则生成一样,无生数成数之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