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3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48)
                                                          纪录片《黄帝内经》中的歧伯大师

中医语录
    “中医现代化,首先要知道几千年来无数的大医和先哲们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到中医的现代化。对几千年的中医学术成果茫然无知,你搞什么现代化,你根本不懂啊,没资格来讲中医的现代化。可是现在,由于中医现代化的含义错了,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其实是一种假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现代化,是一种赶时髦。他们不相信中医几千年来通过临床在几亿人身上实践的成果,他们只相信小老鼠身上实验的结果。不相信几千年的伟大传统而相信小老鼠,这是对中医根本不了解,是一个错误。在这样一种现代化的指导下,所谓的中医创新是空话,中医学术陷入了错误导向的混乱之中。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返本才能开新。无论是中医现代化还是中医创新,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只有在中医学自身的规矩准绳内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医的创新才能真落到实处,也才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国医大师裘沛然    
                        摘自《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2001年10月的报道   


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 3

    【原文】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1),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2),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黔(3),其政肃,其令徐(4),寒政大举,泽无阳焰(5)。则火发待时(6),少阳中治,时雨乃涯(7),止极雨散,还于太阴(8),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9) ,寒敷于上,雷动子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10),民病寒湿,发肌肉疹,足凄不收,濡泄血溢(11)。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病,温病乃作(12),身热头痛呕吐,肌胰疮疡(13)。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直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14)。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而乃降。民病寒(15),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16),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17),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18),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痰足疹,注下赤台(19)。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20)。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21),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22)。故岁宜苦以操之温之(23),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24),抑其运气,扶其不(25),无使暴过而生其疾(26),食岁谷以全其真(27),避虚邢以安其正(28)。适气同异,多少制之(29),同寒湿者操热化(30),异寒湿者燥湿化(31),奋同者多之,异者少之(32),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33)。有假者反常(34),反是者病,所谓时也。(35)帝曰:善。
      
    【讲解】      
    (1)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太阳司天之政”,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先天”,句中的“先天”二字,在运气学说中一般作“太过”或“早至”解,指气候“先天而至”,即“未至而至”,气候比季节来得早。这也就是《气交变大论》中所谓的:“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全句意即六十年中属于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中都是岁运太过之年,所以原文说:“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2)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    
    这几句是对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自然气候特点的描述。“天气肃”,指自然界一片清肃。“地气静”,指大地上生长现象相对安静而不活跃。“寒临太虚”;指气候寒冷。“阳气不令”,指阳气不足。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偏于寒冷,自然界生物生长现象相对低下而不活跃。        (3)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黔    
    “水”,指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太阳寒水司天,必然是太阴湿土在泉。“土”,指在泉的太阴湿土。“合德”,指在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的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气化和物化现象。“辰星”,即水星。“镇星”,即土星。“上应辰星镇星”,意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这一年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偏湿。这种气候变化被认为与天体上的水星和土星运行密切相关。“玄”,指黑色谷物;“黔”,指黄色谷物。“其谷玄黔”,意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全年气候以寒湿偏胜为特点,因此,玄谷、黔谷在生长上和对良好,因而玄谷、龄谷也就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  “岁谷”。所谓“岁谷”,亦即当年生长较好的谷物。张隐庵注此云:“其谷主玄数者成熟,感司夭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即谓此义。      
    (4)其政肃,其令徐      
    “肃”,即清肃。“徐”,即缓慢。“其政肃,其令徐”,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下半年气候偏湿,自然界一片清肃,植物生长相对缓慢。      
    (5)寒政大举,泽无阳焰      
    “寒政大举妙,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相对寒冷。“泽”,指水。“阳焰”,即火馅。“泽无阳焰”,形容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寒冷,好象有水无火一样,      
    (6)则火发待时    
     此承上句而言。“发”,指发作,与“郁”相对应。“火发待时”,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均为寒气所郁,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因而“寒政大举,泽无阳焰”。但是,运气学说认为,有“郁”就有“发”,郁极乃发。这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被郁的火就要发作出来,所以说“火发待时”。草于什么时候才发,张介宾谓:“寒盛则火郁,郁极必发,待王时而至也。”什么时候是“王时”?张隐庵认为是五之气,因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三之气是太阳寒水,四之气是厥阴风木,五之气才是少阴君火。他说:“待时者,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这就是说,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但到了五之气、亦即到了秋分以后至小雪,也就是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一段时间中,又可以出现较热的气候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这也就是下文所说的:“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7)少阳中治,时雨乃涯      
    “少阳”,指六气巾的少阳相火。六气六步主时中,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因此,这里所说的“少阳”,亦即主气中的三之气。“中治”,指客气中的司天之气。因为客主加临时,司天之气总是加在主气的三之气上,亦即少阳相火的位置上。三之气在六步中居第三步,位于六步之中,所以叫作“中治”。“时雨”,指正常的降雨,此处是指雨季,也就是指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所属的节气。“涯”,指边际或尽头处。“少阳中治,时雨乃”是紧承上句而言,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天气偏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为司天之气所郁:应温不溢,应热不热。三之气少阳相火,正好是司天之气的位置,所以也仍然偏冷,应热不热。由于司天之气主要管土半年,因此太阳寒水之气要到三之气以后才终止,到了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时的时候,寒水之气的作用才结束。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时雨乃涯”。张隐庵注此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之客气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二气上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止,而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即属此义。      
    (8)止极雨散,还于太阴      
    “止”,指作用终止。“极”,指终极,此处指三之气终结时。“雨散”,不好理解,注家多不解释。我们疑为“寒”字之误。“太阴”,指主气的四之气太阴湿土。“止极雨(寒)散,还于太阴”,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寒水之气至主气的三之气为止。至四之气以后,一下半年则由在泉之气主事。所以张介宾注云:“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自三气止极,雨散之后,交于四气,则在泉用事,而太阴居之。”      
    (9)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      
    “云朝北极yr,指雨水很多。“湿化乃布”,指气候潮湿。“泽流万物”。指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受湿的作用和影响。这是对太阴湿土在泉时自然界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点的概括。          (10)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      
    “寒敷于上”,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寒气偏胜。“雷动于下”,张介宾注:“雷动于下,火郁发也。”张隐庵注:“雷功于下者,少阴之火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这扰是说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虽然偏于寒冷,但到了下半年五之气时,由于此时客气的间气是少阴君火,所以此时可以出现偏热的气候变化。“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由于太阴湿土在泉,所以从总的来说气候特点仍以寒湿为主。这也就是王冰所注的:“岁气之大体也。”      
    (11)民病寒湿,发肌肉蜜,足疾不收,濡泻血溢      
    “民病寒湿”,指太阳寒水司夭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因而人体疾病在性质上也以寒湿为主。“发肌肉赓”,指肌肉萎弱无力。“足疹不收”,指肢体瘫痪不用。“濡泻”,指大便澹泻。“血溢”,指出血。这些症状,从病位上来看多与脾肾有关,从病的性质来看多与寒湿有关。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上在泉,因此在疾病定位上要首先考虑脾肾.在疾病定性上要首先考虑寒湿。      
    (12)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病,温病乃作    
     以上所述的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上的大体情况。以下所述的则是太旧寒水之年六步主时中每一步的具体气候及物候变化情况。为了便于讲解,兹将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司天在泉四间气图示如下: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48)
图9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客气六步主时图
   
     “初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的初气为少阳相火。“地气迁”,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少阳相火是由上一年在泉之气迁转而来。太阳寒水天之年的上一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一年在泉之气的少阴君火迁于本年的五之气上,所以少阳相火才能由上一年的二之气上迁转到本年的初之气上。“气乃大温”,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少阳,少阳主火,所以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本年大寒以后至惊蛰节以前,大约在农历十二月下旬至二月巨旬这一段时间内,气候很。“草乃早荣”,指植物萌芽生长较平常提早。“民乃病,温病乃作”,指由于气候反常,疫病流行,容易发生温病。    
     (13)身热失痛呕吐,肌膜疮疡    
    这是指温病的临床症状。“身热头痛呕吐,肌麟疮疡”,意即在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中。从全年来说,虽然疾病以寒湿类疾病为主,但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初之气是少阳,所以也可以出现身热、头痛、呕吐、疮疡等热病症状。    
     (14)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二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二之气为阳明燥金。“大凉反至”,指由于阳明主凉,主燥,所以在二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内.亦即在该年春分以后至小满以前,大约在农历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凉。“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指这一段时间正值春夏之交,应温不温,应热不热,草木生长缓慢。“民病气郁中满”,指人体因气候影响,盯气疏泄不及而发生气郁中满症状。“寒乃始”,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凉。但由于初之气为少阳相火,所以实际上并不太冷,因此真正的偏寒现象还是从二之气才开始。      
    (15)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    
     “三之气”,指太用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三之气为太阳寒水。“天政布”,a天政”指司天之气,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六步的三之气,正是司天之气的本位所在。“寒气行”,指由子太阳主寒,加上这一步是司天之气所主,所以在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满以后至大暑以前,大约在农历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特别寒冷。“雨乃降”,指天比较冷,雨水也比较多。“民病寒”,指疾病的性质以寒病为主。      
    (16)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    
    这是承上句“民病寒”而言。“热中”,指里热症。“痈疽”,指皮肤生疮。“注下”,指腹泄、下痢。“心热瞀闷”,指头目不清,心中闷满。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人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寒,尤其是二之气这一段时间特别寒冷,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人们容易感寒.但是由于这一段时间中正是春夏季节,气候应温应热,人体阳气也相应偏盛,因此在感寒之后,就容易出现寒郁于表,热结于里的表寒里热症。因而在临未上出现上述热中、痈疽、注下、瞀闷等里热症状。      
    (17)四之气,凤湿交争      
    “四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四之气为厥阴风木。“风湿交争”,指由于厥阴主风、主温,所以在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大暑以后至秋分以前,大约在农厉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四之气从主气来说,又属太阴湿土,雨水较多,加上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中,风气与湿气均可偏胜或互有胜复,因此原文谓“风湿交争”。      
    (18)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    
    这是承上句“风湿交争”而言。“风化为雨”,意即“涅”在“风”的作用下,由干风可以胜湿,所以湿就不致偏胜而成为正常的降雨现象。“乃长乃化乃成”指在正常的降雨情况下,自然界的植物就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成熟。之所以能够“风化为雨神.这是因为风可以胜湿的原因。《六微旨大论》巾指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正是这一理论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     
    (19)民病大热,少气,肌肉曦,足瘦,注下赤白    
    这仍是承上句“风湿交争”而言。“民病大热”。指在这种气代变化中人体容易发生热病;“少气”,指气短。“肌肉裹”。指肌肉萎弱。“足痪妙,指下肢瘫痪,运动障碍。“注下赤自”,指赤白痢疾。全句意即在四之气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客气为风,为温:主气为湿,为热,因此容易出现湿热交争的现象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少气、肌肉姜、足赓、赤白痢疾等湿热内蕴的症状。其中肌痪、足疹,注下赤自,总的来说,均属湿病。可以见于寒湿情况下,如前述之“民病寒湿,发肌肉疹,足瘦不收,濡泻血溢”,也可以见于湿热情况下,如木节所述,因此在临床上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区别。不能执一而从。      
    (20)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五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五之气为少阴君火。“阳复化”,指因少阴主君火,主热,所以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秋分以后至小雪以前。大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热。“草乃长乃化乃成”,指植物成长又趋于活跃。“民乃舒”,指入体内郁积的阳气由于气候转热得到发泄而不致佛郁在里。囚而感到舒畅。这也就如张隐庵所注:“火郁发之,故民乃舒。”      
    (21)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    
    “终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终之气为太阴湿土。“地气正”,指这也正是在泉之气的位置所在。“湿令行”,指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的下半年湿气偏胜。尤其是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雪以后至大寒以前,大约在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湿气尤其偏胜。
    (22)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凑,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阴凝太虚”,指天空阴云密布,“埃昏郊野”,指郊野雾雨迷濛。“民乃惨凄”,指在阴晦绵雨之中,人们的凄凉感觉。这是对前句“终之气,地气正,观令行”时自然景象的具体描述。“寒风以至”,指寒冷的北风吹来。终之气正在严冬季节,从主气来说,终之气也是太阳寒水主时。严冬之时,寒风以至,是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以上儿句加以串解,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下半年偏湿。在冬令这一段时问中,除了偏湿以外,同时也很冷。“反者孕乃死”。一句,历代注家多数把这一句和“寒风以至”一句联系起来注解。张介宾认为“反”是指风胜湿,并且把“孕”字直接理解为人的胎孕。他说:“以湿令而寒风至,风能胜湿,故日反。反者,孕乃死。所以然者,人为保虫,从土化也。风木非时相加,故土化者,当不育也。”张隐庵认识与张介宾大致相同。他说:“土主化育倮虫,而人为保虫之长,如寒风以至,是土为风木所胜,故主胎孕不成。此谓非时之邪而胜主时之气。”高士宗的看法与二张不同。他认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若无寒湿之化,而有火热之气,这就叫“反”,反则胎孕不育不成。他说:“太阳寒水,主终之气,故民乃凄渗,而寒风以至,此加临之气,合在泉之气;主时之气,合司天之气,无有偏胜,民当无病,若无寒湿之化,而有火热之气,反则胎孕不育不成,故孕乃死。”我们基本同意高士宗的看法。我们认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在气候上以寒湿为特点。凡是能适应这种气候待点的生物,如农作物的玄谷、粼谷等,就能生长能孕能育。反之,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的生物就不能孕不能育不能生长或生长孕育不好,即使孕了也要死亡。这就是原文“反者孕乃死”的涵义。张介宾、张隐庵所作注解,把“寒风以至”,当风胜湿来理解,并且认为这就是“反”,是“孕乃死”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内经》亢害承制的理论不符,与前述之“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的精神相反,因此不能同意。      
     (23)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    
    以下是谈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一般治疗原则。“岁”,这里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宜”,指药物及食物之所宜。“苦”,即苦寒药物。“燥”,指燥湿药物。“温”,指温热药物。“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意即凡属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样的年份在气候上上半年偏寒偏凉,下半年偏湿偏热,因此人体疾病在性质上亦以偏寒偏凉、偏湿偏热为特点。其偏于寒凉者,治疗选药上宜用温热药。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  “温可散寒”。其偏于湿者,则又需区别寒湿和湿热而选药不同。偏于寒湿者,治疗选药上则宜用温热燥湿药,偏于湿热者,治疗选药上则宜用苦寒清热燥湿药。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温中燥湿”和“苦寒化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这句原文提的是“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因此后世注家多从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湿为主,治疗选药以苦为主,并以苦为火之味,可以温中散寒燥湿来注解。例如张介宾注:“寒水司天,湿土在泉,湿宜燥之,寒宜温之,昧必苦者,苦从火化,治寒以热也。”张隐庵注“苦乃火味,火能温寒,苦能胜湿,凡此太阳司天之岁,乃寒湿主气,故宜燥之以胜湿,温之以胜寒。”高士宗注:“故辰戌之岁,宜食火味之苦以燥之而治其湿,宜食火味之苦以温之而治其寒。”我们不能同意把苦味药物作温热药来解释。因为苦味药一般多属于寒凉药物。“苦可燥湿”,是指湿热内蕴、跟由热生者而言,并不是说苦味药物可以治疗一切湿症,寒湿为病也用苦味药来治疗。因为临床经验证明,寒湿之病在治疗上应以温热燥涎药物为主。原文“岁宜苦以燥之温之”一句,疑有错简。      
    (24)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      
    “郁气”,指致郁之气,亦即偏胜之气。“必折其郁气”,意即气有余而比现确胜时,常使其所胜之气被郁于里。例如寒气偏胜时,火气被郁子里。火气偏胜时,清亡被郁于里‘清气偏胜时,风气被郁于里。风气偏胜时,湿气被郁于里。湿气偏胜时,焦气被郁干里等等。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首先处理这种偏胜之气。只有在这种偏胜之气窄到纠正以后,其所胜之气才不致于被郁于里而恢复正常活动。张介宾注此云:“折其有气,泻有余也。……如上文寒水司天则火气郁,湿土在泉则水气郁,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张隐庵注此云;“折其郁气者,折其致郁之气也,如太徵之岁,太阳司天,则火运受郁矣,太羽之岁,太阴在泉,则水运受郁矣。故当燥之以折太阴之迁气,温之以折太阳之寒邪。六气同义。”均属此义。“化源”,即生化之源。“先资鼻化源”·,历代注家解释不一。王冰注:“化源,谓九月迎而取之,以补心火。”这就是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三月,气候寒冷。寒气太盛就可以使心火被郁于里。因此在冬令未到之前就先补益心火,使心火不致为寒邪所束。《新校正》虽就王冰注而加以角释,但含义却与王注相反。《新校正》说:“详水将胜也,先于九月迎取其化源,先泻肾之源也。盖以水王十月,故先于九月迎而取之、泻水以补火也。”这就是说,王冰认为  “先资其化源”,这里是指补心火,《新校正》则解释为“泻肾水”。南辕北辙。张介宾注:“化源者,化生之源,如木年火失其养则当资木,金失其养则当资土,皆自其母气资养之,则被制者可以无伤,亦化源之谓。”又注:“资其化源,补不足也。”高士宗注:“郁者复之基,若欲折之,当先资其化源,如欲折其火,先资其术,欲折其水,先资其金,以为生化之源。”这就是说要折什么,就要先补什么。以上诸注,我们认为王冰原注及张介宾注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说,岁气偏胜时,一方面固然要“折其郁气”,但另方面也要支持被郁之气。例如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气偏胜,火气被郁。因此在对人体疾病治疗时一方面要折寒邪,另一方面要补心火。在补心火时,或者直接补火,或者间接补其所生。这都叫“先资其化源”。以后,《难经》和《金匮》中所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治则,我们认为基本上就是从此演化而来。至于高士宗注欲折什么,先补什么,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治疗方法,也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没有什么意义。    
    (25)抑其运气,扶其不胜    
    “抑”,指抑制。“其”,此处指太阳司天之年。“运”,指岁运。“气”,指岁气。“扶其不胜”,即扶持其不胜之气。全句意即太阳司天之年,从岁运来说,太阳司天的十年都是岁运太过之年。从岁气来说,太阳司天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胜。太羽湿」:在泉,湿气偏胜。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上,就要“折其运气,扶其不胜”。从岁运来说,例如太角之年,岁木太过,其不胜为上,因此在治疗上要疏肝健脾。从岁气来兑,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胜,寒可以胜热。因此在治疗上要散寒、温中。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湿可以胜寒,因此在治疗上要燥湿清里。这些都叫作“抑其运气,扶其不胜”。张介宾注云:“运言五运,气言六气,如太角岁脾不胜,太征岁肺不胜,太宫岁肾不牲,太商岁肝不胜,太羽岁心不胜,此五运也。六气者,如上文十年,寒水司天则心火不胜,太阴在泉则肾水不胜,诸太过者抑之.不胜者扶之,”其义同此。  
    (26)无使暴过而生其疾      
    此句是总结前句“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而言。意即前述治疗原则的提出,均是为了和调全身,使无偏胜。“过”,即突然偏胜失调之意。      
    (27)食岁谷以全其真      
    “岁谷”,即与当年气候特点相适应,生长较好,质量较佳的谷物。这里是指玄谷和彭谷。“真”,即正气,也就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代偿防御能力。“食岁谷以全其真”,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人们在养生方而应该多食玄谷、粼谷类谷物,因为这类谷物在太阳司天之年中,质量较好,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利。      
    (28)避虚邪以安其正      
    “虚邪”,即“虚风”,《灵枢·九宫八风篇》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子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什么叫实风?什么叫虚风? 张介宾云:“气洛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生长,养万物。冲者,对冲也。后者,言其来之远,远则气盛也。如太乙居子,风从南方来,火反胜也。太乙居卯,风从西方来,金胜木也。太乙居午,风从北方来,水胜火也。太乙居酉,风从东方来,木反胜也,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日虚风。”这就是说正常的风,例如春天吹东风,夏天吹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等,就是实风。不正常的风,春天吹西风,夏天吹北风,秋天吹尔风,冬天吹南风,或风从相反的方面来,如面对南方吹北风,面对北方吹南风,面对东方吹西风,面对西方吹东风,这就是所谓从“冲后”而来的风:就是虚风。  “避虚邪以安其正”,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但亦应根据爷个季节中的一些反常变化,注意起居调摄,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29)适气同异,多少制之      
     “适”,张隐庵注:“适,酌所宜也。”有酌量之义。“气”,指岁气,亦即司天之气。“同异”,指岁运与岁气之间在气候推算中是相jn}还是不同。“多少”,指同异的多少。“制”,指治疗上的原则或规定。全句意即太阴司天的十年中,除了要根据岁气方面的特点来采取治疗措施以外,还要注意岁气与岁运之间的关系。太阳司天之年,从岁气来说,气议特点以寒湿为主,人体疾病也以寒湿为主。但是,这十年中在岁运上,有的与岁气相同,有的又与岁气不同。在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如太宫之年,即甲辰、甲戊年,属于土运太过,撅气偏胜;太羽之年,即丙辰、丙戌年,属于水运太过,寒气偏胜。其与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寒湿主岁结合起来分析,岁运与岁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有的则不同。如太角之年,即壬辰、壬戌年,太微之年,即戊辰、戊戌年,太商之年,即庚辰、庚戊年,其中太角之年,属于木运太过,风气偏胜,太征之年,由于火运太过,热气偏胜,太商之年,属于金运太过,凉气偏胜。其与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士在泉,主岁之气为寒湿来说,岁运与岁气在性质上不尽相同或相反。因此在治疗上,,要区分同异,或同异程度多少,探取不同治疗措施。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适气同异,多少沙之。”  
     (30)同寒湿者燥热化    
     此承上句言,意即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相同,气候特点都是以寒湿为主的,例如太宫、太商、太羽等六年,在治疗上用药则应以温热燥湿为主,以热胜寒,以燥胜湿。      
     (31)异寒湿者,燥湿化    
    此句也是承上句而言。意即在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不同,不是属于寒湿而是属于湿热的例如太角、太征等四年,则要区别情况分别处理。在治疗上用药则应以清热燥湿为主,以寒胜热,以燥胜湿。      
     (32)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      
    “多少”,是指用温热燥湿药物的多少。意即岁运与岁气完全相同的,温热燥湿药就用得多;不相同的,由于岁气寒湿的原因,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寒湿的问题,但由于不同,所以温热燥湿药物就用得较少。      
     (33)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用寒远寒”,前一个“寒”字作寒凉药物解,后一个寒字作寒凉季节或寒症解。“远”,指疏远,亦作回避解。意即在寒凉季节中或疾病是属于虚寒者,在治疗用药上要禁用或慎用寒凉药物。以下“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解释一样。质言之,即寒症不能用寒凉药,热症不能用温热药。“食宜”,指饮食之所宜。“食宜同法”,意即上述治疗原则,不但用药如此,在饮食上也是如此。质言之,即寒症不能食用具有寒凉作用的食物或冷食,热症不能食用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或热食。      
    (34)有假者反常   
     “假”字,在此处应有两种解释:一指假借,亦即借用;一指假象,亦即不真。“有假者反常”一句是承上句而言。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撮,用热远热”,是指常,此句则是指变,从“假借”之义而言,这里是说在确具适应证的情况下,治疗用药也并不一定受季节气候的约束,即任何季节中都可以假借寒凉药物来治疗热证,假惜温热药物来治疗寒症。如王冰注:“时谓春夏秋冬及间气所在,同则远之。即虽其时,若六气临御,假寒热温凉以除疾病者,则勿远之,如太阳司天,寒为病者,假热以疗,则热用不远夏,余气同例,故曰有假反常也”。从假象之义而言,这里是说,寒热温凉可以出现假象,或者是气候不与季节相应,因此在治疗用药上也不要受季节或表面现象的约束,而要根据症候的本质来作针对性的处理。本篇后文云:“帝曰:瑕者何如? 歧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张介宾注云:州兴者反常,谓气有假借而反乎常也,如夏当热而反寒,冬当寒而反热,春秋亦然,反者病,以其违于时也。”张隐庵注云。“假者反之,通治四时不正之气也。”高士宗注云:“其有假者,似寒而实热,似热而实寒,似凉而实温,似温而实凉也。如是则反于常理,又当从其反以怡之。”以上所述虽然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但实质上仍是治热以寒,治寒以热,并无区别。只不过强调了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拘泥于季节气候及表面现象一个方面而已。    
    (35)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这是承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而言。“反”,指违反,“是”,指上述治疗原则。“时”,指时令季节。“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意即前述治疗原则,是不能随意违反的,因为疾病性质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所以上述治疗原则仍应遵守,不能因变废常。

     【原文】    
     阳明之政(1)奈何? 歧伯曰:卯酉之纪也(2)。    
     阳明  少角  少阴(3)清热胜复同(4),同正商(5)。丁卯岁会  丁酉(6)其运风清热(7)。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明(8)。    
     【讲解】    
     (1)阳明之政    
     “阳明之政”,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      
     (2)卯酉之纪也    
    此承上句,意即凡是年支上逢卯、逢酉的年份,都是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甲子一周六十年中,年支上逢卯逢酉属于阳明燥金司天之年者计有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已酉、乙卵、乙酉、辛卯、辛酉等十年。      
    (3)阳明,少角、少阴    
    “阳明”,指阳明燥金司天。“少角”,指木运不及之年。“少阴分,指少阴君火在泉。全句意即后文所指之丁卯:丁酉两年是木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之气是少阴君火。        (4)清热胜复同      
    “清”,指清凉之气,此处是指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热”,火热之气。“胜”,指偏胜。“复”,指恢复或报复。全句意即木运不及之年,春天里应温不温,气候偏凉,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到了夏天气候又偏于炎热。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阳明燥金司天之年,乘克更甚。由于胜复的原因,火又克金。王冰注:“清胜少角,热复清气,故日清热胜复同也。,张隐庵注:“丁主少角,即木运不及,故金之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火来复之。故为清热胜复同者,谓清热之气与风气同其运也。”均属此义。      
    (5)同正商    
    “正商妙,即金运平气之年。“同正商”,意即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如果再遇上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则克上加克,这一年的春天就会象金运平气之年的秋天一样,应温不温,应长不长,自然界一片清肃,严重反常。这与《五常政大论》中所述的“委和之纪……上商与正商同”完全一样。王冰在此所注的“上见阳明,则与平金岁化同,丁卯、丁酉岁,上见阳明”,即是指此而言。      
    (6)丁卯岁会,丁酉    
    “岁会”,即岁会之年;凡是岁运与年支的固有五行属性相同的年份,就属于岁会之年。丁卯年的年干是丁,丁壬化木,属于木运。其年支是卯,寅卯属木。岁运与年支五行属性相同,所以丁卯年属于岁会之年,故日“丁卯岁会”。丁酉和丁卯,从司天之气来说,卯酉阳明燥金司夭,完全一样,但酉在五行属性上则属于金,与丁卯年不同,非岁会之年,所以丁酉分列在丁卯之后。        (7)其运风清热    
     “风”,指风气。风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木。“清”,指凉气。清在五行归类上属于金。“热”,指火气。热在五行归类上属于火。“其运风清热”,意即木运不及之年,春天里应温不温,气候偏凉,好象秋天一样。到了夏夭由于自然调节的原因,反而要比一般偏热。王冰注:“不及之运,常兼胜复之气言之,风运气也,清胜气也,热复气也。”这就是说“风清热”三字,就是指运气,胜气.复气而言。      
    (8)少角初正  太微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此表说明丁卯、丁酉年的客运初运是少角,二运是太微,三运是少宫,四运是太商,终运是少羽,主运如常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