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消癥方药130次复诊,治愈胰腺癌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5-31
补肾消癥方药130次复诊,治愈胰腺癌

李某,男,45岁。

初诊:2011年11月21日。

主诉:上腹部疼痛,纳呆已半年之久。

现病史:2011年6月份,以上腹部疼痛,纳呆,两胁胀,身困乏力,住第一附属医院,行剖腹探查,证实为“胰头癌”。

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由于粘连无法手术,且胆汁排泄不畅,置T形引流管,并进行化疗。

辨证论治:现仍有腹胀,纳差,乏力,两肩背沉困,动作出虚汗,说话感到气短。大便稀糊状,1日2-3次,呈灰白色,小便黄。引流物,每天600毫升左右。

舌象:舌体胖,有瘀斑。

脉象:脉弦细数。

证属:肝郁脾虚,瘀痰结聚。

治则:理气健脾,软坚散结。

方药:

(1) 柴胡10克   白术10克   白芍15克

      云 苓15克  郁金15克   瓦楞子30克

      山豆根10克  索罗子15克 蜂 房10克

   全蝎10克    生甘草3克  毛丁草60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

(2)紫黄丸:每次服20丸,1日3次。开水送下。


复诊(11月30):症状有所减轻。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三诊(12月21日):仍有两肩沉困,口干。乏力,出虚汗多。大便不成形。

舌象:舌质绛,舌苔花剥

脉象:脉沉细。

证属;中气虚弱,胃阴不足。

方药:上方加黄芪60克,玉竹30克。

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2年1月10日):被邀,去患者单位会诊据说,服上药,诸证减轻。但仍有口干,少气,乏力。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人参10克。

煎服法;同前。

五诊(9月6日):服上方百余剂,紫黄丸一直服,腹痛、口干,两肩沉困等症状已消除。唯动作出虚汗,有时腹胀。

舌象:舌苔白。

脉象:脉弦细。

方药:上方加麻黄根12克。

煎服法:同前。

六诊(9月15日):药后汗出已少。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七诊(9月29日):停药1周,两胁不舒服,少腹结滞。

古象:舌有瘀斑,舌苔白。

脉象;脉弦细。

方药:上方加川楝子15克。

煎服法:同前。

八诊(10月11日):药后,上述症状消失,但有时头晕,耳鸣,目涩。舌脉同上。

证属:肝阴不足,虚阳上浮。

方药:初诊时方,加川楝子15克,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菊花30克。

煎服法:同前。

九至十三诊(10月20日-12月6日):相继来诊5次。连服汤剂30剂,症状缓解。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十四诊(12月15日):纳差,腹胀,少气,乏力,仍有耳鸣,出虚汗,近1周,大便稀,1日3次。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

脉象:脉沉涩。

证属:脾胃虚弱。

方药:

黄 芪60克  白术 12 克  云 苓15克

白芍15克   郁金15克   柴 胡10克

瓦楞子30克   蜈蚣2条   山豆根10克

毛大丁60克  红参10克

煎服法:同前。

十五诊(12月20日):药后,精神较好。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野菊花30克

煎服法:同前。

十六诊(12月25日):纳差脘痞,身困倦怠。大便仍稀,1日3次。舌脉同上。方药:上方,加薏苡仁30克。

煎服法:同前。

十七至十八诊(2013年1月5日-10日):服上药后,大便已正常。仍有出虚汗,肌肉酸困。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麻黄根15克。

煎服法:同前。

十九至二十六诊

(2013年1月19日-3月12日):

服上方后,精神好转。胆汁引流不畅。现在大便白色,小便黄。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去红参,加茵陈60克,金钱草30克。

煎服法:同前。

二十七诊(3月16日):服汤剂48剂。近日,夜间低热,体温37.3℃左右,身困乏力,纳差,有时盗汗。

舌象:舌质红。

脉象:脉弦细而数。

证属:湿郁化热。

方药:上方加大青叶30克,败酱草30克。

煎服法:同前。

二十八至三十诊(4月4日-5月16日):来诊4次,低热消除,饮食增加。仅引流时伤口处疼痛。舌脉同上。

方药:初诊时方,加元胡15克、重楼10克、板蓝根3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五诊(5月23日):近来睡眠差,腰痛,出虚汗,身困,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夜交藤3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六诊(6月4日):前证好转。近来恶心,大便稀糊状。

舌象:舌质绛。

脉象:脉细缓。

方药:上方中毛大丁量加至10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七诊(6月13日):近日,饮食减退,乏力。大便稀,1日2-3次。

舌象:舌苔白。

脉象:脉细缓。

化验:大便有粘液十十,脓球少许。

方药:上方加焦山楂30克,石榴皮30克,诃子肉15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八至四十诊(6月20日-7月8日):来诊3次,服汤剂18剂后,症状好转。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四十一诊(7月12日):恶心,呃逆,两胁不舒,腹胀。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

脉象:脉弦细。

方药:初诊时方,加半夏15克、桑椹30克、人参10克。

煎服法:同前。

四十二诊(7月23日):引流管处疼痛,有时恶心。

方药:上方加三七6克。

煎服法:同前。

四十三至五十二诊(9月5日-10月31日):来诊10次。服药后,诸证好转。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五十三诊(11月5日):耳鸣,腰酸,下肢酸困。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石决明30克,杜仲20克。

煎服法:同前。

五十四至七十七诊(11月26日-2014年6月19日):来诊24次,仍有耳鸣,腰痛。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补骨脂30克、生地30克。

煎服法:同前。

七十八诊(10月24日):上药,服140余剂,症状减轻,精神恢复。患者6月中旬,去北复查,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术后,恢复较好。11月返回。现腰疼,耳鸣,小便频数,伤口处隐作痛。大便初干,后稀。

舌象:舌质绛,舌苔白。

脉象;脉虚细。

证属;脾肾亏虚。

治则:补益脾肾。

方药:

补骨脂30克  生 地30克  枸 杞30克

白术20克  茯 苓 15克  白芍15克

柴胡10克  瓦楞子30克  蜂房10克

全 蝎10克  山豆根10克  毛大丁60克

生甘草3克

煎服法:同前。

七十九诊(11月5日):乏力,身困。舌脉同上。

方药:原方继续服。

八十至八十七诊(11月17日-15年2月15日):来诊8次。近来纳差。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山楂30克,太子参30克。

煎服法:同前。

八十八诊(3月6日):伤口处作痛,睡眠差,时有腹胀。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加三七6克、没药10克、枳壳10克。

煎服法:同前。

八十九至一百零四诊(4月1日至10月30日):来诊15次。服上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继续服。

一百零五诊(11月6日):近日,又有低热,左腹部有时痛。大便正常。

舌象;舌苔白。

脉象:脉弦细。

方药:上方加野菊花30克、大青叶 30克。

煎服法:同前。

一百零六诊(11月13日):热退。身困,纳差。舌脉同上。

方药:上方去大青叶,加紫苏10克。

煎服法:同前。

一百零七至一百三十诊(2016年1月6日-12月29日):治疗历时1年。舌脉同上。

方药:

白 术20克 黄 芪60克 补骨脂30克

郁 金15克  清半夏15克  佛手15克

瓦楞子30克 薏苡仁30克 白芍15克

蜂房10克 全 蝎10克丹参 30克

毛大丁60克

煎服法:同前。

患者连续来诊23次,共服紫黄丸300多瓶,多次复查,未见复发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