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句成文朋友圈(三)

 益知益行 2020-05-31

202035日到531

01、学丰田,推精益

作为咨询商品的管理理论,背后总是需要一个研究院,不断地致力于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验证。只有”精益管理”不用,只要丰田不倒闭,创新与实践成果源源不断,要担心的是学不过来。

一个制造企业的PQCDMS的水平就是内功。无论用什么功法练出来的深厚内功,都可以将各种外功招数运用自如。

且不说丰田佐吉的学历是小学,大野耐一的学历是职高。只看时代,视野,知识量的差异,今人胜过他们太多。为什么在TPS都摆在面前的情况下,还学不透,用不对呢?真正的原因是看的书太少吗?

参观学习不仅要睁大眼睛,更需要动动脑子。

将丰田都做不到的理想状态,碎片化的理解和使用,甚至割裂各个工具之间的有机联系,恐怕是“精益专家”最大的败笔。

我经常认为,因为自己学习了精益,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精益的观点。至少我能截取一段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

什么叫‘从顾客的角度重新认识价值?’顾客要的是价值,不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对顾客而言,创造价值的过程都是无效劳动。对企业而言,创造价值的过程都是可以消除的成本。立足于此,再学其他。

顶天立地做精益。上面要满足顾客需求,下面要满足一线员工的轻松工作,满足两端的改善才能有效并容易落地。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和最根本的条件。

还记得在企业的时候开会,中方总经理在台上讲要如何开发新的客户。日方副总在笔记本上写了六个字”现地现物现实”。

什么叫追求极致:当我们研究如何动态调整库存,如何设计库存量抵消市场波动,如何计算生产合理批量的时候。丰田研究的是如何取消库存,如何实现一个流。

几年过去了,面对丰田的改进成果:我们说:“丰田的体系无法实现,他一定有什么秘密没有公布,他一定是客观条件与我们不同。”

如果现状需要100份库存,那么能否通过改善减少对库存的需要量呢?可以的吧。 能减少到多少呢?80? 50? 10? 如果认为库存必然存在,库存应该是多少呢?现在是100份,出现了意外会不会增加到120?增加到120后,还会减回到100份吗? 管理里面有人性。所以库存是万恶之源。

依靠大野耐一,新乡重夫等少数精英,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大部分工具就都设计出来了。丰田大部分的改善,在于工具落地,持续改进等这些改变人的层面。即使精通各种精益工具,就是合格的改善推动者吗?

我们没有采用5S和标准作业之类的基本工具与减少工时的方法,而是从抑制生产物料的停滞,以促进物料的流动着手。因为物料不会抱怨,但若一开始就改变人的工作习惯就会有人抱怨。」和「如果看不到对方的笑容,说明您做错了什么!」

在人才培育之前,先看看员工现有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吗? 在效率改善前,先看看现有产能充分利用了吗。没有维持就没有改善。维持不住,所有改善都是虚妄。

02、咨询与培训

在这个公开免费网课满天飞的时刻,老师展示了自己的同时,也让客户有了充分的对比标杆。信息透明有可能是坏事。

经过市场环节的夸张,很多好东西,反而显得“过犹不及”。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顾客审美疲劳的同时,也具备了更高的鉴别能力。营销企划需要清晰定位,好东西实话实说会更好,只有大力丸才会包装成包治百病。

培训师=教授的学识+工程师的实战+销售员的心态

培训的时候讲道理。咨询的时候讲利益。

麦肯锡咨询的秘诀只有一个。将偶然发生的成功变为必然发生。

我为什么不愿意用术语和概念交流? 人和人之间沟通的障碍,往往在于信息发出者,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脑中的场景编码为语言。而信息接收者收到语言后,要还原为对方脑中的场景。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的准确传达。所以,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用场景表达概念,永远比用术语表达更为精确。从成为管理者的第一天,就要掌握这个基本原理。

03、学+=学习

世上本无完美的思想、理论、工具。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人类的工具,用工具优点,就能做好事;用了工具的缺点,也能做坏事。关键不是工具,是使用工具的人。

    是“意见” 还是 “事实”:把握真因时,要分清哪些是意见, 哪些是事实。比如有人说: “今天会下雨”,是事实,还是意见呢?

再比如: “天阴了,所以今天会下雨”。“天阴了”是事实, 但“会下雨”只是在这个事实基础上的意见.,要特别注意这些看似事实的意见。

人呀,好不容易从小学会了说话,然后就要继续学会不说话?

脱离"巨婴",尚未“顽固“的,才是青年。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现状的质疑、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自我批评与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的动力是解释客观现象。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满足现实需求。逻辑是工具,既不是目标,也不是“真理”。

PDCA既然是一个循环?? ,基于现实情况的不同,从哪一步开始切入都可以吧,总之要循环而已。只是习惯上按PDCA的顺序来表达。

知行合一,不是知想合一,也不是"用己知指挥别人行的合一"

04、用的是高博的TOC,还是自己的TOC

    发现狗尾巴,追求某个领域的极致,是TOC理论长期战略的重要支点。不知为什么,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很少被看到。

丰田将管理分为三个层级,对应TOC的销售做个类比。

1、应对变化的能力?黑手党提案

2、实现目标的能力?齐套销售法

3、强身健体的能力?建立追赶不上的竞争优势。

基于现实的异常波动设置缓冲,还是基于理想状态,在短期不能改善到位的情况下设置缓冲。是TOCTPS的分水岭。

    有一个觉察企业发展约束和改进方向的思维逻辑叫TP

    有一个将战略目标和策略落地的组织体制叫HK(方针展开)。

    有一个通过现地现物,找到问题根因并解决的团队改善方法叫TBP

能联合使用吗?

    产能平衡,在精益生产中是指各个工序按照实际需求生产,并做到产出是一致的,即按节拍生产。在TOC理论中,是指各个工序的上限产能是一致的,并都按上限产能生产。如此不同的两个定义,不能因为汉语表达一致,就争执不休。 

我经常非常肯定的传播一些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东西,不是有意的,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讲的都是干货,干在哪里呢,将主要结论念一遍算不算? 我只想听干货,你会泡发食用吗? 如何做到浓缩出来的是精华,如何食用干货,都在因果假设分析当中。

   人本能的总要""点什么。即使没有宗教信仰,也要找个理论来""。而这个"",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就算你信的是以科学为名而产生的理论,也一样背离了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质疑、验证、不迷信权威,不作绝对性的定论。

1、千江有水千江月,想研究月亮,不要看水里的倒影,这是`现象`。研究的再多,也是貌似"大而全",实则"大而空"

2、明月在天,只有研究"本源",才能理解"地月日"系统,万有引力的作用,光学的原理。

3、研究月亮,并将所得用于各种不同的适用场景,这才能"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要想出现期望的结果,就要在行动的同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必要性条件。

要想结果不出现,就要消除原因,或者尽可能减少必要性条件。

因为人不是神,不能全知全能,现实中很难做到充分性。认知之外的非受控条件就产生了墨菲。

    用精益的理念来推行精益。用TOC的方法卖TOC

口罩、头盔的事例告诉我们,最好不要用投资新工厂的方法进入其他市场,否则很可能赔钱。高博早就提出,要"区隔市场,不要区隔资源"。如果不理解,请学习丰田的设备选型要求。

05、生产计划与排产

丰田不是没有计划体系,不然怎么组织生产的。只是它的计划体系,有些反常识。既要应对市场波动,又要保证供应链生产稳定,还要总库存最少。

如果没有像丰田一样考虑全面,自然难以理解,直斥其非,或给它设个虚构条件。

缺少计划和现场改善的协同,精益改善能有什么效果,也就减少几个人。所以,现在会把TPS描述为生产性提高,最后通过向上管理,修改排产工时(生产计划)直接增加产出价值。

学习各种理论,对照各种改善案例,是为了找到管理中共同遵守的基本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增加新的内容。

例如: 计划和排程面临两个矛盾。

1.预测和实际需求的矛盾。

2.基准数值和实际运行中波动变异的矛盾。

其他就是最优算法逻辑。 最优算法相对简单,多个理论都能达到。两个矛盾的解决程度,是考验计划排程框架的关键。

工序效率高是骗人的假象,高效率很大可能是因为按预测进行生产。而顾客当下就需要产品,只占在制品的一部分。按订单的短周期、快交付才是生产计划的首要目标。计划管理,说穿了,就是排队顺行的方法。

现在是一个总产能大于总需求的时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好资源开发,做好需求的总量平准。通过计划管理,让社会富裕产能为你所用。

你今天告诉ERP系统,某零件100个,需要五台设备生产10天。 明天市场需求100个零件,系统告诉你需要五台设备生产10天。你说不对,现在只有四台设备8天时间,所以ERP系统没用。

是人傻还是系统傻?系统告诉你的是资源需求,资源不够和系统有什么关系。

出现库存积压而促销,是填坑。为了参加促销活动而提前积压库存,是自己挖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