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钱培鑫 2020-05-31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随着多项医改控费措施的逐步落地以及国家医疗保障局这一新式机构的成立,医疗机构日益迎来一个“紧箍咒”时期,提高运营效率,注重内涵式发展逐渐成为其当仁不让的选择。

在医改持续深入的未来,不奉行“价值医疗”的机构,都将在消费、需求双升级和国家医疗控费的大浪中被淘汰,那么,医疗机构应该如何践行价值医疗呢?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本文来源:现代医院管理研习小组

作者:刘备蓓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我们在全世界医改最常听到的三组词汇里都有一个单词‘Value(价值)’,不信你看:Value-based care(基于价值的医疗) Fee-for-value (为医疗价值付费)Value-based contracts(基于医疗价值的服务合同)。

那么,什么是价值医疗呢?就是在一定医疗费用下追求治疗效益最大化、或者在既定的治疗效益下追求费用最小化。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追求最高性价比的医疗!

什么是价值医疗?

价值医疗理论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2006年提出。在国内,“价值医疗”被一些卫生经济专家学者引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又并非是一个完全新概念,原来我们说的追求成本效益,采用的药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评估,其实就是追求疗效、安全、经济等,然后基于这些概念的综合,提出了“价值医疗”这个概念。

我们来看个公式:价值=医疗质量/成本;

医疗质量=可及性×结果×满意度(患者、医护人员、支付方)

成本=总体成本/服务量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公式中,医疗质量是分子,包括医疗可及性、健康结果和患者满意度三大核心指标,分母是成本。

如何评判有价值?

如何评判医疗体系及服务是有价值的?我们借助美国一个小型医疗峰会的调研结果一起来看看。虽然小型但是参与的人士全部为医疗中心、保险机构、患者团体、医院评审的”掌门人“,笔者简单在这里进行一下价值评价条目的分类供大家参考:

患者的准入性(Patient Access),直白讲就是患者来看病要等多久,流程有多复杂,流程越简单,医疗服务对接得越快那么就越有价值。

医疗服务的整体费用(Total Cost of Care),那当然是质量相同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有价值,但是这也要有个度,比如有的人就认为500元一次的洗脚按摩就值得,但是350一次的康复治疗就很贵!

可以避免的花费(Avoidable Cost),如果医疗机构可以把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费用避免的话,比如过度检查,不必要的药物辅具,那么这种医疗服务本身就很有价值。

患者体验(Patient/Customer Experience) ,换句话说就是服务是不是走入人心,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医生不是机器人不能一天24小时接待患者,否则没有服务可言,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医生,更多的医院,那么付出的价格也需要体现对医生技术水平的尊重。

社会效益(Societal Benefit),比如老年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拥有更多的独立生活能力,可以自我照顾,这就是社会效益。

如何在国内实践价值医疗?

关于在中国实施价值医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信息化,任何基于价值的卫生系统最关键的推动者之一,就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收集、共享和分析每个人群整个周期的健康结果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要将健康结果的数据整合到系统临床工作的实践当中,要有信息系统,这个很关键。

正向激励机制,支付和激励制度价值医疗实施的原动力。目前支付方式是按照医院、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的。那么是否优化支付和激励模式呢?我们举一个理想化的例子:

目前治疗1000名糖尿病患者要支付多少费用?把这些支出给业界公认的、擅长做糖尿病病程管理的专家,让他来做这1000人的病程管理,如果管理得好,少花钱甚至不花钱,那剩下的钱都用来奖励这位专家。(效果激励及医生价值的双重实现)

以此为例,逐步推广,是否可行?总之,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医院医生用低廉费用治好病之后,应该得到更大激励,而不是负向结果!

必须要有合理的诊疗体制,医院这个体系,怎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真不能随便喊喊口号的。国内需要整合性医疗,包括点上的整合性和整个系统的整合性:

即纵向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整合,从家庭医生开始、到三级医院互相上下转诊的整合,到医疗机构和其他民政疗养的整合……

这个整合是大到我们整个三医联动,整合到筹资、咨询、服务,是一连串整合。

编辑观点:

诊锁界认为,基层医疗更应率先去践行价值医疗,且具有极强的实操性。以公式【价值=医疗质量/成本】为例,基层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中心」,家庭医师可以从家庭、里邻、学校、职场等小区生活网络去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清楚病人之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因果脉络。因此,社区基层医疗在【可及性】【可信任度】上有的先天优势,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如提升医生、患者满意度,合理介入医保、商保满足社区消费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价值分子。

从分母端来看,以诊所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机构,应具备与基层医疗特点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医疗成本可控、满足范围内服务量),从信息化健康管理、常见服务合理定价、人才激励体制、疾病病种体系化诊治上入手,达到控成本、提服务量的效果,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跨越式发展。

实施价值医疗长路漫漫,我们共同探讨学习!

人人都在追寻的“价值医疗”,医疗机构再不转型就OUT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