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是为自编自导废掉太子吗?只能说火玩大了

 剧透历史 2020-05-31

很多人谈历史好像特别沉迷“必然论”,总是说某件事只是导火索,没有这件事,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变。

我个人很反对这种看法,历史必然论是针对大的潮流,而归结到某个具体事件,往往是充满了阴差阳错的偶然因素。

就以汉武帝刘彻废太子一事来说,虽然武帝要消除卫氏集团的意图很明显,但说他就此自导自演巫蛊一案拿掉太子刘据,就实在太阴谋论了未见得武帝就一定要废除有着卫氏母系血统的太子。

巫蛊之祸,是一个时间跨度挺大的系列综合案件,早在刘据被江充构陷的多年前,先发生的公孙贺一案,里头就夹杂着巫蛊的成分。

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获罪入狱。为了救儿子一命,公孙贺跟汉武帝玩起了政治交易,希望通过擒获武帝的钦定要犯游侠朱安世,以此功劳来赎儿子的罪。

只是公孙贺没料到,这朱安世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临死前揭发公孙敬声跟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通奸,而且更大逆不道的是还在皇帝的驰道底下埋木偶,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朱安世不愧是混迹社会的大侠,他这招毒辣就毒辣在揭发的内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公孙敬声跟公主通奸,是真的;而埋木偶诅咒武帝,可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于是,案件最后定案,公孙贺被灭族。更严重的是,公孙贺的妻子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姐姐,所以受到牵连的还有卫青的长子卫伉,和卫子夫生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此事对卫氏一族的打击可谓巨大。

为什么一个江湖游侠会知道丞相行巫蛊之术?

可见这不过是汉武帝要除掉公孙贺以及剪除强大的卫氏家族羽翼的精心布置而已甚至案件本身都不用去查实,只要有个人跳出来告一下公孙贺,负责审案的廷尉就会根据武帝的意思,办出一桩“证据确凿的铁案”。

也就是这件事,让武帝有了“前科”,因而很多人认为,后来针对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也是武帝玩弄手腕搞的一出自导自演。

这个说法,值得细细推敲。皇帝除掉权倾朝野的外戚,这很常见,但就此把儿子也给废了,可就有些太斗争扩大化了。

皇帝严惩皇子背后的外戚,为的就是敲打儿子,不要和大臣结党营私,表面上看是要树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实则防止皇子威胁到只有自己才能触碰的皇权。

反过来,恰恰是公孙贺案的存在,证明了武帝不希望波及太子,否则那次就可以罗织罪名将太子直接拿掉,又何须再等这么多年?

汉武帝犯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晚年常犯的“老年痴呆症”,具体症状就是迷信、自负、易怒、容易被小人蒙蔽。而这个小人,就是江充!

江充属于典型的“伪君子”,利用正直的形象沽名钓誉。他当年因为得罪了赵国太子刘丹,逃到长安向武帝告发,做了个“污点证人”。武帝看着他魁梧挺拔,服装却有妇人风韵,不禁大感兴趣,与之交谈又甚是喜欢,就将其留在宫中。

其实,这不就是男宠的常见套路吗?皇帝听信这种人的话,从“龙阳断袖”到武则天为男宠杀孙子,太常见了。

而江充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男宠,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设,包括馆陶长公主在内的达官贵人,一旦有不法行为,他都坚决弹劾,严惩不贷。

这就让武帝更加喜欢。没想到这小子不仅长得好,还能干。大家看看,这不成了清朝和珅的套路吗?只不过和珅擅长的是理财,江充擅长办案罢了。这种人一旦在老年皇帝身边得势,危险便是惊人的。

终于,江充搞着搞着,就搞到了太子身上。太子的家臣违规坐车上驰道,被江充擒拿,刘据向他求情,江充却不为所动。这种“不惧权贵”的行为,又让武帝给他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但是江充一时得意,却要担心以后。毕竟武帝老了,太子总有一天要即位,到时候自己恐怕要遭受灭顶之灾。为了自保,江充就想到先下手为强,干脆诬陷太子,让他做不成皇帝。

就这样,江充宣称宫中有邪气,得到武帝的授权搜查,最终在太子和皇后宫中都搜出了人偶。

太子百口莫辩,公孙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刘据自然知道坐实罪名意味着什么。武帝晚年迷信,看到巫蛊之术必然大开杀戒,加上江充添油加醋,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下,刘据杀江充,又担心父亲治罪,只能冒险起兵。

而当时武帝身在甘泉宫,留守长安的丞相刘屈氂又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亲家,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生前是武帝最宠爱的妃嫔,所以如果太子出事,最有可能接替储君之位的就是李夫人的儿子刘髆。

这么好的机会,刘屈氂自然不会放过,因而放任太子兵变的行为扩大化,最终武帝亲自下令平叛,刘据兵败自杀,卫皇后也自缢身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巫蛊之祸是一系列巧合拼凑而成的。江充的沽名钓誉、刘据和江充结怨、江充谋害刘据、武帝老迈昏聩、刘据一时冲动、刘屈氂居心叵测,这中间缺一点都不会造成后来的结果。

尤其是江充,这个人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属于很多年老皇帝身边的梦魇。但是,这种人如果自己聪明一点,搞好和太子的关系,也不必遭致杀身之祸;如果胆小一点,不敢和太子硬刚,或许就像和珅一样被太子即位后除掉,也不会有巫蛊之祸。

再说一个武帝并不想废太子的证据,那就是他根本没有可以替代刘据做太子的人选。

武帝只有6个儿子,除了长子太子刘据外,次子刘闳已死;三子刘旦后来在刘据死后觊觎太子之位被武帝治罪,可见他根本不受宠;四子刘胥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纨绔子弟。

有李广利和刘屈氂撑腰的第五子刘髆,确实较为受宠,但如果他做了太子,李广利、刘屈氂这些人不又成了第二个卫氏家族和公孙贺吗?既然如此,跟刘据做太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后来李、刘二人谋立刘髆,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叛逃匈奴,可见武帝也并没有想让刘髆这样外戚背景雄厚的儿子继承皇位。

最后为什么选最小的刘弗陵?

因为前几个都不行,没得选才找了这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这是无奈的选择。这种情况下,说明刘彻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太子更换后应该怎么办。说刘彻一定要废太子,是不是荒唐了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