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自古多情空余恨 爱到最后伤碎心

 蔡叔刚 2020-05-31


2011-8-18 18:02:04


美国版电影海报

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 Adjani1955年出生于巴黎郊区一个小镇上,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1969年,年仅14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1974年时,她收到了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除了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之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阿佳尼深深吸引他的,正是那种闪电般明亮夺人的气质和风韵。

弗朗索瓦·特吕弗一眼相中年仅19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是扮演因爱成狂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情泪种情花/巫山云L'Histoire d'Adele H.》(1975)中的阿黛尔·雨果最理想人选,想不到的是,伊莎贝尔·阿佳妮竟然将特吕弗拒绝了,于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又在给她的第二封信中写道:“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单是你的目光就能创造出戏剧性的氛围。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那就是一部关于你的纪录片,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这些话最终打动了情深情惑的阿佳尼,并使她因此而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开山之作的《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弗朗索瓦·特吕弗把更多的关注给予了角色本身,角色的所思所想就是电影的精髓所在。在这一点上,《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也与之相通。他的主角仿佛生活在社会的状况之外,不论怎样耗费力气也得不到任何的认同。内心的感情像潮水一样汹涌而出,却不得不流向寂静无声的海洋。再深的色彩也在海洋的无限稀释之下消耗殆尽,直到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样子,也包括那华丽异常的开篇。


弗朗索瓦·特吕弗在给伊莎贝尔·阿佳妮说戏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平松,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伊莎贝尔·阿佳妮在片中的表演充满激情,法国影评界认为她为以后法国女演员定下了一种新的肢体动作、举止和声调,她本人也成为当时法国最受模仿的影星。一位法国影评人说过:“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用的摄影机还在不在?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


DVD封套

弗朗索瓦·特吕弗选中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阿黛尔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因为这种贵族气、有几分疯狂、几分神经质的角色恰恰暗合了她本人的气质,后来的《罗丹的情人/罗丹与卡蜜儿Camille Claudel》(1988)也证明了这点。伊莎贝尔·阿佳妮因为此片获得法国恺撒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学院奖。片子也被当年的权威媒体称做是“近几年来最浪漫的电影”。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她望着他的照片,泪流成河。她已经身不由己了,她甘愿去接受爱的煎熬。

“关于爱/我却只有你/当我见到你时/我会告诉你/我们中任何一个人不完全的爱/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爱/许多次感情的潮水/却把我推向你的怀抱/但当生活再次把我们拉近时/我已决定不做任何事情来打动你/我会以温柔的方式战胜它/温柔的方式……”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她知道他的坏,却无法抗拒他的帅。她给他钱、送给他女人,也无法挽回他的心。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后,她决定求助灵媒,想将爱变成恨;她告诉了情敌的父亲他不过是个伪君子和小人,却流着泪说道“你以为一个人可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吗?!”--她还在爱他。

然而那个男人却说:“你太可笑了!”--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最希望给你青眼的那个人却给了你白眼!”

她终于沦落、衣衫褴褛到连狗都欺负的地步,这个贫穷但有一种气质的女人,“她被痛苦折磨,即使肉体的创伤能够恢复,心灵的创伤也是致命的。”因为疯狂她失忆了!平松尾随着她,最后一次陪伴她走过漫长的无人的街。可是她未曾停步,已经满脸茫然,是真的失忆还是心如死灰?总之已是无缘对面不相识了!


弗朗索瓦·特吕弗和伊莎贝尔·阿佳妮在现场交流

法国的爱情片都带着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或许与他们民族的浪漫气质有关。弗朗索瓦·特吕弗其实在讲的是一个我们都看过、听过了千百回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然而在片中反复出现的大海的情景为主人公的爱增添了几分梦呓和象征的色彩:她的姐姐曾经溺水而死,她反复地梦见大海,她也终将溺死在情波欲海。悲剧就这样无声地交织并随着隐约可见的大海的波涛汹涌传递进观者的五脏六腑。


布鲁斯·罗宾森Bruce Robinson饰演的平松Lt Albert Pinson令伊莎贝尔·阿佳妮痴狂

在影片的最后,阿黛尔伫立在海边,长发飘飘,裙倨飘飘,伊莎贝尔·阿佳妮的脸叠映在银幕上,海水在她身后荡漾。她直视着我们,痴迷而执著地对着镜头说:“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法国版海报

关于这一幕,毛尖曾在其书中不惜笔墨地评论道:“这个镜头可能是电影观众有史以来所承受的最狂热的一次注视。伊莎贝尔·阿佳妮直直地从银幕上看着我们,她急促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来,她疯狂的美令人心神俱碎,这个镜头对观众是一个考验,因为阿佳妮癫狂的样子强烈地召唤着我们的加入:或者留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老去,或者进入她的王国,燃烧。弗朗索瓦·特吕弗根本不用担心电影的写实问题,他把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私语放大到呐喊的地步,而观众得自己决定去留,或者分担角色的运命,或者闪开……”

弗朗索瓦·特吕弗电影里的孤独是我所看过的最美的孤独。 不同于伍迪·艾伦Woody Allen带着嘲弄的落寞,而是一朵昙花在夜里开放却无人观看,自顾自凋谢的冷清。他的热情最终淹没在约定俗成的感情线条里,却有勇气去奔赴这一场悲剧的收尾。
  

伊莎贝尔·阿佳妮和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在拍摄现场

不论是《四百击》里的安托万,还是阿黛尔·雨果,他们在海边凝望的表情如出一辙。如果你不懂得生活的残缺,那么你没有完全去懂得生活。但是不论世界如何现实,我仍然爱他那理想主义的主角们。用最柔软的感情,去扮演一个战士。

日本版电影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