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山坐望——栖山蔡亮己亥蒙山写生稿选辑

 泊木沐 2020-06-01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坐破苔衣第几重,

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

恍惚难名是某峰。

——弘仁

《题画黄山》

万壑清风 34cm*68cm

雨亦奇 34cm*68cm

野溪烟树 34cm*68cm

清月相随 34cm*68cm

溪山夜雨急 34cm*68cm

闲适之境 34cm*68cm

苍翠凌天 34cm*68cm

坐对溪山 34cm*68cm

林壑共幽 34cm*68cm

朝雾 34cm*68cm

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便得山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如仰,如挂脚,自然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而落笔不生软矣。亦便得水涛浪萦回之势,如绮如鳞,如云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而落笔不呆板矣。—— 明 唐志契《绘事微言》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摩诘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

水墨淋漓写蒙山 68cm*34cm

清暑 68cm*34cm

秋到溪山好 68cm*34cm

幽溪步月 68cm*34cm

喜雨 68cm*34cm

幽径独行 68cm*34cm

清歌满空山 68cm*34cm

蒙山助妙思 68cm*34cm

溪楼赏秋 68cm*34cm

水墨消暑 68cm*34cm

23cm*16cm

23cm*16cm

23cm*16cm

23cm*16cm

23cm*16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