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茶香飘万里 2020-06-01

今天,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们身边建设于古代的城墙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尽管这样,我们还是通过手机、影视可以领略到长城以及城市城墙的雄姿,并且也可以了解到建设长城以及城墙是为了防范异族、匪徒的侵袭和掠夺,在战争、战乱以及动乱中形成一席安身之地,使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但是今天介绍的这堵墙却是为一个湖泊建设的。它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是围绕运城盐湖而建。据日本石割平造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时编著的《中国城池图录》介绍,此墙周长52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盐池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中国城池图录》中的盐池及禁垣

为何会给这个湖泊建墙?

这个事情的根源还得追溯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当时为了掌控国家经济命脉,使国家有财力能够发动对匈奴的征伐,并且减弱各封国实力,避免形成地方割据,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制定的盐铁茶官营、酒类专卖的经济制度,并且还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二月,专门召集专业人员进行讨论,把它当作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其会议记录由桓宽编撰成《盐铁论》,成为今天研究汉朝经济社会、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来源。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新中国成立之后地图上的盐池及禁垣

盐铁官营制度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也正是因为盐业需要“官营”,作为产盐的运城盐湖就成为国家的财源以及经济命脉所在,为了保护这个资源,就需要建起墙来保护它。运城在古代属解州,并且今天所称的“盐湖”其实它的面积在古代称不上是湖,只能为池,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运城盐湖”在古代被称为“解池”或者“盐池”。既然这样,给“盐池”建的墙就不能叫城墙,而应该叫做“池墙”才合适吧?

这个墙曾经有过壕篱、禁垣、禁墙等多种叫法

最早的类似设施,是唐朝榷盐使司空舆所建设的“壕篱”。但这个壕篱极为原始、矮小以及脆弱,现在想来既然称之为“篱”,大概、可能、也许就是篱笆一样的存在吧。这一点在《运城志》中也有记载:“自安邑抵解州,百四十余里。围绕环合,宽广规池,而有加池,称东西二场,分二门以通来往。但短垣及肩莫能捍御。”墙高仅到肩膀,后来又增建了拦马墙,可能是发生过驾驭马匹撞毁壕篱的事故后所做的预防措施。因为唐朝的壕篱十分不堪用,所以又制定了相关的配套制度:“盐池之堤禁,有盗坏与鬻鹾者皆死。”因偷盗造成(堤禁)破坏的和私自熬盐的人一样都要被处死。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古代刻在石碑上的盐池图

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御史王臣对禁垣进行了大建设,他首先把唐朝时所建堤禁东西二门关闭,仅在池北开中门作为总的门户供出入,并且在拦马墙外筑禁墙二千五百余堵,墙高一丈三尺、宽八尺。墙外还建有马道,供往来以及士兵巡逻之用,建墙取土还形成了“隍堑”也就是护城河,蓄积野水增强防护。在墙内外均建有铺所,供巡逻兵卒驻守。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卫星地图,禁垣清晰可见

成化十二年,御史陈鼎又将墙加高到二丈一尺。成化二十一年,增开东、西二门,到这个时候禁垣之上共有三个禁门,禁垣的建筑格局最终形成,其基本形式直到清末也未改变。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石碑上的东禁门及中禁门以及运输车辆图

不过,和全国各地的城墙、长城在明朝时,普遍由夯土结构向“内为夯土、外包砖石”进行城墙“大升级”不同的是,盐池的禁垣却一直是夯土结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到了明清时,禁墙更多的则是用来当作堤防用于防止外水入池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对盐池这么记载:“故环池有墙,傍墙有堰,皆所以障客水而护盐池者也。”池内之水为主水,从外部流入为客水,环盐池建墙、堰,都是为了避免客水流入盐池。看看,这里就没没说防盗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唐朝城市分布

明、清时和唐朝都是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它们之间不同的是,唐朝都城长安更近内陆,并且人口大多数居住于渭河、汾河平原以及洛阳、黄河中游等地,人口聚集区呈东西向分布;明、清时都城则均位于北京,人口聚集区域则更多地趋近于沿海,并且呈南北方向分布。唐与明、清不同的人口分布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获得食盐方式、运输食盐方式的不同,唐朝使用池盐、井盐比例较高,而明清时海盐比重比较大。

此外,由于唐朝都城长安位于渭河谷地,内外运输困难,糟粮运输困难已成为整个唐朝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从外往里运盐更不要想了,因此西北地区的池盐特别是离长安极近的运城所产池盐则更是“必选项”了。明清时城市的分布便于海盐运输,并且还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串联系起的东西向河流运输到内陆深处,所以食盐运输还真不叫个事。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明朝城市分布

做出这样比较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运城盐湖所产之盐,在唐朝和明清时在国家所占重要性是不同的。唐朝时运城盐可谓是国家命脉,可以引起盗贼铤而走险,谋取高额利润,因此国家在建设了壕篱之后,还制定了严厉的规定。而明清时,运城之盐仅需要供给西北几省使用,保证好产量即可,并且也由于禁墙加高加宽,如果有人惦记上这里的食盐的话,将会难度极大,得不偿失。

不同的历史时期,运城所产之盐的重要程度也不同,盐池之外禁垣所起的作用也有不同,唐为防盗,明清则主要防客水侵入。

为了防止客水侵入,在盐池之外不仅有禁垣阻水,还建22道“堰”护卫着盐池

同样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

解盐籍主水以生,缘客水而败。主水乃池泉水之渟蓄、斥卤之膏液,富水及山流之涨泛、渠渎之冲浸。

意思是解池之盐是由主水“生长”出来的,而如果有客水则“生”不出盐来。什么是主水、什么是客水?

运城盐湖为何能产食盐,著有《大唐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碑》的唐朝崔敖是这么说的:“盐池及黄河阴潜之功,浸淫中条,融为巨浸”,明代的著名理学家吕泾野也说:“盐池之成以大河,北自蒲州,折而东向,转曲之间,渐渍蓄汇。”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运城市、中条山、黄河、盐湖位置示意图

这两人都提出了运城盐湖的形成是因为黄河之水经过中条山阻隔,“阴潜”至洼地形成湖泊,水流阴潜的过程中因为融入了大量的矿物质,而形成“卤水”,这就是所谓“主水”。

大家通过在初中时就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可以知道,一旦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比例,遇有水量减小或者温度降低的情况,这种物质就会“析出”形成结晶。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咸水湖内析出的矿物质

运城盐湖产盐也是这个道理,每年夏天气温正高之时,遇有南风,适合水分蒸发,正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从“主水”中“析出”的好时机,这时候“南风动荡,上结盐板,光洁坚厚,可胜行立,板上水约三寸,翻腾浪花,落板即成颗粒”,在日头曝晒、南风吹动之下,盐池里的“主水”里结出的盐板可以站立行人,盐板上的水取出滴到木板上,立刻变成了颗粒状的食盐。

因为“主水”是由黄河阴潜而来,虽经“朝取夕复,终无减损”,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取盐并不会造成水量减少。但如果这时候有“客水”,即盐池之外的地表水注入,会降低“主水”的浓度,也就无法再让食盐析出。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盐池、禁墙以及各堰图

正是为了保证“主水”处于绝对的平衡状态,才在高标准修筑禁垣的同时,又在禁垣之外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在盐池东修建了李绰、黑龙、雷鸣、白家、白沙、申家、水月堰、东禁等堰,盐池南建有赵家湾、贺加湾、短堰、龙王、常平、桑园等堰,池西则建有五龙、硝池、黄平、卓刀、七郞、长乐、青龙、蝦蟆、西禁堰等堰,共有二十二道堰,这些堰在把“客水”及时疏导、引流出去的同时,还能保证“客水”不对禁垣造成冲击,保障禁垣的安全。

在盐池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建堰挡水,在盐池的北方则有姚暹渠用于排水

姚暹渠原名为永丰渠,隋大业年间,由都水监姚暹重新开凿、疏浚而得名。这条渠的主要作用是盐池的禁垣、诸堰所挡之水最后收纳之处,通过它将洪水约束下流到五姓湖,最后流入黄河。另外在其北方还有涑水河,共同构成了盐池的北方泄洪通道。

“筑东禁以及黑龙,筑西禁以及硝池,治其标也;浚姚暹以导苦池,浚涑水并归五姓,治其本者也。”筑东、西禁垣以及黑龙、硝池等堰只是解决盐池的标,而疏浚姚暹渠、涑水河才是治本的方法。这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保证盐池稳定生产食盐,供应山西、陕西、河南等广大西北及中原地区的需求。

国家有长城、府县有城墙,村有圩墙,为何却还要给这个湖也建个墙

今天盐池禁垣的残存

正是有了盐池这个聚宝盆,生产出了“皓洁甘碱,味胜饴盐”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为“国之大宝”的解盐,盐池所在的安邑县志形胜才被称为“沃壤绣错,陆海霜凝。”,运城也有了古八景“鹾海铺琼”,从而成为了“国赋斯充,民财以阜,是三藩之都会,实两海之咽喉”之地。但这一切的根本则是古代广大人民群众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建立起来的一道道雄伟的墙、堰,一条条的河、渠,这些墙、堰、渠在保障人们生活以及维护国家稳定运行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虽然不如其他的长城、城墙高大、雄伟以及被世人所周知,但是它们的雄姿却丝毫不亚于那些城墙和长城。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